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9-5519
  • 国内刊号:50-1129/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重庆
  • 全年订价:63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2016年19期文献
  • 非增强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NCHCT)在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45例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IVU)、尿路平片(KUB)及泌尿系64排NCHCT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结石检出阳性率。结果与超声、静脉尿路造影(IVU)、尿路平片(KUB)检查比较,泌尿系64排NCHCT 检查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HCT能清晰显示急性输尿管结石的病变部位、周围组织并提供多方位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作为急性绞痛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明聪;赵斯花;程伟;杨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用于诊断肺源性心脏病(CP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CP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人员1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右心房横径(RV)、右心室横径(RV)、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肺动脉主干内径,根据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瓣反流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结果观察组RA、RV、RVAW、肺动脉高压(MP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为(85.33±16.34)、(42.13±11.67)、(70.34±10.04)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组110例患者中有94例通过CDE做出诊断,占85.45%,其余16例尚无明确诊断。结论 CDE用于诊断CP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梁燕玲;罗雪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用胶在处理小儿面部皮肤裂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医用胶粘合小儿面部皮肤裂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小儿面部皮肤裂伤患儿126例,将其随机分为粘合组与缝合组,其中粘合组66例,清创后使用医用胶粘合皮肤裂口。缝合组60例,应用丝线缝合。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愈合外观满意度。结果粘合组手术时间[(10.30±2.72)min]短于缝合组[(15.63±3.54)min],术后1周总并发症发生率[7.6%(5/66)]低于缝合组[23.3%(14/60)],伤口愈合外观优良率[56.1%(37/66)]高于缝合组[3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缝合方法相比,医用胶粘合方法伤口对合严密、瘢痕小、外表美观、无缝线瘢痕、无须拆线、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护理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舒;李勤;黄双;袁丽;贺显燕;刘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睑板腺压榨法在改善野战训练卫生人员干眼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睑板腺压榨法在改善参加野战训练的卫生人员干眼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参加野战训练的卫生人员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定期睑板腺压榨按摩及热敷,对照组给予单纯睑板腺热敷。对所有受试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干眼症状评分及泪液分泌试验检查。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为(2.07±1.07)分,对照组为(1.93±1.36)分;治疗后2周评分分别为治疗组(0.73±0.69)分,对照组(1.50±1.33)分,治疗后两组干眼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泪液分泌试验异常的比例为10.0%,较治疗前的33.3%下降,对照组治疗前为26.7%,治疗后为30.0%,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压榨按摩可有效改善野战训练中卫生人员的干眼症状,降低泪液分泌试验异常比例。

    作者:龙波;赵国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发生产后出血24例分析

    目的:了解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求减少产后出血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东、西两分院所收治的51例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产妇,其中24例剖宫产时发生产后出血。结果前置胎盘剖宫产时间与产后出血量、人工流产次数、有无剖宫产史有关,与年龄、有无产前出血无关,胎盘附着前壁、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次数增加胎盘粘连,从而增加剖宫产时产后出血概率;胎盘附着前壁剖宫产时产后出血概率大,同时合并剖宫产史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较大;中央型前置胎盘较非中央型前置胎盘易发生产后出血。

    作者:何素丽;杨寰;于桂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及X射线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危险因素及X射线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NECⅡ~Ⅲ期病变35例作为观察组,Ⅰ期病变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高危因素及X射线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5例NEC患儿中,早产儿45例,合并感染46例,围产期窒息12例,人工喂养44例,X射线表现肠壁充气征22例,肝门静脉积气征8例,腹水3例,气腹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中早产儿、合并感染、围产期窒息、人工喂养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NEC主要高危因素。结论腹部平片可通过对NEC特征性X射线征象的分析及动态观察,为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可作为诊断NEC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甲状腺手术中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治疗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手术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硝酸甘油降压治疗,观察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降压前(T0)、降压后5 min(T1)、降压后30 min(T2)、缝合皮肤时(T3)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降压后T1、T2、T3时间点,两组血压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对应时间点下降压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后T1、T2、T3时间点,观察组心率减慢,而对照组心率增快,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抑制硝酸甘油降压时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增强降压效果,二者联合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合并高血压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马玉洋;郝钢华;戴莉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程序化脱机在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呼吸机依赖患者的程序化脱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产生呼吸机依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经验性脱机训练方式,观察组行程序化脱机训练方式。结果观察组总脱机成功率为95.8%(23/24),对照组总脱机成功率为83.3%(2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脱机时参照程序化的脱机方式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

