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叶云
目的:了解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的因素。方法运用糖尿病知识量表(ADKnowl)对海口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37例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知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饮食/食物(45.35±20.87)分、治疗(37.89±27.74)分、患病时(33.65±21.63)分、足部护理(51.00±25.61)分、锻炼的影响(37.93±23.81)分、吸烟/饮酒的影响(41.47±24.25)分、减少并发症的危险(57.38±28.05)分、低血糖(51.15±22.38)分。文化程度、糖尿病住院史可以解释饮食/食物知识总变异的18.7%;文化程度、治疗方案可以解释治疗知识总变异的5.6%,治疗方案、文化程度、糖尿病类型、性别可以解释患病时知识总变异的17.2%;文化程度、年龄、病程可以解释足部护理知识总变异的17.8%;治疗方案、文化程度、年龄可以解释锻炼的影响知识总变异的21.0%;文化程度、居住地可以解释吸烟/饮酒的影响知识总变异的11.7%;文化程度、病程可以解释减少并发症的危险知识总变异的12.9%;文化程度、糖尿病住院史可以解释低血糖知识总变异的13.6%。结论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对糖尿病认知状况不理想,其中减少并发症的危险知识掌握好,患病时知识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有无糖尿病住院史是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喜;黄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临床诊断学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模式、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在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强大的学习和交流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诊断学教学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马晓光;郝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在基层医院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探讨符合临床实际工作中预防针刺伤的方法,降低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做到持续改进。结果规范了该院护士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操作流程,改用了安全器具,使2015年该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2014年降低,由10.4%降至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基层医院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使护士更善于发现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能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
作者:罗敏;吕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缩短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该院手术室的200台手术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1~6月该院手术室的200台手术作为观察组。对2013年7~12月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延迟情况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6月在手术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手术的平均连台手术间隔时间、连台手术延迟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连台手术间隔时间为(48.52±2.5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9±3.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连台手术延迟发生率为10.50%(2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50%(69/200);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50%(183/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50%(9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提高手术室的周转效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冼晓琪;刘梅芳;刘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内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临床患者3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1例。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微生物检验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手段,而对照组则不予以检验,仅采取常规控制感染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结果观察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07%(13/161),对照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5.53%(25/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感染1例,中度感染4例,轻度感染8例;对照组重度感染4例,中度感染9例,轻度感染12例,观察组感染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内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宇宁;刘小花;陈涛;雷启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母婴围生期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前置胎盘的孕妇73例,对母体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及母婴结局等进行比较,根据是否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及前次是否为择期剖宫产将73例孕妇进行分组。结果(1)前次择期剖宫产再次妊娠时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概率[40.00%(18/45)]高于阴道试产失败后剖宫产再次妊娠[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输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易并发前置胎盘;前次择期剖宫产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升高;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再次妊娠时母婴不良结局的关键。
作者:马红柳;罗欣;漆洪波;彭方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资料,依据患者伤椎前缘、椎管横断面积、伤椎Cobb角的变化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15~48个月,平均18.5个月。结果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椎管横断面积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椎管横断面积、Cobb角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钉棒系统内固定失效。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椎管横断面积,防止伤椎节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明显降低了远期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华平;樊世峰;陈爱国;管英;何大庆;姚裴;赵世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6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宫内放置曼月乐组(曼月乐组)和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组(甲羟孕酮组),各32例。曼月乐组于月经第4~7天宫内放置曼月乐,固定同一名主治医师,严格按照放置技术说明操作。甲羟孕酮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醋酸甲羟孕酮8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21 d为1个周期,持续服用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月经量、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增生的逆转率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曼月乐组患者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一例出现月经过多,甲羟孕酮组6例月经过多,两组月经量过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曼月乐组子宫内膜增生的逆转率[93.8%(30/32)]明显优于甲羟孕酮组[62.5%(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曼月乐组无一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恶心等),甲羟孕酮组4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黎;吴忠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后,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VAP将其分为VAP组(观察组)47例和非VAP组(对照组)49例,分别在入院时,入院7、14 d测量患者脑水肿体积,运用Glasgow-Pittsburgh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昏迷情况,进行组间及差值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及昏迷程度评分相差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14 d时,观察组脑水肿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14 d时,观察组昏迷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7、14 d时相对于入院时的变化值,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昏迷程度评分仅入院14 d时相对于入院时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AP会加快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延缓脑水肿消退速度,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治疗效果。
