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88名孕妇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石玲;黄敏

关键词:孕妇, 抑郁症, 状调查, 情绪问题, 母乳喂养率, 心理调试, 身心发育, 快节奏, 胎儿, 妊娠, 竞争, 产后
摘要: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时时处处充满竞争和挑战,随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心理调试.而孕妇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胎儿身心发育、孕妇产后自身恢复、母乳喂养率的高低.但妊娠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孕妇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附30例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十二指肠球部癌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国内医学杂志中有关短篇和个案报道23篇文章,共30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本资料显示误诊率高达73.3%.结论提高对二十指肠球部癌的认识,有其重要意义.

    作者:周汉勇;王立;古赛;万大尧;章德伟;李兴华;杨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388名孕妇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时时处处充满竞争和挑战,随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心理调试.而孕妇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胎儿身心发育、孕妇产后自身恢复、母乳喂养率的高低.但妊娠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孕妇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

    作者:石玲;黄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3种姜黄色素单体抑制人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3种姜黄色素单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噻唑兰还原实验(MTT)检测系列药物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两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24h后内皮细胞的增殖周期改变.结果(1)MTT实验表明.3种姜黄色素作用72h后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0.525μg/ml、0.399μg/ml和0.125μg/ml;在浓度为4μg/ml时,3种姜黄色素作用48h后均导致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P<0.05),作用72h时达高值;(2)FCM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4μg/ml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将内皮细胞阻止于S期(P<0.05);浓度增至8μg/ml以上时不但可引起S期细胞阻滞(P<0.01),同时又有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1)3种姜黄色素均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三者的生物学活性相差显著: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P<0.05);(2)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诱导凋亡是姜黄色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李剑明;杨和平;刘松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的变化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效果.方法阿魏酸钠静滴14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丙二醛、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2%.治疗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丙二醛水平下降,P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通过拮抗ET-1、清除自由基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症状与体征得以恢复,预后改善.

    作者:邓芬;胡常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 Ⅰ~Ⅱ级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镇痛组于宫口开至3~5cm时,常规L2~3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5cm.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持续硬膜外注入.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儿心率、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罗云;吴诗琦;盛传洪;王兰;贺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163例乳腺恶性肿瘤的CA15-3和TSGF联合检测报告

    目的探讨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与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测定10例正常人血清和54例非肿瘤性乳房疾病、80例乳房良性肿瘤及1 63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85℃冻存血清的CA15-3(免疫放射法)和TSGF(微量化学比色法)2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正常人、乳腺非肿瘤性疾病、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 5-3水平分别为18.9±8.6、23.5±8.0、25.6±11.1和42.9±19.5(x±s,U/ml);TSGF水平分别为51.7±8.9、54.3±9.5、55.8±13.2和73.0±19.3(x±s,U/ml).CA15-3与TSGF在正常人组、非肿瘤性乳腺疾病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乳腺恶性肿瘤组的pearson相关系数γ分别为0.142、0.100、0.370和0.388.结论CA15-3在诊断乳腺疾病以及在肿瘤性疾病的良、恶性鉴别中有实用意义.恶性肿瘤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TSGF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上优于CA15-3.联合测定(系列实验)特异性比单独应用CA15-3或TSGF时略有提高(P<0.05).

    作者:沈萍;林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Sturge-Weber综合征CT诊断(附2例报道)

    Sturge-Weber综合征(简称S-W综合征)非常少见,常见于儿童,近几年文献陆续有过报道.我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2000~2001年各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琴;吕发金;罗天友;胡志华;李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曲马多皮下PCA与硬膜外PCA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马多皮下PCA的镇痛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18例胸科术后镇痛病人随机分成曲马多皮下PCA组和硬膜外PCA组.皮下PCA组病人胸前埋置22G导管针导管,局部消毒敷料固定后联接PCA装置,药物配方:50ml生理盐水含曲马多700mg+氟哌定醇2.5mg.硬膜外PCA组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联接PCA装置,药物配方:50ml生理盐水含曲马多400mg+0.5%布比卡因75mg+氟哌定醇2.5mg.两组PCA给药设置参数:背景量0.7ml/h,PCA剂量皮下组0.7ml,硬膜外组1ml,锁定时间15min.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曲马多皮下PCA能达到与硬膜外PCA同样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未增加.结论曲马多皮下PCA是一种简单、有效、实用、安全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熊章荣;雷晓锋;龙勤;唐延先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肺癌染色体畸变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50例肺癌、20例肺良性病变、20例健康人外周血以及55例肺癌组织标本的染色体变化.结果32%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染色体畸变(16/50),染色体畸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肺癌染色体畸变较少、发生率较低(10.7%,3/28),中晚期肺癌的染色体畸变发生率明显增加(59.1%,P<0.001),而20例肺良性病变和正常人未发现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23例肺癌组织标本核型分析成功,全部均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表现为异倍体,有4个染色体亚区、亚带的变化被发现.1例非典型类癌的核型分析未发现明显的染色体异常.结论不同类型肺癌染色体异常存在着多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染色体畸变分析可作为临床肺癌诊断及分期判断的一项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熊玮;黄桂君;钱桂生;陈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附40例临床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着母儿的安全,迄今为止,它仍然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小于胎龄儿(SGA)是妊高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对我国围产儿影响为严重的情况,死亡率高达77.67%.

