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靓
健康管理自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专业人才不足、服务形式单一、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健康管理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创新管理理念,突破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在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公共事务等领域有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将TQM运用于健康管理工作中,通过组建健康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实施 PDCA 循环[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阶段、执行(Done)阶段、检查(Check)阶段和处理(Action)阶段],将有效提高健康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达到提高管理对象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杨美娟;王蒙;黄佳苑;马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引导的学习(CBS)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CBS教学法在2012级临床专业学生中进行理论教学,教学结束后用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以期末考试测试学生成绩,并将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以CBS教学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CBS 教学组,CBS 教学章节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章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S教学法不但增强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敖弟书;宋鸿;周安;周艳萌;程友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缺血性卒中(IS)的发病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典型卒中患者,将其分为IS组5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6例,通过颈动脉B超检测两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并进行对比分析;按IMT进行分组,各组间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IS发病风险。结果(1)女性患者的IMT[(1.18±0.37)mm]较男性患者[(1.06±0.22)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IMT平均值为(1.17±0.35)mm,较TIA组IMT平均值[(1.04±0.23)mm]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性别、吸烟、血压等因素对颈动脉IMT值均有一定影响。结论 IMT与IS发病率密切相关,对IS发病风险的预测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亚;汤永红;周成芳;周弟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Castleman 病(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淋巴结增生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病,于1954年由Castleman′s首次进行相关报道。此病临床少见、症状多样,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较易误诊。临床上分为单一淋巴结受累的局灶型(LCD)及多部位淋巴结受累的多中心型(MCD),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型(HV型)、浆细胞型(PC型)及混合型(Mix型)。现将诊治的1例Castleman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娄丽丽;陈逸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 SID )是儿童大脑不能有效地整合感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低自尊心和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持续终身。儿童SI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与现代儿童的生活模式息息相关,现已成为一种“时代病”。本文就儿童SID的原因及其治疗作一综述,以预防儿童SID的发生,提高儿童SID的治愈率。
作者:白玲玲(综述);郭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6例直肠黏膜内套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对其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略高于对照组(10.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明显优于单用消痔灵疗效,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展易;杨昌谋;郭俊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4年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 Guideline、MD Consult、EBSCO、Science数据库,收录已公开发表的有关iNO治疗ARDS的中、英文文献,以肾功能损伤、颅内出血或脑白质软化(PVL)、视网膜病变、颅神经损伤等发生率作为终点疗效观察指标,得出合并后疗效的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然后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估,按纳入、排除标准对合格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1)iNO治疗组患者中发生肾功能损伤例数(93例)高于对照组(5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VL 例数(26例)与对照组(39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神经损伤例数(6例)低于对照组(9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损伤:视网膜病变例数(9例)低于对照组(1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治疗ARDS会增加成人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使用iNO治疗有肾功能损伤的ARDS成人患者。
作者:刘亚男;江德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测定,探讨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因慢性呼吸困难在该院呼吸科及心内科的住院患者264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将其分为单纯肺部疾病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89例)和左心力衰竭组(7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行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1)单纯肺部疾病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及左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83.26±14.84)、(330.24±38.10)、(1180.73±100.51)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BNP水平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适诊断分界点为95.00 pg/mL,准确率为83.5%;诊断左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适诊断分界点为310.50 pg/mL,准确率为84.2%。(3)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BNP佳临界值单独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2.7%和83.5%,单独诊断左心力衰竭的准确率分别为64.3%、70.1%和84.2%。结论(1)血浆BNP参与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及左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一项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指标。(2)临床疑诊结合血浆BNP水平检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左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吴颖;高蔚;施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PM2.5)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PM2.5影响心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重庆市区采集PM2.5,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作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染毒组[包括PM2.5低浓度组(1.0 mg/0.25 mL)、PM2.5中浓度组(3.0 mg/0.25 mL)、PM2.5高浓度组(8.0 mg/0.25 mL)]每组10只。采用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同时检测心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机体肺灌注PM2.5后心血管系统的炎性反应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大鼠PM2.5染毒后,不同浓度实验染毒组大鼠心肌细胞水肿程度加深,心肌纤维呈波浪状排列,形态异常;实验染毒组大鼠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P<0.05),PM2.5高浓度组大鼠cTnT水平明显高于PM2.5中、低浓度组,但PM2.5中、低浓度组大鼠cTnT水平无明显差异。实验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IL-6、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PM2.5浓度有关。