作者:李林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为脑梗死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认知和行为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80.0%(32/40)],NIHSS及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行为逻辑面试(BBS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4/40)]低于对照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NIHSS和ADL评分,提高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提高液基细胞学制片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12000例妇科患者,采用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沉降式液基细胞学系统进行制片。结果通过总结经验改进制片时的操作技术,提高了涂片质量。结论通过对制片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使每一步都做到细致操作,完全能做出符合诊断要求的涂片。
作者:贺德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对比观察,从而选择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式。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麻醉诱导前后、气腹前、气腹后10 min、气腹毕、手术结束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气腹前、手术结束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于气腹后10 min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气腹后10 min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两组气腹后10 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苏醒较快、较早拔管,意识恢复较快;七氟醚组中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较丙泊酚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平稳安全、清醒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谢德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一类乳腺炎症病变的统称,常简称浆乳,好发于中青年非哺乳期女性。从病理角度看,PCM早期常以乳腺导管异常非恶性扩张为主要特征,后期导管内的脂性物质或鳞状上皮的角质脱落后堆积、外溢,导致大量浆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炎症、类炎症及免疫反应。主要有导管周围乳腺炎(PDM)、乳腺导管扩张症(MDE)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3种表现类型。由于PCM临床症状及无创检查结果常无明显特异性,因此易被误诊误治。且PCM经非手术治疗及局部病灶切除后,极易复发,常需反复多次手术,严重影响乳房外观,甚至因多次手术造成严重瘢痕粘连,终不得不切除整个患侧乳房,这是乳腺外科临床工作中不得不攻克的一个难题。本文就PCM的发病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尽可能准确地抓住PCM的诊治关键点,寻找PCM下一步临床研究的方向。
作者:陈薪旭(综述);印国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转化医学是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双向转化的医学研究新模式,为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病理学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及临床医学与法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该文阐述了在病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运用转化医学理念,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技能培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临床医学诊断分析、法医病理学知识运用及病理技术创新的衔接和转化,探讨转化医学对病理学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启示,实施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作者:王娟;蔡文元;颜贝;景丽;常越;徐远义;曹相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1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管理、适量运动、控制体质量、戒烟限酒、服药管理及自我血压监测、定期随访等,比较干预前后护理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2个月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遵医行为、自我血压监测等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以上各项指标的控制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8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珂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我国现有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现行医学院校教育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医学人才的需要,构建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当下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之一。该文对如何构建新型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并与现行的医学院校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有效对接等进行探讨。
作者:李贤英;郭红莲;蒋先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菌尿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术后患者脓血尿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15年1~6月该院收治的40例TURP术前无菌尿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各20例。抗生素组于术后开始使用预防性静脉抗菌方案,连续使用7 d,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生素7d。对照组于术后开始使用静脉抗菌方案,连续使用5d至拔除尿管后停用抗生素,改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剂,出院后口服非抗生素安慰剂。比较两组TURP术后5、7、14、28 d患者脓尿及血尿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7、14、28 d,抗生素组脓尿发生率分别为60.0%、100.0%、85.0%、40.0%,对照组脓尿发生率分别为55.0%、95.0%、90.0%、35.0%;术后5、7、14、28 d,抗生素组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80.0%、35.0%,对照组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0%、75.0%、30.0%。两组脓尿及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患者术后应用14 d抗生素及5 d抗生素2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患者均会出现脓尿、血尿。
作者:张琦;徐光勇;张唯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生物体在受到外界有害刺激时(如高温热休克、创伤、感染、缺氧等)会快速作出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相应基因开始激活表达,产生一种特殊保护机体的蛋白--热休克蛋白(HSP)。HSP家族基于相对分子质量可划分7类:小HSP家族、HSP10/60家族、HSP40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HSP110家族和CCT家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HSP对机体有不同的保护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肿瘤免疫、预防及治疗应激性溃疡、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其中HSP70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多项研究表明HSP70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作者:张国锐(综述);王元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对策,为不断改进临床护理手段提供依据。选取该院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8日接受LC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和出院宣教等综合护理。结果仅10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3例发生尿潴留,术后未发生胆漏和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平均时间为3 d。因此,对LC治疗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合理术前指导,能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以及不断更新的术后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疗程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约43.5%。肝硬化患者中高达50%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年破裂出血率为5%~15%[1],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耿波(综述);罗诗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