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扬;马建伟
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以往多采用大切口晶状体捞出或经睫状体平坦部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然后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体或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但这些术式均有较多的并发症,且术后人工晶体易倾斜或偏位。而晶状体囊代张力环的临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1]。日前本院也成功实施1例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晶状体囊代张力环植入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联合手术。因本院是基层医院,此次是首例实施,故成功与否,不仅需要设备的精良、扎实的医疗技术功底、患者的积极配合,而且针对患者特点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雪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细胞黏附分子L1(CD171)是神经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L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过表达。通过与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因子、血管及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L1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L1在肿瘤组织中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很有可能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研究靶点。
作者:刘亮洪(综述);张洪云(综述);姜忠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门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门诊健康教育方式,结合中医学调摄精神,合理适度的运动,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切断病邪途径等治未病的理论,开展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会起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任务分配方法在生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级口腔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分组式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班采用不分组式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学习结束时对两班的学生用同一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照班发放问卷73份,实际回收73份;实验班发放问卷73份,实际收回73份,均为有效问卷。结论采用分组式互动式教学法授课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不分组式互动式教学法授课班级学生。
作者:秦睿;许悦;罗正超;薛力荔;王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当今社会,由于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以及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人们面临的生活、工作及经济压力也逐步增大。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心理冲突及心理问题的不断涌现,造成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神经精神疾病已经严重损害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而在此其中,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与我国居民的联系较密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导致精神残疾,加大患者的负担。针对目前广东省云浮市大部分县区尚未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缺乏有关整体精神疾病状况的科学数据,故开展该研究。本文旨在了解云浮市15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疾病的时点患病率和分布特点等,为制定该市精神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全省农村及城乡结合地区居民的精防工作提供参考。开展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是目前公共卫生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研究目前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钟书铭;郑洪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医学中的人文精神是医学的一种传统,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意义,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的核心理念。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必须要重视与培养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本文主要对临床医学中人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临床医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相关建议。
作者:徐平;杨国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6例重型肝炎患者给予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6例患者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18.75%,其余13例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重型肝炎病情危急,进展快,要做好并发症护理和基础护理。
作者:沈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器械物品达到无菌要求。方法:多数情况下复杂的器械必须拆下手工清洗,以保证清洗质量,同时利用机械清洗法提升清洗效率。在手工清洗法和机械清洗法的配合下,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有了显著效果。
作者:黄俏弦;钟绵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研究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给予我院抽调的150例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乙组实施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与甲组相比差异显著,且乙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甲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患者术后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并发症,安全高效。
作者:余忠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方法建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各级人员培训,强化细节管理;发挥监督职能。结果由于管理措施科学有效,落实到位,使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规范、有序,保障了医院的就医环境,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好评。结论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管理,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魏兴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微波提取作为一种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阐述了微波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微波提取技术进行了展望。
作者:蒋士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进行讨论。方法总结我院2013年至2014年的所救治的15例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的体会。结果15例患者中好转14例,占93.33%,死亡1例,占6.66%,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急救抢救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志菊;黄渝;曾兴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核查监控,提高医院统计数质量水平。方法①借助统计数据核查系统及统计错误核查工具快速准确地核查与分析统计数据;②要把核查到错误数据及时进行改进并监督源头统计工作,把错误信息反馈到科室原始数据的录入与核查上。结果确保统计工作质量的可靠性、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狠抓数据源头,确保统计质量。
作者:刘芳;杜美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妊娠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在此期间的行为方式不仅对孕妇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对胎儿也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这就要求孕妇在用药期间应考虑到自身及胎儿的安全问题。若孕妇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时,可导致药物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由于胎儿尚未发育成熟,排泄能力有限,易造成畸形胎甚至死胎的出现。因此,对孕期用药给予合理的指导至关重要。
作者:付玉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育的后阶段,也是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是培养她们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妇产科是医院的一个高危科室,其各方面的安全隐患较多,关系到母儿生命和健康,它对护士要求很高:知识面广、工作作风严谨、应急能力强、无菌操作规范等。因此,做好新护士临床带教工作,不仅关系到她们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杜绝许多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社区访视在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某社区护士2012年6月~2013年6月通过对辖区居民进行定期家庭访视,建立健康档案,并对高血压目标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取一对一健康指导与跟踪服务,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等方面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开展社区访视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周长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妊高症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和新生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是婴儿安全、科学、经济的哺乳方式。它不仅仅为婴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营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婴儿免疫力、智力、预防过敏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体健康。近年来,由于产妇在经历了怀孕的不适与分娩的痛苦后,生理和心里上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岗位的激烈竞争、年轻的母亲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认为母乳喂养影响身材等原因,造成哺乳早期有部分产妇由于受精神因素、产妇因素、乳房凹陷及缺乏母乳喂养技巧等问题影响不能正常泌乳和哺乳,这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分析母乳不足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作者:车振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以烦渴、多尿、多饮为首发表现的少见的内分泌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以烦渴、多尿、多饮为首发表现的内分泌科疾病的患者诊断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诊断考虑为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结论临床遇到以烦渴、多尿、多饮为首发变现的内分泌疾病,应审查病因、抓住重点和关键,与其它疾病明确鉴别,以求正确诊断。
作者:孟庆扬;马建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40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结果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患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卡氏行为状态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体重以及体质指数(BMI)比术前所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能加速患者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促进患者机体得到恢复。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婕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