结论 PM2.5引起Wistar大鼠心脏组织结构损伤,心血管系统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大鼠心脏功能出现损伤,提示PM2.5可能通过炎性反应损伤机体心血管系统,雾霾可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作者:袁凌珂;章明徐;朱娱;张可珺;邓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医学基础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本门课的教育与学习存在诸多问题,该校病免教研室针对学生教育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作者:刘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当前,煤炭行业遭遇了30年以来为严重的行业危机,生产经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恶劣的市场形势,对企业党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切需要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三大作用”,与企业共迎风险、共战危机、共渡难关、共谋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重庆能源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就如何积极实施党建工作创新,构建党的工作现代化管理体系,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为企业医院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作者:牟春联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白血病干细胞在1994年被Lapidot 等[1]发现后癌症干细胞(CSCs)的概念已被接受[1],CSCs启动肿瘤的形成。据报道CSCs 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胶质瘤、结肠癌、肝癌等;同时,一些分子标志已经被使用于分离整个癌细胞群,例如乙醛脱氢酶(ALDH)针对乳腺癌干细胞(BCSCs)、CD90和 CD133针对肝癌干细胞、ABCB5和CD271+针对胶质瘤癌干细胞、CD133针对脑肿瘤干细胞。CSCs 是异源的,例如BCSCs和结肠癌干细胞包括至少2种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鉴别CSCs [2]。从遗传学角度来说,BCR-ABL1淋巴细胞白血病包含多种明显的白血病干细胞亚克隆[3]。
作者:蒋雪梅;顿耀艳(综述);肖长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充分的组织氧合状态是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的前提条件[1],氧合状况是重要的生命指标,血气分析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仅是血液中的氧分压和肢端的小动脉血氧饱和度,而不是器官组织的含氧情况。直接获取器官组织的氧合情况技术主要是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自1977年Jobsis[2]首次将NIRS用于动物头部的氧含量监测以来,1985年将NIRS应用于临床监测脑组织氧后[3],1993年脑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在美国上市。2005年,中国首次研制出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用于临床[4]。NIRS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光和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组织光学,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基于高散射条件下修正的朗伯-比尔吸收定律;(2)采用多波长、多个监测距离的方法。由于近红外光对外层组织的良好穿透性,即利用一定波长的近红外光能穿透头皮、颅骨及脑组织后,发生透射和散射现象的原理,光谱仪通过测定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或返回的散射光强度,从而获得光在颅内衰减的信息,利用其部分漫反射光的信息解算出血氧参数,即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或TOI)。本研究就其监测的基本原理及在新生儿领域的临床应用情况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曾菊(综述);李清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由于课时有限,使得病理学教学存在基础脱离临床、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模块式教学法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改变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开拓科研创新思维和提高科研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病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丽珍;卢林明;黄小梅;朱晓群;周珏;顾倩;周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求减少产后出血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东、西两分院所收治的51例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产妇,其中24例剖宫产时发生产后出血。结果前置胎盘剖宫产时间与产后出血量、人工流产次数、有无剖宫产史有关,与年龄、有无产前出血无关,胎盘附着前壁、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次数增加胎盘粘连,从而增加剖宫产时产后出血概率;胎盘附着前壁剖宫产时产后出血概率大,同时合并剖宫产史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较大;中央型前置胎盘较非中央型前置胎盘易发生产后出血。
作者:何素丽;杨寰;于桂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2015年该院拟行自然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气囊助产组,各200例,予以相同的产科处理,气囊助产组在分娩过程中宫口开至2~4 cm时使用气囊扩张助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气囊助产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囊助产组自然分娩率高,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后2 h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和缩宫素使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母婴并发症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是一个简单、有效、安全的助产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小艳;王华;赵小苏;刘兰平;张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氯吡格雷是第二代噻吩吡啶类药物,在血小板表面选择性并不可逆地阻断腺苷二磷酸(ADP)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其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该转化经过2个步骤,涉及许多种酶,如:CYP1A2、CYP2C19、CYP2B6、CYP2C9、CYP3A4、CYP35和 PON1,其中 CYP2C19被认为参与了上述2个步骤[2]。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被基因多态性限制[3],尽管使用负荷剂量300 mg,随后维持剂量75 mg的标准治疗方案,仍然有约30%的患者在负荷剂量24 h后测试显示高血小板活性,从而提出了氯吡格雷抵抗(CR),且普遍认为CR与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相关[4-6]。导致CR的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外在和内在因素:(1)外在因素有患者不遵医嘱,服用不恰当剂量或减少剂量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内在因素包括血小板高反应性、药物经肠道吸收变异性,以及基因多态性。本文从CR的基因和非基因因素,尤其是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氯吡格雷与P-糖蛋白(PPI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唐芸(综述);马厚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鳃裂畸形是由鳃沟或鳃囊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按组织来源分为1、2、3、4四类,以第2鳃裂畸形为常见[1],为75%~90%,其次为第1鳃裂畸形5%~28%。由于第3、4鳃裂畸形诊断困难,文献报道中仅占1%~2%[2-4],但临床中并不罕见,已成为研究热点。近期有研究发现,该病具有遗传倾向[5]。临床研究也发现该病常伴中耳、外耳道及耳郭等局部组织器官发育异常[6]。也有罕见的混合性鳃裂畸形报道[7]。该病多见且手术方式多样,但由于病灶复杂多样、局部重要组织器官解剖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因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该病的发病特点、伴发疾病、遗传机制及诊疗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梁小雄(综述);李兰;傅跃先(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利多卡因干预对老年患者围术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围术期老年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干预,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6 h(T1)及术后24 h(T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与S100β蛋白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T1与T2时的HR、MAP、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β与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VA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干预老年围术期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促进身心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娟;李李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