    作者:古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超早期手术干预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干预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期分为超早期手术组(发病小于7 h)30例,早期手术组(发病7~<24 h)37例,延迟手术组(发病24~72 h)19例。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比较三组疗效、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有效率为[86.67%(26/30)]与早期手术组有效率[75.68%(28/37)]高于延迟手术组[31.58%(1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的死亡率及再出血率低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早期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再出血率,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猛;谷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缺血性卒中(IS)的发病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典型卒中患者,将其分为IS组5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6例,通过颈动脉B超检测两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并进行对比分析;按IMT进行分组,各组间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IS发病风险。结果(1)女性患者的IMT[(1.18±0.37)mm]较男性患者[(1.06±0.22)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IMT平均值为(1.17±0.35)mm,较TIA组IMT平均值[(1.04±0.23)mm]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性别、吸烟、血压等因素对颈动脉IMT值均有一定影响。结论 IMT与IS发病率密切相关,对IS发病风险的预测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亚;汤永红;周成芳;周弟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更年期综合征高血糖患者38例的控制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高血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更年期综合征高血糖住院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对其血糖进行控制情况及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更年期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空腹血糖控制在3.9~5.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结论在血糖控制基础上对更年期症状辅以强力脑清素片、谷维素片、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并能有效平稳控制更年期高血糖症状,从而对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成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加宫颈多点活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该院门诊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检查)阳性、肉眼观察异常、妇科检查接触性出血患者300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术。根据阴道镜图像,选择性进行宫颈多点活检。结果阴道镜诊断结果慢性宫颈炎186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112例,宫颈癌2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诊断慢性宫颈炎152例;CIN 144例,其中CINⅠ级68例,CINⅡ36例,CINⅡ~Ⅲ级18例,CINⅢ级22例;宫颈浸润癌4例。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活检阳性率,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岳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在TUVP术后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评分(OABSS)量表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后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11月33例具有明显手术指征的行 TUVP 术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OABSS量表及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前评分及术后3个月电话回访,对比分析TUVP手术前后OABSS及QOL评分情况,探讨TUVP对患者OAB及QOL的影响。结果 TUVP手术前后OABSS总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4个方面总和)、OABSS量表中各项评分及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TUVP术后患者OAB及QOL 明显改善,而OABSS量表作为测评患者OAB症状群新的测评方法有效、简单可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李悦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利多卡因干预对老年患者围术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利多卡因干预对老年患者围术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围术期老年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干预,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6 h(T1)及术后24 h(T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与S100β蛋白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T1与T2时的HR、MAP、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β与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VA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干预老年围术期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促进身心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娟;李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6例直肠黏膜内套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对其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略高于对照组(10.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明显优于单用消痔灵疗效,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展易;杨昌谋;郭俊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庆市荣昌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及EV71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总结重庆市荣昌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情况。方法对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荣昌区和该院手足口病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调查该院患儿的EV71感染情况。结果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该区共报告手足口病患儿1430例,该院报告手足口病患儿392例,其中住院患儿233例,均主要集中在4~6月和10~11月;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233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全部在入院时行EV71-IgM检测,阳性48例(20.6%),在27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中EV71阳性4例(14.8%)。结论荣昌区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应积极地在适宜季节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早期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积极治疗或转诊。

    作者:唐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2015年该院拟行自然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气囊助产组,各200例,予以相同的产科处理,气囊助产组在分娩过程中宫口开至2~4 cm时使用气囊扩张助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气囊助产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囊助产组自然分娩率高,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后2 h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和缩宫素使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母婴并发症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是一个简单、有效、安全的助产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小艳;王华;赵小苏;刘兰平;张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妇科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50例阴道分娩出血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阴道分娩无产后出血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既往病史。结果观察组产妇中,>35岁者占58.00%(29/50),高于对照组的16.00%(8/50);胎次大于3次者占72.00%(36/50),高于对照组的22.00%(11/50);经产妇者占62.00%(31/50),高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胎盘粘连、妊娠高血压、宫缩乏力、胎盘滞留、不良孕产史、重度贫血、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症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胎盘粘连、妊娠高血压、宫缩乏力、胎盘滞留、不良孕产史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在产妇分娩后应给予积极、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胥加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估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病毒性肺炎患儿76例,将其分为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处理组(对照组),各38例,疗程1周,并评价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气促、咳嗽症状、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周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治愈率及安全性,能及早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未来;李征瀛;郁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ET/CT应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临床价值、疗效评价及残留病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PET/CT检查考虑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153例,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病例并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结果 PET/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6.08%(147/153);确诊恶性淋巴瘤患者PET/CT检查的标准摄取值的大值(SUVmax)为9.26~10.94,标准摄取值的平均值(ΔSUV值)为7.54~8.95;非霍奇金淋巴瘤组ΔSUV值高于霍奇金淋巴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进行PET/CT、CT结合超声检查,52例患者中16例经PET/CT检查后调整了CT结合超声检查的临床分期;治疗前后ΔSU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检查评估疗效34例,二者疗效判断一致21例,不一致13例。结论在恶性淋巴瘤中,PET/CT检查诊断阳性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淋巴瘤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SUV值是PET/CT检查中一项重要指标;PET/CT检查是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检查手段,不但可以通过病灶大小的变化判断疗效,而且能通过SUV值评估残留病灶的代谢情况,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艳;沈丽达;杨小芸;李蓉;张晓芸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女性卵巢早衰发生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发生卵巢早衰(POF)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尼勒克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POF患者作为POF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月经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以问卷形式对POF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压力、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人际关系、心情、蔬菜摄入、豆制品摄入、家庭年收入等11个变量与POF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压力、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吸烟、体育锻炼、心情、蔬菜摄入、家庭年收入等8个变量与POF的发生有关。结论女性POF的发生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环境、医源性因素和感染有关,其中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心情、吸烟、蔬菜摄入等是PO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施萍;刘淑霞;杨静;韩梅;赵雪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苏州市吴中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5年苏州市吴中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吴中区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5年内吴中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091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91.63/10万。除2014年发病率显著增高外,其余年发病率变化不大。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婴幼儿,占94.0%(10260/10915),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镇发病率高于城郊;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2~3月病例报告较少,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结论吴中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要加强5岁及以下婴幼儿疫情防控,重视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并以夏、秋两季为重点防控季节。

