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王玉秀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模式, 满意度, 绩效考核,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索医院门诊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门诊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从重树门诊护理服务理念、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完善护理服务流程、增添便民措施,加强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开展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和护理岗位双向选择,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服务明星评选,调整分配方案、完善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进行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评分对照研究,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1年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第1年、第2年,护理综合服务满意度评分从(92.87±3.2)提升至(98.81±2.9)、护理综合质量(护理部检查)评分从(93.16±3.16)提升至(97.26±1.72),护理安全管理评分从(91.00±3.56)提升至(98.50±2.32),(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升门诊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陪护分娩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程陪护分娩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6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全程陪护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分娩的方式。从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3个方面评估两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全程陪护分娩能够提高产妇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绪丽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观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场病变出血。大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血容量减少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急性大出血死亡率约为10%[1]。及早识别出血征象、严密观察、准确治疗的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王云;王保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一起由田纳西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其原因和病原学,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疫情概况;采集患者腹泻物,剩余食物标本按照GB 4789.2.4.10-2010、GB/T 4789.7-2008、GB4789.5-2012、GB/T 4789.3-2013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本起食物中毒事件累计发病5例,发病率83.3%。从砧板和1例刚进入治疗的患者腹泻物中检出田纳西沙门氏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由田纳西沙门氏菌引起的。该事件提醒我们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应该加强餐饮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大卫生监测和监督整合的力度,以防再次发生因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王玮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1例以咳嗽气促为主诉的皮肌炎并文献复习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 M),是一组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其中以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为常见。 PM/DM伴器官损害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现报道1例以肺部表现为主要表现的皮肌炎且治疗失败的病例,结合临床复习文献资料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浅析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对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Lucentis 玻璃体腔注射对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方法对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区2013年1~10月在门诊经眼底血管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确诊为PDR的共行Lucentis注射术32例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3例眼压略高于正常。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治疗PDR的成功关键,也为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作者:王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期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期手术经验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例行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期手术并发症,并总结早期手术经验及其与传统2D腹腔镜的区别与优势。结果6例患者中2例行淋巴结清扫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70min、250min,平均手术时间260min;其余4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8min(160~24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83ml(200~80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膀胱颈尿道吻合口漏,其余患者无短期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本次3D腹腔镜的前期临床应用,我们认为3D腹腔镜相比传统2D腹腔镜,具有高清晰3D立体视野、学习曲线短、维护方便、使用成本可接受、价格适中的特点。

    作者:杨磊;吴小候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使用持续数据保护(CDP)技术实现医院业务连续性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HIS、PACS、RIS、LIS等临床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系统成为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承担了患者诊疗信息、影像信息、检验信息的录入、查询及监控等工作。随着这些医疗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展,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数据保护能力直接关系到医院业务的正常运转,传统的数据备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医院对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使用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技术保护医院核心信息系统,能够大限度的为医院业务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作者:杜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护理体会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的精神疾患,其主要表现为感觉、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异常,因而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方式,也不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能主动叙述病情,不能积极配合手术,因此,对病情的了解主要靠护理人员的观察,与患者的接触、沟通,以及与家属的配合。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我院于2014年2月收治了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成功施行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经过精心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七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玉;李霞;胡桂莲;高翠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在呼吸科病房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在呼吸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选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担任 N4级护士,实施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结果实施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质量状况、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实行 N4级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显著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老年围手术期患者42例,患者中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龄对他们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知识的宣传,消除术前紧张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康复良好。针对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伟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糖尿病性肌梗塞1例及鉴别诊断

    糖尿病性肌梗塞是糖尿病的一种较易被忽视的并发症,易漏诊、误诊,在糖尿病专科书籍中记录甚少,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也不多。目前普遍认为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病变,多种发病机制参与,多发生在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以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多发生在大腿,股四头肌常受累,其次是腓肠肌,突然起病,以肌肉疼痛、肿胀为特征,伴有受累肢体运动受限,疼痛可在休息时持续存在,活动后加重。肌肉活检可见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CT或MRI可有受累肌肉肿胀、体积增大样改变,肌酶谱、肌红蛋白检查可阴性。现将我科诊断为糖尿病性肌梗塞1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MSCT在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CT扫描特征和手术病理资料。结果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中,单纯性阑尾炎15例,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33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阑尾穿孔并周围脓肿例11例。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 CT表现, MSCT在三维重建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从多角度显示阑尾及其周围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术前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拟定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彦琦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通过调查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寻找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符合溧水区东屏镇的糖尿病患者管理计划,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务。方法调查对象为2011年01月0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建档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方法通过调查溧水区东屏镇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通过管理空腹血糖达到治疗目标人数由管理前79例(其中理想23例、尚可56例)上升到155例(其中理想84例、尚可71例)。4例失访,有72例没有达到治疗目标。结论我镇2型糖尿患者管理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必须加大对农村社区医生和普通人群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对2型糖尿患者要制定长期干预措施方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卞月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新型口服降糖药DPP-4抑制剂研究进展

    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高选择性的DPP-4抑制剂成为治疗 T2DM的新靶点。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 DPP-4酶,提高体内 GLP-1水平,一方面改善β细胞功能;另一方面,减少α细胞不适当升高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抑制食欲,减慢胃排空。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 DPP-4抑制剂,其均可有效地降低血糖,但各自作用特点不同。 DPP-4抑制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史存发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付作用。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依帕司他(依帕司他:弥可保=1:1)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结果3个月后,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觉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弥可保相似。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娟;冯晋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HBV相关性肝癌的抗病毒治疗研究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治疗肝癌的发病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肝炎大国,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较多,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 HBV相关性肝癌引起学者的重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作者:姚明月;邢静;冯全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 DAI患者行 CT及 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CT是检查 DAI的首选方法,但由于 CT对DAI的诊断存在漏诊,当临床怀疑外伤患者为DAI或CT诊断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应行 MRI检查,且把 DWI序列作为首选序列,常规做 T1WI、T2WI和 FLAIR序列。结论

    作者:侯天余;马红菊;李霞;陈芊;王永林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及对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Q.d;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片5~10mg,B.i.d;疗程8w。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8w治疗后两组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厚度(LVPWT)、心排出量、心脏排血指数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耐受性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好。

    作者:蒋义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小儿烧伤的心理护理

    小儿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时期,儿童时期也是个性形成时期,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奇,加之好动的特点,在正常活动中难免遇到不幸,小儿烧伤后往往会导致一定的心理活动变化,这对以后的生活历程将发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某些伤残或毁容的变化,这不仅给孩子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根据儿童各种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及损伤的过程,为了使伤儿身心得到全面恢复,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儿烧伤后心理护理。

    作者:吴云洁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干预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干预性护理手段,进而探究其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随机抽取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参加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研究组采取干预性护理外加常规性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从而探究分析干预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结果通过 SAQ评分探究得出,研究组所采取的干预性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性护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大大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普及。

    作者:欧阳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