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宁;刘小花;陈涛;雷启丽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本科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临床思维等全方面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中。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医学生本科进一步向临床医生转变打下扎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内科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的效果,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张雪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初产妇产后痛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0例,将其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产妇分娩的常规护理,心理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疼痛程度、焦虑程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心理组初产妇的分娩时间、疼痛程度、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产妇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程度,帮助其早日出院,提高母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上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单点定位法和两点定位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上肢手术的62例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分为单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两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D组),各31例,两组均神经刺激仪诱发出目标动作后注射0.375%罗派卡因40 mL。S组采用单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D组采用两点锁骨下壁丛神经阻滞,30 min内每5分钟评估两组患者臂丛神经支配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起效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30 min后S组和D组的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83.9%和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起效时间较S组快,D组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阻滞满意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2例发生Horner′s综合征,2例损伤血管引起局部血肿,S组2例发生Horner′s综合征,1例损伤血管引起局部血肿,两组均无气胸发生。结论在上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定位法较单点定位法起效快、阻滞满意率高。
作者:吴友冈;孙朗荣;杨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策略对有效避孕和降低重复流产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中心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计划生育手术登记患者360例,通过电话问卷调查获得相关资料纳入对照组,开展传统PAFPS;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计划生育手术登记患者382例,经问卷调查获得相关资料纳入观察组,在传统PAFPS基础上开展优质PAFPS,如改进院内设施和服务内容、整合资源、完善原有流产后服务流程、注重保护患者隐私等。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内重复流产率[7.33%(28/382)]显著低于对照组[18.89%(68/360)],避孕知识知晓率[85.34%(326/382)]和避孕药具应用率[82.72%(316/38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11%(202/360)、38.33%(138/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PAFPS较传统PAFPS可大幅度降低患者重复流产率,提高患者避孕知识知晓率和避孕药具应用率,提高社会效应,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肖红英;莫绮华;陈晓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鼻咽癌在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是高发的肿瘤,虽然鼻咽癌在西方国家比较少见,但是在我国比较多见,尤其是在广东地区高发,又被称为“广东癌”,鼻咽癌的病因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基因遗传易感性,EB病毒(EBV)的感染和饮食因素等[1]。鼻咽癌的发生与EBV的感染有着密切关系,鼻咽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几乎在每一个鼻咽癌细胞中均可证实有EBV的感染。
作者:吴若实(综述);农胜利(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综合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0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开县中医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穿刺证实为BAC的29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 BAC分为孤立结节型、浸润实变型、广泛型3型。孤立结节型19例,占65.5%,其中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征5例,细支气管通气征10例,蜂窝征2例,血管集束征2例,19例中胸膜凹陷征10例。浸润实变型3例,占10.3%,蜂窝征和细支气管通气征各2例,磨玻璃密度征1例。广泛型7例,占24.1%,7例均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结节有融合倾向。结论 BAC的CT征象多样,对各型的征象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各型的典型表现,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巨春;李琦;易勋平;李德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8例,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A组,n=86)和常规护理组(B组,n=82)。A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B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SDS和S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且终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琦;夏明嫔;唐万彪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肢端肥大症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在成年期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次就诊原因可以是其继发的其他系统器官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接诊医生有意识关注患者体征及必要时完善垂体相关检查,才能避免漏诊及更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肢端肥大症目前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围术期治疗尤以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为重。现介绍本科2014年诊治的肢端肥大症合并心脏损害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借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患者围术期管理及治疗的认识。
作者:钟艾凌;蒲九君;阮伦亮;靳凯;杨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伴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随时间而变化[1]。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全球6~7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达10%,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儿童哮喘患病率更高[2],但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儿童哮喘患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3]。哮喘已然成为威胁全球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哮喘的发病具有个体差异性,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宿主因素等;“卫生假说”提出生命早期微生物的暴露,可以减少儿童日后发展为过敏性疾病的概率;那么基于卫生假说的观点,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减少细菌的暴露机会,进而很有可能增加儿童患某些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生命早期抗生素的应用可能增加了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但也有部分研究认为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哮喘发病并不相关,是由于哮喘家族史及呼吸道感染共同混淆所致。并且不同抗菌谱药物在增加哮喘发病风险方面相关性不尽相同。本文就婴儿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哮喘发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刘彤彤(综述);符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对比观察,从而选择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式。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麻醉诱导前后、气腹前、气腹后10 min、气腹毕、手术结束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气腹前、手术结束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于气腹后10 min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气腹后10 min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两组气腹后10 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苏醒较快、较早拔管,意识恢复较快;七氟醚组中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较丙泊酚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平稳安全、清醒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谢德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实习生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问卷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量表对川北医学院2014届即将完成临床实习的390名实习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放问卷39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28%。