    作者:刘景超;徐洪杰;陈玉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三阴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TX)治疗老年晚期三阴乳腺癌(TNBC)的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4例临床分期为ⅢA~C、Ⅳ期的原发性老年晚期 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TX组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TP)组各27例。TX组:紫杉醇脂质体1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培他滨1000 mg/m2,第1~14天口服,每天2次,同时给予维生素B630 mg口服,每天3次,预防手足综合征,21 d为1个周期;TP组:紫杉醇脂质体1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疗效,多不超过6个周期。待所有患者完成化疗后对比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4例老年晚期TNBC辅助化疗中,总有效率为68.5%(37/54)。TP组有效率[63.0%(17/27)]高于TX组[74.1%(20/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3,P=0.379);TX组手指足综合征发生情况明显高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0, P=0.000);且TP组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2,P=0.001);两组脱发,肝、肾功能异常和血液学毒性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分期为ⅢA~C、Ⅳ期老年晚期TNBC患者的辅助化疗中,TX方案与TP方案近期疗效相当。TX方案减轻了老年晚期TNBC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但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增加;因此,在提前预防手足综合征的情况下,TX方案可以作为老年晚期TNBC辅助化疗方式之一。

    作者:阮寒光;周学亮;程晓华;邬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曲马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寒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中寒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出现寒战的产妇,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0例。在产妇发生寒战后,Ⅰ组给予曲马多1 mg/kg,Ⅱ组给予曲马多1 mg/kg和丙泊酚0.5 mg/kg,Ⅲ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监测产妇麻醉前后及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并观察用药后寒战治疗效果、镇静程度、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麻醉前后及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用药后寒战明显缓解,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6.67%,2/30)显著低于Ⅰ组(40.00%,12/30)和Ⅲ组(33.33%,1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结论曲马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能有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中的寒战,并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作者:胡佳;李有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慢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测定,探讨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因慢性呼吸困难在该院呼吸科及心内科的住院患者264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将其分为单纯肺部疾病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89例)和左心力衰竭组(7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行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1)单纯肺部疾病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及左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83.26±14.84)、(330.24±38.10)、(1180.73±100.51)p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BNP水平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适诊断分界点为95.00 pg/mL,准确率为83.5%;诊断左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适诊断分界点为310.50 pg/mL,准确率为84.2%。(3)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BNP佳临界值单独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2.7%和83.5%,单独诊断左心力衰竭的准确率分别为64.3%、70.1%和84.2%。结论(1)血浆BNP参与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及左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一项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指标。(2)临床疑诊结合血浆BNP水平检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左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吴颖;高蔚;施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成本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每天治疗成本。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且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细胞比容改善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5%,37/40)与观察组(95.0%,3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每天治疗成本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泮托拉唑治疗成本与出血量均低于奥美拉唑。

    作者:陈光;徐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meta分析

    目的:对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4年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 Guideline、MD Consult、EBSCO、Science数据库,收录已公开发表的有关iNO治疗ARDS的中、英文文献,以肾功能损伤、颅内出血或脑白质软化(PVL)、视网膜病变、颅神经损伤等发生率作为终点疗效观察指标,得出合并后疗效的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然后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估,按纳入、排除标准对合格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1)iNO治疗组患者中发生肾功能损伤例数(93例)高于对照组(5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VL 例数(26例)与对照组(39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神经损伤例数(6例)低于对照组(9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损伤:视网膜病变例数(9例)低于对照组(1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治疗ARDS会增加成人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使用iNO治疗有肾功能损伤的ARDS成人患者。

