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朝;邹立君;冯彪
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使伤肢尽快恢复功能,将不同的各支架配件如长螺丝钉、钢针穿入骨折两端,外加固定棒、钢针固定夹固定,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相对固定的目的。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创伤外科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共92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手术后会出现颅内压降低出现头晕等不适,或可引起脊髓感染等常见早期并发症,如何有效的进行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脑脊液外漏,促进硬脊膜破裂口的愈合,给患者减轻痛苦,预防并消除引发残废的危险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护理的有关情况做出相关概述。
作者:马玉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骨盆滋养孔的大小、数目及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所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成人干性完整髋骨标本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将各髋骨标本沿髂前下棘、坐骨小切迹水平方向作两条平行线,将其从内向外、由上至下分成A、B、C三个区域,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各区域滋养孔数目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这些髋骨上滋养孔的孔径大小。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滋养孔数目在男女两性髋骨的分布是B区>A区>C区,直径在1.5mm以上的主滋养孔的密度分布是B区>A区>C区,提出了主滋养孔(≥1.5mm)的定位分布。结论本文旨在观察骨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骨盆不同区域滋养孔的解剖学分布及其孔径大小,并结合骨盆的供血关系予以讨论,以期在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对滋养孔进行保护,并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以及为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提供临床骨科学依据。
作者:高宗春;周伟娜;杨小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分组管理在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月82名护士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以科室为单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名护士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分组管理。按分层法各选取两组接诊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护士专科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2=6.314,<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2=4.227,<0.05)。此外,观察组专业技能、基本知识及专科理论等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在综合医院门诊实施分组护理管理对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秀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指导应用抗生素及预后的意义,对照其它常用指标,通过临床观察,进行研究。对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集的80例感染患儿分为脓毒症组40例,非脓毒症组40例,其中脓毒症组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无休克)(10例)以及脓毒性休克(6例)组。较几组患儿入院24h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对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指导应用抗生素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利;许瑾慧;李花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 itus,GDM)患者存在不同水平上尿微量白蛋白时,体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探讨CRP和HbA1c在预判妊娠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门诊住院9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全血,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分三组,另选39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RP和HbA1c含量,t检验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糖尿病三组的CRP和HbA1c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0.01),且CRP为Ⅲ>Ⅱ>Ⅰ组,HbA1c为Ⅲ>Ⅱ>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P、HbA1c可间接反映妊娠期糖尿病肾损害,可以同UAlb一起用来进行妊娠期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陈苏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子宫肌壁间妊娠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作者:刘佳;严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患者护理的感受和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做做出及时诊断和准确处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出血量情况的改变以及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后,患者的出血量得以控制,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结论针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患者,迅速诊断,准确处理后,行针对性护理,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了出血过多对孕妇生命构成威胁的危险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赵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大型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了大型医院病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由于电子病案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需求的一体化、病案保存的技术化及其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造成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使电子病案的管理呈现出其独具的特性。
作者:田甜;尹华玲;严晶;魏祥林;舒艳琼;周正宏;张倩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香菇多糖联用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住院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及引流胸液,胸腔内分别注入香菇多糖和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结果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81.6%,明显优于单用博来霉素组48.3%(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博来霉素,效果确切。
作者:廖敏;陈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客观、快速评估和及时干预患者病情、高效管理医疗单元等方面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方法对临床中进行的预警评分的方法和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早期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早期预警评分),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进行积极的医疗处置。结论早期预警评分适合广大医护人员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延误病情。
作者:黄佩华;容根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我国大多数精神病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在此环境中,如何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是广大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总结了一起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患者群体性发热的护理措施。认为在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群体性发热护理中应着重于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仔细观察病情,针对性地做好发热护理、有效执行药物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可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华;何艳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提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的准确性,减少手工样品预处理所造成的误差。方法采用英国朗道免疫比浊法糖化血红蛋白试剂及配套的质控品、校准品,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朗道质控品及本院内分泌科收集的100份EDTA-K2抗凝新鲜全血HbA1C,其中朗道质控品采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重复测定20次。结果同一浓度朗道质控品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平行测定20次,得到批内变异CV值。两法精密度均符合实验室要求(P<5%),但改良法(批内变异CV值均小于3.2%)的重复性较原始方法(批内变异CV值均小于4.5%)好。而且改良法测定值更接近目标均值。两法结果比较分析院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相关性较好(r=0.99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改良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高,更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推荐。
作者:侯艺;于勇;朱晓明;佟凤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方式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20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经开腹或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8.6±5.0)min、术中出血量(39.9±10.8)ml、术后排气时间(9.9±5.5)h、和住院天数(5.5±2.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6±11.9、71.2±16.8、26.0±8.9、9.0±1.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7.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便、切口小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优越于开腹手术,适于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360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为39例,占总患者人数的10.83%,未发生感染的为321例,占总患者人数的89.17%。在感染的39例中,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为主,分别占感染人数的46.15%、25.64%、17.9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存在入侵性操作频率高和医院感染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采用消毒和护理对策进行控制感染可降低感染率,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莉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方法对62例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问题进行干预,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按要求指导患者训练。结果62例胃癌患者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平稳渡过了手术期。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能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初发脑出血患者6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随访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肢体障碍率(36.36%)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30d,观察组MBI评分(51.3±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肢体残障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池莉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于慢些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sCD40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跟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可抑制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临床效果作用好,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马捷敏;易桂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服用甲羟孕酮(MPA)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100例接受化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MPA加放化疗组)54例及对照组(单纯放化疗组)46例,放疗结束后评价骨髓抑制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I+I 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没有差别(P>0.05),但治疗组I I-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MPA明显不良反应。结论MPA可有效减轻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
作者:张欣平;何朗;世民;付曦;别俊;潘荣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急救与护理,为今后临床抢救该类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方法分析我科2014年1月~6月共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急救情况。结果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急诊科经过院内急救后经监护送入心内科或ICU病房,无1例死亡。结论准确的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能取得患者家属配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陈诚;熊健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