结果356名实习生中出现职业倦怠260人(73.03%),轻、中、重度分别占57.02%(203/356)、14.61%(52/356)、1.40%(5/356)。性别、考研情况、实习医院教师对学生态度、经历医患纠纷情况、娱乐方式等因素为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院校实习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军,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希望,若职业倦怠等因素造成医疗人才流失,对发展中的医疗卫生事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及实习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黄天德;舒显竹;王俊;周永红;马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资料,依据患者伤椎前缘、椎管横断面积、伤椎Cobb角的变化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15~48个月,平均18.5个月。结果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椎管横断面积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椎管横断面积、Cobb角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钉棒系统内固定失效。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椎管横断面积,防止伤椎节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明显降低了远期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华平;樊世峰;陈爱国;管英;何大庆;姚裴;赵世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近视性屈光不正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了解其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矫正方法的选择特点,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真正改善其视觉质量。方法2015年5~7月以南宁市4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抽中班级的全部近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近视性屈光不正大学生共837人,其中未进行视力矫正者7人(0.84%),均为单眼屈光不正;采用框架眼镜作为视力矫正方法的有748人(89.37%);采用角膜接触镜作为视力矫正方法者82人(9.80%);无人采用手术方式进行视力矫正。不同性别对视力矫正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近视程度的加重,选择框架眼镜的学生逐渐减少,而选择角膜接触镜的学生逐渐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屈光参差程度的加重,选择框架眼镜的学生逐渐减少,而选择角膜接触镜的学生逐渐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矫正方法的选择是理性的。对少数单眼屈光不正又未采用任何视力矫正方法者和少数视力矫正方法的选择不适合自身状况者,应对其加强视力保健教育,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视力矫正方法。
作者:秦雯;赵同领;陈科;朱时敏;顾克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约43.5%。肝硬化患者中高达50%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年破裂出血率为5%~15%[1],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耿波(综述);罗诗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与评价品管圈(QCC)活动在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影响。方法2015年1~6月由供应室在岗护士组成QCC,开展工作,随机选取期间抽检样本资料作为QCC组,将2014年7~12月未开展活动时的常规抽检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资料QCC活动前后洗涤、包装、灭菌、表格书写质量等指标抽检合格率;分析与比较两阶段院内各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满意度。结果 QCC组各项清洗消毒指标抽检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QCC活动阶段供应室服务质量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开展QCC活动,可提高供应品的清洗消毒合格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室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玥屹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的常见妇科疾病,主要以痛经、经量增多、子宫体积增大为主要临床症状。根治性的治疗手段为子宫切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病灶切除、肌层电灼等;药物保守治疗包括雌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α(gonadotrophine-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 GnRH-α)类药物等。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项新技术,通过高温使病灶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本文拟对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婵(综述);张炼(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内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临床患者3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1例。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微生物检验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手段,而对照组则不予以检验,仅采取常规控制感染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结果观察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07%(13/161),对照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5.53%(25/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感染1例,中度感染4例,轻度感染8例;对照组重度感染4例,中度感染9例,轻度感染12例,观察组感染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内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宇宁;刘小花;陈涛;雷启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母婴围生期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前置胎盘的孕妇73例,对母体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及母婴结局等进行比较,根据是否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及前次是否为择期剖宫产将73例孕妇进行分组。结果(1)前次择期剖宫产再次妊娠时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概率[40.00%(18/45)]高于阴道试产失败后剖宫产再次妊娠[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输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易并发前置胎盘;前次择期剖宫产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并发凶险性前置胎盘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升高;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再次妊娠时母婴不良结局的关键。
作者:马红柳;罗欣;漆洪波;彭方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β-葡聚糖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为泡沫细胞模型,给予β-葡聚糖进行干预。通过油红O染色及酶比色法定量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定量PCR检测β-葡聚糖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处理细胞4、8、12 h测定ABCA1稳定性。结果与oxLDL处理组比较,β-葡聚糖对巨噬细胞摄取脂质的抑制率为(90.0±1.8)%, oxLDL处理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及总胆固醇与β-葡聚糖处理组(2.5、5.0、10.0μg/mLβ-葡聚糖+oxLDL共同孵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μg/mLβ-葡聚糖处理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及其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β-葡聚糖(10.0μg/mL)与CHX共同处理组在细胞孵育4、8、12 h时,ABCA1降低水平均小于CHX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葡聚糖通过增加ABCA1的表达水平及增强其稳定性,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排出,终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
作者:李秀英;叶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5%~15%,由于其多原发于鼻腔,80%的 ENKTCL 为鼻 NK/T 细胞淋巴瘤[1],因此ENKTCL又称鼻NK/T细胞淋巴瘤(NNKTL)[2]。该病在亚洲的发病率较高,墨西哥和南美国家也较多见,欧洲和北美国家相对少见[3-4]。其好发于中年男性,中位年龄为45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7∶1[3]。其发生可能与EB病毒有关[3]。ENKTCL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导致组织灶性坏死[2,5]。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溃疡,表面附有脓痂或血痂,可伴恶臭。由于其高度的侵袭性及对化疗易耐受的特点,故预后差。早期单独放疗效果很好,晚期或复发病例预后差[6]。现就近几年来与ENKTCL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唐学琴(综述);黄江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