    作者:刘亚男;江德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DEK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DEK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18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DE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EK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6.49%(160/185),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64.86%(12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K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浸润越深,DEK蛋白表达越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K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粟连秀;张兆明;陆惠军;韦翠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腔镜手术CO2气腹的洁净手术间内CO2浓度监测

    目的:观察红外线CO2检测仪监测行腹腔镜手术的洁净手术间内CO2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0日完成的腹腔镜手术及非腹腔镜手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0个工作日(编注序号为1~30)内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0例)及行非腹腔镜手术(非腹腔镜组30例),在洁净手术室进行,以CO2浓度为观察指标,分别测定腹腔镜手术与非腹腔镜手术在不同时段(术后1、2、3、4、5、6 h及大于6 h 7个时段)手术室空气中CO2浓度,对比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在洁净手术室,腹腔镜组在不同时段手术室空气中CO2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而非腹腔镜组CO2浓度未出现超标。腹腔镜手术组与非腹腔镜手术组各时段CO2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在不同时间段的总体均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6,P=0.037),非腹腔镜手术组在各个时间段的总体均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6,P=0.039)。结论腹腔镜手术CO2气腹的洁净手术间内CO2浓度超标,相关部门应制订措施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洁净手术间内CO2浓度。

    作者:朱幼枝;赵红炜;舒伯荣;陈茵;崔钻冰;李少媚;谢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脑出血患者IL-6与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有基础疾病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6、VEGF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VEGF水平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入院时及治疗21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VE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呈负相关(r=-0.8187,P<0.01),但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8170,P<0.01);ADL量表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256,P<0.01),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8223,P<0.01)。结论 VEGF可促进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IL-6可加重ICH患者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华力明;刘凌云;曾维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社区健康管理在提高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在提高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6月该中心原发性中年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不愿参与社区健康管理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在2015年1~6月对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能够提高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体质量。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TST与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与痔上黏膜环状切除吻合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ST组和PPH组各60例,分别采用TST和PPH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便血评分、住院时间、肛门坠胀感、肛门狭窄、尿潴留、复发、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 PPH组治愈率为91.7%(55/60),TST组治愈率为90.0%(54/6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尿潴留、肛门坠胀感、术后便血评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等均优于P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狭窄、复发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PH比较,T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彭华林;林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浓度大气细颗粒污染物PM2.5对心脏组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PM2.5)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PM2.5影响心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重庆市区采集PM2.5,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作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染毒组[包括PM2.5低浓度组(1.0 mg/0.25 mL)、PM2.5中浓度组(3.0 mg/0.25 mL)、PM2.5高浓度组(8.0 mg/0.25 mL)]每组10只。采用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同时检测心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机体肺灌注PM2.5后心血管系统的炎性反应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大鼠PM2.5染毒后,不同浓度实验染毒组大鼠心肌细胞水肿程度加深,心肌纤维呈波浪状排列,形态异常;实验染毒组大鼠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P<0.05),PM2.5高浓度组大鼠cTnT水平明显高于PM2.5中、低浓度组,但PM2.5中、低浓度组大鼠cTnT水平无明显差异。实验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IL-6、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PM2.5浓度有关。结论 PM2.5引起Wistar大鼠心脏组织结构损伤,心血管系统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大鼠心脏功能出现损伤,提示PM2.5可能通过炎性反应损伤机体心血管系统,雾霾可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作者:袁凌珂;章明徐;朱娱;张可珺;邓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机体应激程度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对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例行LPD治疗的患者作为LPD组,24例行OPD治疗的患者作为OPD组。分别测定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应激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不同时间点LPD组各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OPD比较,LPD对患者机体应激程度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患者机体的恢复。

    作者:陈小鹏;刘永永;樊勇;王跃斌;陈罗飞;王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换位思考在护生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换位思考在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帮助护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方法将在该科实习的20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换位、思考的带教模式。出科前分别完成患者对护生及护生对带教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对教师满意度[(94.3±4.5)%]高于对照组[(90.6±3.2)%],观察组患者对护生满意度(95.0%,95/100)高于对照组(82.0%,82/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将换位思考应用于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管理中,营造了一个教学相长的实习带教环境,增强了教师及学生的凝聚力,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圆满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作者:高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临床专业专科层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医学基础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本门课的教育与学习存在诸多问题,该校病免教研室针对学生教育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作者:刘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整合及其形成性评价

    为培养临床医学创新人才,大胆探索课程整合改革和评价方式改革,该校将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2门课程整合和优化,以形成性评价检验课程整合后的教学效果。课程体系分模块化教学和检验,并引入课堂讨论、考勤、分段测验等方式多方面评价学习态度、知识体系、综合素质。连续2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整合和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含彦;郭冬梅;易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妇产科学学习态度调查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妇产科学学习态度,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法对学生进行妇产科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调查。结果(1)绝大部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认为有必要并且要认真学习妇产科学,对学习过程中间插入医学人文知识持赞同态度;(2)对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妇产科学的差别,持“无差别”和“有差别”的学生各占近50%;(3)对妇产科学理论和见习课教学期望,主要观点是多联系临床。结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同样重视妇产科学的学习,有必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提高非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水平。

