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如意;杨燕妮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150例下肢手术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不同时间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和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在连续神经阻滞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出现阻滞问题,予以少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后可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失败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可推广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中。
作者:曹波;宋艳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所选取的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39例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9例)与实验组(20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性的临床护理,为实验组提供常规性临床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体征指标监测护理、用药护理、口腔与皮肤护理等,通过将相关临床护理数据进行记录从而分析后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63%),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较高(90%),患者预后恢复质量有所改善,取得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为慢性肾功能患者提供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的恶化,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预后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芝兰;赵健秋;陈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鞘膜内注射与伽玛刀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口腔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58例,其中167例采用手术显露神经支后行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另外91例选择伽玛刀放射治疗。并在术后即刻、术后1 w、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分别评价成功率。结果术后即刻、术后1 w、术后1个月,成功率的差异经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而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神经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与伽玛刀放射均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好方法。
作者:赵和平;朱晓瑜;张建英;董潇;陈小燕;赵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1例,在护理工作中均采取细节管理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成功止血,12例展开肝动脉结扎止血术和二期切除术患者存活时间多于2年;5例展开局部切除术患者存活1年;2例展开肝动脉结扎与明胶海绵、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止血患者均于10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未接受手术,存活时间为8个月。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为患者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时间,可促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
作者:戴秋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护理程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查阅我院外科在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一年期间收治的85例手术患者的资料,查找患者手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结果85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疼痛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意外,全部安全、平稳的度过术后恢复期。结论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分析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疼痛护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护理体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作者:马瑞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体重指数( 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钠水平变化的作用及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将患者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kg/m2组(低BMI组,n=16),21.6kg/m2P26.7 kg/m2组(高BMI 组,n=16)四组。先比较不同 BMI 水平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因素 Cox 回归用于分析BMI降低对心衰预后的独立预测作用及不同BMI人群的血钠水平变化比较。结果不同BMI水平的心衰患者在合并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检验项目及用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BMI降低(风险比0.970)为血钠水平变化的预测因素。结论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水平较高,可能是其生存率提高的因素之一,低BMI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水平较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体内血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李然;罗维;朱继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影响,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效、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84例。检索有关文献,并结合检索结果为观察组患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按照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循证护理治疗。治疗12w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病情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4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痊愈患者37例(44.0%),好转43例(51.2%),无效4例(4.8%),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32例(38.1%),好转42(50.0%),无效10例(11.9%),总有效率为88.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时,可以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胡芳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胃镜检查及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0~82岁,分为无痛胃镜组及普通胃镜组,每组50例,比较麻醉前、麻醉中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变化,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后患者感觉。结果无痛胃镜组MAP、HR、SpO2麻醉中有变化,与麻醉前、后和对照组麻醉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麻醉中MAP、HR均较麻醉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但经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两组不适反应及麻醉后感受比较麻醉中无痛胃镜组4豫(2/50)患者出现不适,1例轻微体动,1例呛咳,普通胃镜组92豫(46/50)出现呛咳、恶心、呕吐或体动等不适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0.01)。麻醉后普通胃镜组有痛苦感受96豫(48/50),有82豫(41/50)反对第二次做胃镜,而无痛胃镜组所有患者对检查过程无记忆,98豫(49/50)感到满意、舒适,不拒绝再次做胃镜检查,仅有2豫(1/50)咽部有轻微不适,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0.01)。结论在有完善的应急抢救措施及严密监护下,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是可行的、安全性。
作者:王振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12日~2014年05月12日手术患者317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手术患者分为A1组(治疗组161例)与A2组(对照组156例)。 A2组:实施常规护理;A1组:实施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A1组与A2组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两方面,A1组手术患者优于A2组患者非常明显(<0.05)。结论针对手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提高,成功凸显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李芳;任永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总结对624例腰椎间盘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康复护理指导包括心理指导、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和运动指导。通过对患者15d的康复指导,其中468例能够治愈出院,156例能够好转出院。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筋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推拿疗法治疗。通过测评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记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X线平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73例与74例进入疗效统计,脱落3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
作者:黄锦军;张玲玲;何贤芬;杨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全科医学现状,全科医学发展的紧迫性,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特点、现状、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余英;冯妍;王以新;杨敏京;马立萍;郭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肿瘤患者胆管支架植入术后肠埃希菌感染原因的分析并进行护理总结。方法分析了10例肿瘤患者胆管支架植入术后发热的临床特点,并给与相应的治疗和精细周到的护理。结果7例发热症状缓解,2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王丹;涂希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经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入院后,采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够提高其预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桂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回顾总结1例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1例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经洗胃、导泻、吸附及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抢救。结果患者口服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经抢救治疗后好转。结论在抢救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重症患者方面我们应医护充分默契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娟;熊国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后,肿瘤标志物CEA及CA125对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56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前CEA及CA125中至少有一种高于正常值,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P)方案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第一、第二周期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CEA及CA125的浓度。化疗期间给予有效地护理。结果第1周期化疗后CEA或CA125下降者,第2周期复查CEA或CA125可能继续下降,第1周期化疗后上升者可能继续升高。血清CEA及CA125的表达稳定组明显低于进展组患者(<0.05)。结论中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及CA125的变化与PP方案化疗疗效有关,可以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协助判断化疗疗效。
作者:齐晋;李兆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升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的方法。方法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无缝护理、舒适护理、疼痛护理等方法深入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结果通过上述护理措施为择期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服务,使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都享受到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提升了护理服务对象满意度。
作者:郭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为进一步了解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现代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分析能帮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医院领导认识到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改进工作,完善医院信息统计系统,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华亚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脐单孔法48例,三孔法5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腹壁美容满意评分等。结果经脐单孔法手术时间长于三孔法组(<0.05),单孔法患者疼痛程度与腹壁美容满意评分均优于三孔法患者(<0.05),其余方面两组比较几乎相同,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与三孔法LC相比,虽然单孔法手术因难度增加而手术时间更长。但其具有减轻疼痛程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更好的优点。
作者:蔡文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健康快车青海乐都站对1160例白内障患者实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术后通过精心护理,视力均恢复良好。
作者:王显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