学术投稿

超声BI-RADS系统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应用分析

冯杰;钟炳安

关键词:BI-RADS分级
摘要:目的 探讨在彩色多普勒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于进行穿刺活检67个乳腺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67个病灶BI-RADS分级在3~5级的,将穿刺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67个病灶中,BI-RADS分级3级21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20个,恶性1个;BI-RADS分级4级29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18个,恶性11个; BI-RADS分级5级17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2个,恶性15个.结论 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引入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及后续诊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2012年1月对1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 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

    作者:叶育强;李冠佳;吴良丰;林楚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试论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发展的关系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文化建设与其发展间的关系显得愈加重要和突出.本文诠释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将医院的文化建设与其发展间的关系从生产力、经济力、竞争力三方面进行阐述;就其关系特点论述了医院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并取得长远发展,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有效搞好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安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跟踪观察2007年期间,我院收治的600例经检查诊断无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例,在跟踪观察期间对其进行全面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知识教育和指导;对照组300例,跟踪观察期间不做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中出现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几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需要防治结合,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治疗,中医治疗中持之以恒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翠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胆石病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

    目的 护理干预对胆石病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胆石病手术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组入院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然后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效的影响患者对手术方式的认知,选择伤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的LC手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李仙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碘过敏试验临床价值研究进展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碘造影剂作为诊断用药,使用越来越多,由于个别患者在注射后出现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其预后的好坏取决于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抢救[1]!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造影前进行碘过敏试验, 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此试验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甚高! 我国卫生医疗部门仍沿用造影前做碘过敏试验的旧习惯[2],各国对碘过敏试验的建议及碘过敏试验、皮试方法、皮试液的浓度及影响判断碘过敏结果因素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红丽;王艳书;李建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外源性PS应用对早产儿SP-A、SP-D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外源性PS的应用对早产儿SP-A、SP-D的影响.方法 自2011年6月~2012年1月于本院住院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的早产儿共15例,测定其应用PS前、应用后3d血清内SP-A、SP-D的活性,并以健康足月儿6名为对照组.结果 ①早产儿应用PS前,血清SP-A、SP-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早产儿应用PS后3dSP-A、SP-D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外源性PS治疗,促进患儿SP-A和SP-D产生,有效提高早产儿先天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王成祥;常绍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其中对参照组老年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而治疗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结果显示,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较参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愈合率明显提高而且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能够在老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杏;林静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19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2年8月119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睡前、醒后血压测定数据、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对比,不同程度鼾症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及中度SAHS患者AHI、BMI、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患者(P<0.01);LSaO2与AHI、BMI、高血压发病率均呈负相关(P<0.01);SAHS组夜间血压升高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P<0.01).结论 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SAH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早期发现SAHS并进行评估、干预,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

    作者:郑发仁;万照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治疗疗效情况.方法 通过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方式行肌瘤剔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所收治的80例进行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所需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时间,但其睁眼时间与PACU的停留时间则比观察组的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注射点疼痛的情况,而观察组中有有38例出现了注射点疼痛,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PUCU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均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因此,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麻醉的方式进行选择,以此来达到改善麻醉效果的作用.

    作者:宁德发;王文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OA移动办公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

    OA移动办公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办公模式,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传统办公模式相比较,OA移动办公系统无论从人力、物力等资源方面都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

    作者:覃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盆底重建术后95例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对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有效护理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a间95例,进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采用必要有效的临床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镇痛泵加强疼痛护理方法.结果 对盆底重建术后患者95例均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镇痛泵加强护理,不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能明显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本研究探讨对盆底重建术后患者加强疼痛护理的临床方法,获得满意效果,简单有效,方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英华;袁德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对毛细支气管炎中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降钙素原(PCT)对毛细支气管炎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PCT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的抗生素使用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 ①两组患儿均病愈出院,两组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PCT组抗生素使用率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监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液PCT水平有助于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邓湘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烟台市牟平区2011年肿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描述和了解牟平区恶性肿瘤的分布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牟平区肿瘤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牟平区户籍人口新发恶性肿瘤1365例,发病率300.53/10万,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1.43倍.年龄分布:自40岁以上开始发病率明显升高,55~70岁以下达到顶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又逐渐降低;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分列前四位,占总发病数的65.79%.结论 牟平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及慢病行为干预工作,降低发病率.

    作者:沙平;李兴龙;于宁;韩贤锋;张志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农村抑郁症女患者自杀与暴力因素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女性抑郁症自杀患者中暴力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农村女性抑郁症患者,使用了自创的女性抑郁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Hamilton抑郁量表等常用的心理工具进行测评,以比较有无遭受暴力因素患者的心理特征和自杀的严重程度.结果 对86例农村女性抑郁症患者中,存在家庭暴力者45例,不存在家庭暴力组者41例.存在家庭暴力组与无家庭暴力组患者自杀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存在有家庭暴力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及总社会支持评分与对应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暴力是农村女性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需要提高评估能力和更多社会关爱.

    作者:姚泳;刘宁;罗诚;金灵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天门市2010~2011年出血热疫情分析

    出血热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鼠类为主要的传染源,主要为动物源性传播,经革螨和恙螨在鼠间传播,对保持、扩大疫源地起重要作用.其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出血热在天门市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0~2011年报告的出血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乔正花;张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多媒体教学对医学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具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强调重点、帮助理解难点,有助于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有助于使教学资源共享等优势;也存在教师本身和多媒体制作两方面问题.因此,我们要了解多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大限度的帮助医学教学.

    作者:武国军;高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虚拟化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实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当前信息处理量不断增加,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复杂化,数字化医院系统的平台化融合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从业务、架构上改变当前医院信息系统,从而符合新医改中的政策要求,以及医院自身利益需求.将虚拟化技术引入到医院信息管理中可实现医院内部多种异构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节省信息化的总体拥有成本,终为医院信息管理提供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更有效的管理灵活性.

    作者:沈建良;孔建伟;唐德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婴儿期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率的影响

    食物过敏(FA)是婴儿期常见和早出现的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可能成为其他过敏性疾病的诱因,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1].近年来,国内外已把皮肤点刺试验作为临床检测变应原的常规实验[2],为临床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了提高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率,我科对需要试验的患儿进行了护理干预,使试验率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周应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产后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干预在产后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 将产后920例分成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460例;干预组是在产科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职护士进行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普通组给予产科母乳喂养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95.5%,普通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52.5%,干预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后48h和72h泌乳量明显均高于普通护理组(P<0.01).结论 深入了解影响产后母乳喂养的因素,加上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很好地提高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质量.

    作者:和歆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