    作者:王沛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导师制在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与探索

    医学教育是要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临床实习对于学生临床思维、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临床实习学生实习时间有限,以及目前医疗环境的改变,带教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指导学生的实习,不利于学校及医院对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探索育人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该文从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的背景、必要性及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兰凯;周连锁;张渭民;宫博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BS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引导的学习(CBS)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CBS教学法在2012级临床专业学生中进行理论教学,教学结束后用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以期末考试测试学生成绩,并将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以CBS教学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CBS 教学组,CBS 教学章节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章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S教学法不但增强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敖弟书;宋鸿;周安;周艳萌;程友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模块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由于课时有限,使得病理学教学存在基础脱离临床、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模块式教学法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改变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开拓科研创新思维和提高科研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病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丽珍;卢林明;黄小梅;朱晓群;周珏;顾倩;周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以社团建设为依托的获资助医学生感恩教育模式

    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也不断扩大,加强获资助的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医学生专业特色,以“蓝丝带服务队社团”3年的建设经验,从在医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研究意义、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保障体系、实践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一套适合获资助的医学生感恩教育模式。

    作者:梁金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BL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近年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广为关注的一种医学教育模式。中国很多医学院校纷纷开展PBL教学实践,但均处于试探性阶段,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更鲜有系统性报道。该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PBL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优缺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作者:贾金靖;安金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予以探讨。方法将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护理后两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81.0%(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88.1%,3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翠红;刘雨;谢雪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的护理干预价值探析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的干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红、篮球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分别为(10.65±3.17)、(30.76±10.26)、(45.08±4.5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洁源;唐少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就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基础组和循证组,每组34例。基础组接受常规护理,循证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循证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和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基础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其职业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沈福琼;黄文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精密灌肠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精密灌肠法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IB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灌肠法,改良组采用精密灌肠法进行严密观察,比较两组灌肠法的观察效果,包括患者的腹痛情况、药物渗出、保留时间、大便次数、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患者腹痛发生率[5.8%(2/34)]低于对照组[23.5%(8/34)],改良组药物无溢出,保留时间(20.3±0.3)min较对照组[(40.1±20.3)min]明显延长,操作过程中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治疗后总体满意度为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密灌肠法应用于治疗IBD较普通灌肠法效果更加。

    作者:赵蓉;李娅;杨洋;陈东风;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健康管理自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专业人才不足、服务形式单一、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健康管理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创新管理理念,突破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在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公共事务等领域有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将TQM运用于健康管理工作中,通过组建健康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实施 PDCA 循环[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阶段、执行(Done)阶段、检查(Check)阶段和处理(Action)阶段],将有效提高健康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达到提高管理对象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杨美娟;王蒙;黄佳苑;马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创新机制研究

    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使一大批有创新实践热情的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得到了培养。该文从四大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1)在创新保障机制上要完善六点措施,即组织和管理保障、制度和政策保障、经费和时间保障、实行导师负责制、建立例会制度、建立交流合作平台;(2)在创新管理机制上要做好四点工作,即严格项目评审环节、落实中期检查工作、审核结题验收材料、规范项目材料档案;(3)在创新激励机制上制定好激励学生的政策和激励教师的政策;(4)在创新评价机制上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系。以期能提供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机制。

    作者:陈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海恩法则在老年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在老年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海恩法则用于老年科护理安全的管理中,主要是针对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管理。对实施前(2014年)与实施后(2015年)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后比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均明显减少(P<0.01);而患者满意度却得到了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老年科病房运用海恩法则进行护理安全管理作用显著,效果良好。

    作者:陶星华;伍建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企业医院在转型升级中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

    当前,煤炭行业遭遇了30年以来为严重的行业危机,生产经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恶劣的市场形势,对企业党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切需要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三大作用”,与企业共迎风险、共战危机、共渡难关、共谋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重庆能源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就如何积极实施党建工作创新,构建党的工作现代化管理体系,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为企业医院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作者:牟春联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包装黄柏饮片及其混伪品的验收标准

    目的:通过鉴别小包装黄柏饮片及其混伪品,从而制订基层医疗机构的验收标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黄柏为芸香科黄柏属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干燥树皮,该文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可以采用性状、理化、显微等简易鉴别技术对小包装黄柏饮片进行鉴别及验收。结果市场上出现了几种常见的混伪品作为伪黄柏使用。正品黄柏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外表面黄褐或黄棕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紫外灯下断面显亮黄色荧光。粉末含草酸钙方晶及晶纤维。但混伪品微苦涩,嚼之渣甚多,有麻舌感。紫外灯下断面无荧光,粉末不含晶纤维。结论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处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小包装的黄柏饮片应以外表面黄褐或黄棕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紫外灯下断面显亮黄色荧光及粉末含晶纤维多者为佳。

