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凤;张倩倩;宋哲
浅析医院不合理利用抗生素的原因,对临床上不合理抗生素应用需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以期改善抗生素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更好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提高眼科护理人员对眼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分析眼科住院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眼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使眼科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通过对眼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提高眼科护理安全性的办法,有效地降低眼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
作者:曹艳杰;陈辉;杨旭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对医院党建工作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医院党建工作的多样性,党建档案也要拓宽其为党建工作服务的领域和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设立科学合理的归档科目分类、重视特色档案的收集、建立与纸质档案一致的电子档案是实现医院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作者:张瑞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irria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国内外IBS患病率均较高,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采取解痉、止痛、调整肠道菌群、中药、饮食调理等方法,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比较忽视,造成患者治疗效果时好时坏,症状的反复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使得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调查,108例IBS患者中焦虑或抑郁的患病率25.48%,其中单纯抑郁患病率19.71%,单纯焦虑患病率22.12%,抑郁合并焦虑的患病率16.35%[1]。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疾病康复有较好的协助作用。
作者:丁周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根据国际护理能力标准和我国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结合通用能力培养目标,明确护生在校学习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形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特色系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为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作者:曹迎凤;张倩倩;宋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静脉吸毒者误诊为破伤风的探讨。方法我院在2013年6月收治1例静脉吸毒患者,入院2 d后明确诊断破伤风的治疗分析。结果治疗22 d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心肌酶谱以及肝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临床医师重视破伤风疾病的诊断,确保佳治疗时间。
作者:高静;周谊;贾雍;李杰;飞尔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内科护理教学中角色扮演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对内科护理进行教学时,设置两个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实验组对角色扮演法进行运用,然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学生中,实验组的期末成绩比对照组要好,两组之间<0.01有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部分的学生对角色扮演法的使用比较支持。结论利用角色扮演法可以一定程度的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伍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肺康复方案的核心就是针对COPD疾病而进行运动锻炼,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强,患者难以坚持。因此怎样合理安排COPD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从而有效增加依从性依然是目前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COPD关于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徐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胆管囊肿[1],该疾病是一种胆道的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胆道系统的疾病,该病症无显著特异性,故在临床的诊断中较为困难[2-5]。为研究彩色多普勒对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宇;郑艳梅;徐敏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图像引导放疗(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是继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之后,又一新的放疗技术,分析宫颈癌放疗中影响靶区精确性的主要因素、IGRT主要技术方式及其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浩;吴丽丽;陈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虽然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及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不令人满意,其导致的致残率、病死率仍然很高。高尿酸血症是尿酸合成增加和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不仅是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尿路结石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重要生化基础,而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有着密切联系。现就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腹腔镜技术处理胆囊变异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先天性胆囊变异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入院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变异,行逆行法切除胆囊。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胆囊变异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带来一定困难,术中应重视胆囊可能的变异情况,只要能及时发现胆囊变异并采取相应措施,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变异是安全有效的。术前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张锋;王昕;陈科珈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PLB(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在临床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教学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笔者教学的2个班级,共计245名学生,其中男140名,女105名。将2个班级的244名学生。将以上2个班级的学期按照上学期的考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使各个小组间的学习成绩分布均衡。其中1班PBL教学组58名学生,传统教学组58名学生,2班PBL教学组64名学生,传统教学组64名学生。 PBL教学组的学生采取PBL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组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考察之前,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后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和终的考察成绩,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的求知精神和研究精神、学习态度、责任感、准时程度与广泛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1)。 PBL教学组学生获取临床理论知识的途径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BL教学组学生获取临床理论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 PBL教学组学生的叶诊断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秀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在临床理论教学中,PBL教学方法表现出了绝对的优势作用,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中约20%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因包括胆道结石、酒精、高脂血症、特发性、高钙血症、药物、肿瘤、解剖异常等。目前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及内镜下治疗在临床应用广泛,相关研究也逐步深入,大大降低了SAP的病死率和手术率。本文就ARP的常见病因、目前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冯勇(综述);黎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一期术后骨折断端骨不连时有发生,高能量损伤致骨折段血供障碍、术中骨膜的过度剥离、内固定不牢固及不正确的早期负重活动是常见原因。我们应用l 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愈合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樊攀;陈园;鲍同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频域OCT已成为目前眼科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测设备,其具有高分辨率、高像速、快速图像采集、三维技术和精确软件处理功能,能清晰地显示视网膜10层结构,提供准确测量数值,对活体视网膜及黄斑病变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水平近乎一致。目前,频域OCT技术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正在进一步拓宽,对提升眼后节疾病的诊断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肖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肺内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是指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但其内的支气管血管束仍可显示,见于各种炎症、水肿、纤维化及肿瘤等病变,此征象为非特异性的一种CT表现,产生因素相对复杂[1],及时发现并诊断对临床正确处理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对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CT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提高对该影像的认识。
作者:梁玉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学院附属医院中,我们的临床教师往往身兼临床以及教学两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工作倦怠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师的工作质量。本文对医院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进行了相关介绍,同时结合赣南医学院,对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后对临床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从而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温艳萍;王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川崎病(KD),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综合病症。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疾病可以影响整个身体的小血管,尤其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疾病和猝死,对患者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威胁。在发达国家,该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疾病的首要因素。本文就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有关因素、诊断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为针对性防治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早期的两型,在年轻人中更为多见。随着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大,其发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低龄化趋势。纵观近年来的不同文献报道和专科著作,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中西医学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均有所进展,分别在微观领域和宏观辨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