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

温艳萍;王欣

关键词:临床教师, 工作倦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学院附属医院中,我们的临床教师往往身兼临床以及教学两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工作倦怠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师的工作质量。本文对医院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进行了相关介绍,同时结合赣南医学院,对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后对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从而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治疗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的一类临床疾病,其起病隐匿,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心肺疾病危及生命。然而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腺样体又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免疫器官,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问题做如下综述。1病因及发病机制腺样体(Adenoids)又被称为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s),为一群附着于鼻咽的后壁的淋巴组织。婴儿出生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生,一般在6岁达大程度后逐渐退化。腺样体为桔瓣状,有5~6条纵形沟裂,沟裂中易存留细菌。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急性鼻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时,沟裂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刺激腺样体增生肥大,阻塞鼻腔诱发鼻炎鼻窦炎,鼻腔分泌物进步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1]。此外有研究表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与当地的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关系[2]。

    作者:余丽;张铁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一个半综合征个体化诊治方案经验报告

    一个半综合征是神经内科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类型,其诊断和治疗显得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MRI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其病变部位更为明确,发现一个半综合征的病例逐渐增多。现根据我们的诊治经验,针对不同病因,我们进行个体化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结合国内外新文献进行总结,为更规范的诊治一个半综合征提供依据。

    作者:张兰;陈志远;陈杭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积极探索社会化无偿献血宣传新体系

    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献血人次在快速增加,采供血技术也不断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然而,我国年人口献血率仍只有0.9%左右,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离世卫组织推荐的1%满足血液基本需求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面对需要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的庞大社会群体,如果仅依靠血站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推进社会化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中来,逐渐从个体或个别的宣传行为演变成为社会普遍参与的自觉宣传行为。从根本上缓解临床供血压力。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1例静脉输注榄香烯外渗致静脉炎的教训

    榄香烯脂质体注射液合并放化疗对恶性肿瘤具有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浅静脉炎,发生率约10%。用药时提示护士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液体有无外渗。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是防止损伤扩大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静脉炎的防护为有效的措施是经皮穿刺留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或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这不仅解决了药物刺激和外渗的问题,也为肿瘤患者的长期输液,输注化疗药物和反复采血提供了方便。

    作者:汪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频域OCT在眼后节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频域OCT已成为目前眼科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测设备,其具有高分辨率、高像速、快速图像采集、三维技术和精确软件处理功能,能清晰地显示视网膜10层结构,提供准确测量数值,对活体视网膜及黄斑病变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水平近乎一致。目前,频域OCT技术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正在进一步拓宽,对提升眼后节疾病的诊断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肖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针对医院中药饮片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主要从中药饮片质量不过关、药房工作人员技术薄弱、购进饮片把关不严格、饮片炮制不到位、库房贮藏管理水平低等方面入手。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医院应加强药学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严把进货质量、炮制质量,提高药品贮藏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医院中药饮片质量,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王乐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低氧环境下miRNA表达对人类肿瘤的影响

    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定位于基因组上与疾病相关的脆性位点,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 miRNA本身也受缺氧调控机制的影响,在低氧环境下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miRNA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低氧微环境下对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等影响,促进对人类肿瘤发病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徐晶;张雪鹏;赵光明;张媛媛;王英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析云计算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论述现代云计算技术的原理,阐明云服务在高等院校远程教育中应用的优势,初步分析了在高等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推进云学习时代的意义。

    作者:张文东;汤永全;王俊卿;刘睿;刘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民营医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具有专科特色的民营医院,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人相对满意的成绩,但是其长远发展仍然受到诸多问题的制约,比如院医院文化问题、人才队伍问题、社会信任度问题、内部管理问题、竞争环境等等。本文作者对民营医院出现的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可贵的建议以及对策,以助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许丽扬;曹聚耕;康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职卫校示范校创建中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校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按照创建中职示范学校的基本任务及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工作,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以适应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作者:闫金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风险管理在泌尿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预防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方法分析、评估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关护理措施,以达到规范护理程序。结果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意外,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临床,能够起到规范护理程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作者:崔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复制蛋白A与肝癌DNA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制蛋白A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热点之一。RPA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单链结合蛋白,包含RPA1,RPA2和RPA3三个亚单位。RPA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复制时,RPA具有解链、结合单链模板并维持DNA连续复制的功能;DNA损伤时,RPA与具有染色体结构维持、保护、修复功能的蛋白质聚集在DNA损伤位点,共同完成对DNA损伤的检测并进行修复。因此RPA对于细胞调控DNA修复过程至关重要。目前肝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发生与DNA的损伤积累密切相关。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亚硝胺等,这些诱因不仅能够引起肝细胞DNA的损伤,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损伤修复系统,使DNA修复障碍,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本文就RPA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肝癌DNA损伤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小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品管圈在心内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在心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3d确诊率,保障患者的健康。方法利用品管圈的各种手法,进行原因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结果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图完成时间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平均139 h/人,下降至改善后的平均48 h/人。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的活动,不断提高心内科质量管理,更好为患者服务。

    作者:孙远南;吴飞飞;姚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专护理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主要承担省内中等专业学校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中专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不扎实、年龄小、社会适应能力差、思维活跃、随意性强等特点。带教老师如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带教,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心理,使心理学与护理教育学相结合,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分析中专护理实习生的特点,总结带教体会。

    作者:范玉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1例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胆管囊肿[1],该疾病是一种胆道的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胆道系统的疾病,该病症无显著特异性,故在临床的诊断中较为困难[2-5]。为研究彩色多普勒对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宇;郑艳梅;徐敏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浅析医院不合理利用抗生素的原因,对临床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需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以期改善抗生素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更好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影像学检查对小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小卒中症状轻微、快速恢复且不易致残,但复发和致残的风险较高。早期筛查预后不良的小卒中患者并予以合适的治疗,可减少卒中复发并改善预后。目前一些脑部影像学特征可以用来预测小卒中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小卒中患者影像学预后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光;周杰;孙慧;赵仁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1例分析

    分析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原因,对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病儿的临床表现、误诊疾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回顾,此病认识不足及查体小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儿童急性腹痛需详细采集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吴缨;董玉岗;高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左下腹持续性钝痛5 d入院,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患者无手术病史。查体:T36.5℃,P60/min,R18/min,Bp120/80 mmHg 腹平坦,双肾区未触及异常包块,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充盈后下腹正中偏左有压痛,无反跳痛,肛门外生殖器无畸形,血常规WBC 5.77×109 RBC 4.78×1012,HGB 148 g/L 尿十一项及尿沉渣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侧膀胱占位性病变,KUB+IVP提示:膀胱受压变形,盆腔CT提示:膀胱前方软组织影,性质待查。初步诊断为:膀胱左前壁占位性病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中所见:膀胱左前壁可见约6 cm×4 cm×4 cm包块,质中,包膜完整,包块达膀胱外膜,粘膜尚完整,即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后病检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瘤组织侵及外膜。

    作者:杜长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在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护理技术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角色扮演、模型仿真练习、个别演示等教学方法,让护生在护理技术实训的同时,在操作前、中、后3个环节加强练习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生沟通意识,培养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李雪花;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