    作者:高妍;徐敏;刘朵;钱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是第二代噻吩吡啶类药物,在血小板表面选择性并不可逆地阻断腺苷二磷酸(ADP)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其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该转化经过2个步骤,涉及许多种酶,如:CYP1A2、CYP2C19、CYP2B6、CYP2C9、CYP3A4、CYP35和 PON1,其中 CYP2C19被认为参与了上述2个步骤[2]。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被基因多态性限制[3],尽管使用负荷剂量300 mg,随后维持剂量75 mg的标准治疗方案,仍然有约30%的患者在负荷剂量24 h后测试显示高血小板活性,从而提出了氯吡格雷抵抗(CR),且普遍认为CR与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相关[4-6]。导致CR的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外在和内在因素:(1)外在因素有患者不遵医嘱,服用不恰当剂量或减少剂量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内在因素包括血小板高反应性、药物经肠道吸收变异性,以及基因多态性。本文从CR的基因和非基因因素,尤其是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氯吡格雷与P-糖蛋白(PPI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唐芸(综述);马厚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乳腺癌干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干细胞在1994年被Lapidot 等[1]发现后癌症干细胞(CSCs)的概念已被接受[1],CSCs启动肿瘤的形成。据报道CSCs 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胶质瘤、结肠癌、肝癌等;同时,一些分子标志已经被使用于分离整个癌细胞群,例如乙醛脱氢酶(ALDH)针对乳腺癌干细胞(BCSCs)、CD90和 CD133针对肝癌干细胞、ABCB5和CD271+针对胶质瘤癌干细胞、CD133针对脑肿瘤干细胞。CSCs 是异源的,例如BCSCs和结肠癌干细胞包括至少2种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鉴别CSCs [2]。从遗传学角度来说,BCR-ABL1淋巴细胞白血病包含多种明显的白血病干细胞亚克隆[3]。

    作者:蒋雪梅;顿耀艳(综述);肖长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近红外光谱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

    充分的组织氧合状态是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的前提条件[1],氧合状况是重要的生命指标,血气分析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仅是血液中的氧分压和肢端的小动脉血氧饱和度,而不是器官组织的含氧情况。直接获取器官组织的氧合情况技术主要是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自1977年Jobsis[2]首次将NIRS用于动物头部的氧含量监测以来,1985年将NIRS应用于临床监测脑组织氧后[3],1993年脑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在美国上市。2005年,中国首次研制出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用于临床[4]。NIRS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光和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组织光学,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基于高散射条件下修正的朗伯-比尔吸收定律;(2)采用多波长、多个监测距离的方法。由于近红外光对外层组织的良好穿透性,即利用一定波长的近红外光能穿透头皮、颅骨及脑组织后,发生透射和散射现象的原理,光谱仪通过测定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或返回的散射光强度,从而获得光在颅内衰减的信息,利用其部分漫反射光的信息解算出血氧参数,即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或TOI)。本研究就其监测的基本原理及在新生儿领域的临床应用情况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曾菊(综述);李清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干预现状及进展

    应激性高血糖在创伤患者中非常普遍,有研究表明94%的创伤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症[1],而显著的应激性高血糖与创伤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2],是导致患者残废或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创伤救治临床工作中对血糖的积极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降低炎症递质水平,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已形成一定的共识。本研究就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进行血糖干预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涛(综述);唐召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 SID )是儿童大脑不能有效地整合感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低自尊心和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持续终身。儿童SI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与现代儿童的生活模式息息相关,现已成为一种“时代病”。本文就儿童SID的原因及其治疗作一综述,以预防儿童SID的发生,提高儿童SID的治愈率。

    作者:白玲玲(综述);郭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细菌性脑膜炎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是儿童常见的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常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1]。B组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儿童BM常见的致病菌[2-3]。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数量的增加使BM的治疗更加困难。随着B组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的普及,发达国家BM的发病率显著下降[4-5]。疫苗接种对儿童BM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因此,更多BM相关疫苗亟待研究。目前,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正处于研究阶段。本研究就细菌性脑膜炎相关疫苗的研究及儿童BM的早期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黄梦媛(综述);洪思琦(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较高死亡率和社会压力[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分的改变和功能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2-3]。肠道菌群由上万亿个共生微生物组成,以人体内的营养成分维持生存和代谢,并与人体共同对外界的环境因素做出反应,进行代谢和免疫活动维持人体健康[4]。然而,肠道菌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本文主要从2个方面对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1)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2)肠道菌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直接风险因素,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张茂山;王玉(综述);杜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儿童先天性鳃裂畸形的研究进展