    作者:邝英;汪稚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药流清宫术后93天致大出血1例

    患者,36岁,因停经42d伴恶心、呕吐、反酸、四肢乏力于2001年3月2 7日来我院诊治,G3P1,14(3~6)/28~31.妇检:子宫如40d孕大小.查尿HCG:阳性.于2001年3月28日始口服息隐25mg.2次/d,共3d.

    作者:李仕玉;鲍教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力克肺疾片治疗初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力克肺疾片抗肺结核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1DES/5DE方案治疗初治Ⅲ型肺结核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共61例,并与以1ERH/5ERH方案治疗的32例进行比较.结果1DES/5DE方案对初治Ⅲ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1.80%,疗效与1ERH/5ERH方案相似(P>0.05).两种方案在退热、止咳、减轻毒血症状,痰菌阴转时间上疗效亦相仿.前者无明显肝功损害作用.结论力克肺疾片抗结核治疗疗效确切,且无明显肝功损害,尤对原有肝功损害的病例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熊玮;沈寒放;杨和平;刘平;胡建林;张蔚东;雷撼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商品名托西尔康)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例病人经历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给予国产美托洛儿缓释片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SBP与DBP明显下降(P<0.001),具有显著差异,SBP平均降压幅度为2.92kPa,DBP平均降压幅度为2.29kPa,显效16例(76.19%),有效2例(9.52%).总有效18例(85.71%).结论国产美托洛儿缓释片,每天口服100mg,24h内能够平稳降压.副作用较轻微,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覃数;邓国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的通气功能与呼吸阻抗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肺通气功能与脉冲振荡法(IOS)测定的呼吸阻抗对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分析正常人(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C0PD)、肺癌组、腹部手术术前组(术前组)和腹部手术术前合并肺部疾病组(合并组)老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与呼吸阻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对照纽、术前组、肺癌组FVC显著高于慢阻肺组与合并组(P<0.01或P<0.05),呼吸阻抗显著低于慢阻肺组与合并组(P<0.01或P<0.05);其余通气功能各指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1或P<0.05),肺癌组与术前组显著高于慢阻肺组与合并组(P<0.01或P<0.05).对照组通气功能指标与Z5、Fres、R20、R5-20、X5成负相关关系,与R5成正相关关系,给出了通气功能各指标关于呼吸阻抗的回归方程.结论老年患者可应用IOS代替常规通气功能检查.

    作者:沈渝菊;杨和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研究进展

    90年代尽管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引入了妇产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使古老的妇产科学焕然一新.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由1989年的94.70/10万降至1995年的61.90/10万.1989~1995年7年孕妇死亡率平均为77.4/10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简称妊高征)仍居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前6位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和妊娠合并肝脏疾病[1].

    作者:李力;朱锡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微波热疗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微波治疗方法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的杀伤作用,对其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作一评价.方法分别用微波组织凝固法(MTC)和微波透热联合微波组织凝固法(MM)经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心型支气管肺癌进行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纤支镜及组织学变化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解除气道阻塞,总有效率分别为90%(MTC)和93.6%(MM),MM较MTC杀伤强度更大,作用范围更广,延长了肿瘤复发时间.结论微波热疗在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中,能有效地解除气道阻塞,消除肺不张等并发症,改善症状,减少瘤负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其是MM疗法可明显延缓肿瘤复发,是一种好的安全有效的治癌方法.

    作者:雷撼;沈寒放;杨和平;胡建林;沈瑜菊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1概况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LI和ARDS具有性质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的ALI或ALI的终严重阶段被定义为ARDS.ALI/ARDS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并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钱桂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毛乳头细胞生长相关基因的筛选

    研究表明,位于毛囊基底部的特殊间质成分--毛乳头在毛囊的生长发育、周期调控及维持毛发生长中起主导作用.毛乳头的功能障碍是导致毛囊周期失衡和脱发现象的主要起始因素.因此研究毛囊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应不能脱离毛乳头细胞的功能状态.

    作者:宋志强;郝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认知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吴东宇;董为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抓健康教育之不足促健康教育之实效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增强了病人对健康投资的意识,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欢迎.健康教育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刘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