    鳃裂畸形是由鳃沟或鳃囊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按组织来源分为1、2、3、4四类,以第2鳃裂畸形为常见[1],为75%~90%,其次为第1鳃裂畸形5%~28%。由于第3、4鳃裂畸形诊断困难,文献报道中仅占1%~2%[2-4],但临床中并不罕见,已成为研究热点。近期有研究发现,该病具有遗传倾向[5]。临床研究也发现该病常伴中耳、外耳道及耳郭等局部组织器官发育异常[6]。也有罕见的混合性鳃裂畸形报道[7]。该病多见且手术方式多样,但由于病灶复杂多样、局部重要组织器官解剖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因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该病的发病特点、伴发疾病、遗传机制及诊疗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梁小雄(综述);李兰;傅跃先(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先天性并指畸形常见不植皮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先天性并指畸形是指先天性相邻两指或两指以上及其相关成分先天性病理性融合,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多指畸形[1]。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率为1/2000~1/2500[2],其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占56%~84%。并指畸形的临床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手指及有关组织成分先天性病理相连,同时可伴并连手指被动屈伸及外展内收活动限制。并指畸形按并连程度分型可分为完全性并指、不完全性并指、复合并指;按并连组织结构分型可分为单纯性并指、复杂性并指。并指分离术是先天性并指畸形的唯一治疗方式,其步骤为分离并指、形成指蹼及创面修复,其中为关键的是重建指蹼。先天性并指分离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分开手指,还要保留手部皮肤的完整性,尽可能形成正常指体轮廓及指蹼,恢复并指功能,尽量减少术后后遗症也是手术治疗的目标[3]。

    作者:张文莉(综述);田晓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肝星状细胞对肝再生的调控作用

    肝星状细胞(HSC)属于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但在炎症或机械性损伤时HSC被激活,对肝损伤的愈合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近年来,HSC促进肝损伤愈合的研究日渐增多,其促进机制也逐步得以证实,但已有研究证实HSC促进肝损伤愈合的机制具有多种途径。

    作者:解强(综述);付文广;雷正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肠炎1例报道

    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为腹痛、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其中常见的症状为腹泻。近年来,由于腹腔肿瘤放射治疗的广泛运用,放射剂量的增加及放射野的扩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存期也延长,且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据报道,在5周内不论照射何种放射源,照射剂量超过50 Gy的患者中有8%可能发生放射性肠炎[1]。目前放射性肠炎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激素、抗生素、支持治疗为主,未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却在此领域有良好效果,作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略有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旭;邱曼丽;梁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宫颈癌术后未控误诊盆腔感染1例报道

    宫颈癌误漏诊可导致延误治疗,加速病程发展。现将1例宫颈癌术后未控患者合并感染诊断为盆腔感染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宫颈癌误漏诊可导致延误治疗,加速病程发展。现将1例宫颈癌术后未控患者合并感染诊断为盆腔感染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8岁,主因宫颈癌术后2个多月,发热4 d,发现盆腔包块1 d,于2015年9月24日入院。患者2个多月前因宫颈低分化鳞癌Ⅰb二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切缘及淋巴结阴性,出院后未遵医嘱放疗。9月8日门诊B超提示盆腔70 mm×25 mm液性暗区,口服抗生素治疗。入院前4d无诱因间断发热,且夜间明显,体温高达39.1℃。9月23日B超提示:阴道残端上方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约58 mm×44 mm×38 mm,内见暗区约42 mm×26 mm×15 mm,盆腔左侧可探及63 mm×50 mm×48 mm不均质回声,可见不规则暗区,盆腔右侧可探及一低回声团39 mm×34 mm×32 mm,与周围肠管关系密切。超声结果提示:盆腔囊实性肿物,盆腔积液。入院查体:体温37.1℃,一般情况可,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结果显示:阴道通畅,有黄色分泌物,壁光滑,残端愈合好,无触痛。肛门检查结果显示:阴道与直肠间可触及50 mm×40 mm包块,边界不清,不活动,有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85×109 L-1,中性粒细胞(NE)81.8%。入院诊断:宫颈癌术后盆腔感染,给予头孢唑肟、奥硝唑抗感染治疗。9月27日患者诉腰骶部疼痛不适,体温高达39.5℃,复查血常规WBC 11.63×109 L-1,NE 86.7%,C反应蛋白(CRP)>200 mg/L。9月28日阴道检查结果显示:阴道残端周围水肿,可见脓苔,后壁与直肠间5 cm质硬包块,边界不清,触痛,阴道残端左侧角有一包块,大小不清。给予拜福乐(盐酸莫西沙星片)及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此后患者出现持续腰骶部疼痛、不适,间断高热,但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超声检查未见异常。10月2日复查血常规WBC 15.36×109 L-1,NE 82.8%,CRP 50 mg/L,拜福乐及奥硝唑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及支持治疗。10月5日B超检查:盆腔积液,盆腔及右侧髂窝包块,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清亮液体15 mL。10月7日体温高达40.1℃,妇科检查:阴道残端可见白色脓苔样物,后壁与直肠间可及7 cm×6 cm质硬包块,边界不清,较治疗前软,无触痛,阴道残端无触痛,盆腔未触及明显包块。血常规WBC 15.44×109 L-1,NE 86.4%,继续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盆腔CT扫描:盆腔内见多发不规则炎性包块影,肠管包绕,部分病灶与肠管分界不清。外科会诊考虑肠间小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右侧髂窝液性暗区,抽出黄色浑浊液体120 mL。10月10日体温高达40.2℃,腹部检查: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血常规WBC 16.28×109 L-1,NE 87.4%,CRP 135 mg/L。感染科会诊:发热近20 d,7~8 h出现1次体温高峰,高达40.7℃,考虑由感染所致,给予美罗培南联合氟康唑抗感染治疗。再次超声引导下穿刺右侧髂窝液性暗区,抽出黄色浑浊液体110 mL,送检。10月12日体温高达39.8℃,腹部检查: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WBC 21.11×109 L-1,NE 91.9%,CRP 196 mg/L。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输血浆等支持治疗。多次血培养、盆腔积液培养未培养出细菌。病情无好转,10月14日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可见肝周及盆腔积液200 mL,直肠前直径6 cm包块,其左方见直径6 cm包块,髂血管间隙内见脓苔。考虑盆腔慢性炎性包块,行清除术见包块为实性组织,质脆,灰白色。术后予厄他培南抗感染治疗,输血浆、清蛋白、氨基酸等支持对症治疗。病理回报:低分化鳞癌。低温1周后体温渐增高达40.2℃,考虑术后继发感染,盆腔引流呈脓样,细菌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呋喃妥因敏感,加用硝呋太尔口服、氟康唑及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此后,患者情绪不稳,出现腹泻、肢体麻木等不适,更换磷霉素感染不能控制,体质逐渐衰竭,11月10日拒绝治疗出院,不久即死亡。

    作者:王文慧;郝榆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astleman病1例报道

    Castleman 病(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淋巴结增生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病,于1954年由Castleman′s首次进行相关报道。此病临床少见、症状多样,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较易误诊。临床上分为单一淋巴结受累的局灶型(LCD)及多部位淋巴结受累的多中心型(MCD),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型(HV型)、浆细胞型(PC型)及混合型(Mix型)。现将诊治的1例Castleman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娄丽丽;陈逸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支架内血栓形成是PCI术后少见且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随着支架植入时高压球囊扩张的普遍应用和标准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改进,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如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且致死率高达20%~25%[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近期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现分析如下。

    作者:邢帅;张盼盼;韩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急性百草枯中毒3例分析

    百草枯(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又称对草快,因其除草效果好,对环境基本无污染,所以是我国农业生产及园林种植中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目前急性百草枯的中毒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极高。本文对本院收治2015年收治的3例饮酒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王琪燕;谢兴宇;陈伟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欢迎订阅《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丘疹饮治疗小儿湿疹

    湿疹在中医文献中因症状和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成年人和小儿均可见,发于全身的湿疹为“黄水疮”或“浸淫疮”;发于全身为“恶疮”;慢性湿疹叫“湿毒”。中医学上对小儿湿疹命名也多种多样,如奶癣、胎癣、胎敛疮等。小儿湿疹是小儿皮肤科多发、常见疾病,临床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伴剧烈瘙痒为特征,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起初见于头面部,可蔓延至躯干及四肢,有的皮疹表面附着白色鳞屑,破溃后结成淡黄色薄痂,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作者:夏睿明;刘荣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论文前言的撰写方法

    (亦称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范围和相关领域研究概况,说明目前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引出本文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可简述本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及前景,但切忌写成讨论、综述和回顾,一般要求在200个汉字以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关于论文“讨论”的基本要求

    (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论文写作时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

    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因此,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应参照本刊稿约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并在论文中做相应标注。参考文献宜选用新近2~3年内的权威性国内外学术期刊,网上非文献数据库资料不宜引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本刊欢迎各类基金课题论文

    为了更快地传播、交流医学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我们特别欢迎各类基金课题论文,基金课题论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种基金课题所产生的论文。本刊将以优惠价格,优先安排发表,鼓励基金课题作者踊跃投稿。基金项目需写明基金名称及编号,并附单位证明,否则无效。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志谢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被志谢者包括:(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作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支援的性质;(6)其他需志谢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