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徐涛;张延辉;刘春雷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A组)和纽扣钢板治疗(B组),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同时术前、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及术后15个月(取内固定后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定肩关节功能,并记录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较短,出血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失败患者,但B组患者优良率(95.65%)高于A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ASES及C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15个月的VAS评分及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ASES、CMS评分均高于A组,且ASES、CMS评分改善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为肩痛和异物感,症状较轻,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骨钩钢板相比,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较优,且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谢继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对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诠释,以及在对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当前医学院校开展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医学生知识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人文和专业教育结合等问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新途径,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提供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更好地为患者和社会服务。
作者:袁爱媛;伍林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双胸腔引流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行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9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胸腔引流管引流;另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行相同手术患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胸腔引流量、胸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术后胸腔包裹性积液、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胸腔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杨长刚;陆松华;陈海生;季凤俊;叶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正日益减少医疗卫生财政资金投入,这要求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在保持公益性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向市场要收益。为此,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提高自身综合效益,保证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何承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2013年6~12月收取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250份,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HBsAb及HBeAg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用于乙型肝炎患者可显著提高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惟;张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G250mAb与聚乙烯亚胺(PEI)偶联作为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系统的优越性,为肿瘤细胞靶向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二硫键将G250mAb与PEI偶联,得到修饰后的基因载体G250mAb-PEI,利用体外转染细胞的方法研究其转基因的优越性。结果 G250mAb-PEI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单纯PEI或传统脂质体转染;其毒性也较未修饰的PEI低;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基因转染具有显著的靶向性,其转基因效率是肝癌细胞HepG2(G250阴性)的2倍,而对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较Hela低近20倍。结论 G250mAb-PEI是一种高效、低毒和具有靶向性的基因载体。
作者:李廷;徐涛;张延辉;刘春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选题、课题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作者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文献导读模式相结合,在学生系统掌握免疫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文献阅读、追踪前沿热点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调动了学生的极性,激发了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
作者:杨承英;郭晟;陈永文;吴玉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E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EKC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EKC组,同期接受LEEP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LEEP组。比较EKC和LEEP 2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KC组锥切标本高度大于LEEP组,LEEP组宫颈内口切缘阳性率高于E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E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KC组术后病变复发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KC组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KC和LEEP 2种治疗CINⅢ的方法均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EKC治疗在标本大小、复发率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要优于LEEP。
作者:张阳;王芳;李大兵;钱卫卫;闫洪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促进门诊医疗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运用调查表对该院622名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数据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用鱼骨图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和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以每3个月为单位,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纵向对比,大部分指标均有提高,总体满意度增长率为6.50%,特别对各部门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提高较明显,增长率为6.74%。结论运用鱼骨图和调查表分析,对门诊服务质量的改进有一定作用,其中非医疗技术性因素引导的患者满意度,相对容易改善和控制,但涉及医疗技术的满意度,由于其特殊性,短时间改善不明显。
作者:喻其敏;陆昌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被志谢者包括:(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作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支援的性质;(6)其他需志谢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同肝素抗凝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影响,以探讨肝素类抗凝药的安全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9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HIT的发生情况,分析两种类型肝素对HIT的影响。结果59例病例中,术后使用普通肝素36例,发生HIT 5例,发生率为13.9%,使用低分子肝素23例,无HIT发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肝素组围术期死亡率为19.4%(7/36),低分子肝素组围术期死亡率为8.7%(2/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HIT的发生率。
作者:熊强;张明满;李英存;蒲从伦;郭春宝;康权;戴小科;邓玉华;陈柏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6名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原因,探讨防范策略,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分别对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该中心发生的26例职业暴露人员的岗位类别、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紧急处理、暴露后工作人员血清免疫学检测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高的为护理人员,占61.5%(16/26);工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工作人员占76.9%(20/26);以针刺伤为主要暴露方式的占73.1%(19/26);刺伤左手发生率占69.2%(18/26)。追踪结果显示,该中心工作人员暴露后的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一例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改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优化工作流程,增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正确处理意外暴露,能有效降低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作者:汪娟;李维;夏代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临床诊断学是由医学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因此,诊断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存在医学生数量增加,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实践机会缺乏等问题。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临床诊断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际动手机会,提高教学效果,节约教学资源。虚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的4个主要部分(问诊、系统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判读和临床基本操作)中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岩;李艳霞;路岩;张盛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头孢硫脒与头孢呋辛钠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ALRI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头孢硫脒,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91.7%)高于对照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硫眯抗菌作用强,治疗儿童ALRI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14 d序贯疗法和传统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都市成华区新鸿街道办事处麻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和汉源县同医生诊所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胃镜检查出Hp感染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64例。序贯治疗组治疗前7 d给予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治疗后7d给予兰索拉唑及克拉霉素联合呋喃唑酮。传统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及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14 d。14 d疗程结束停止用药后(≥4周),对患者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患者Hp根除率(95.31%)高于传统治疗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童倚勤;童倚松;童迅;刘秋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浅前房在明暗光线下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浅前房[周边前房深度小于1/3角膜厚度(CT)]患者30例(51眼)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双眼分别在正常照明和暗室内进行UBM检查,每只眼顺时针进行8个钟点位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虹膜与小梁网接触者,并将有虹膜与小梁网接触眼记录为暂时性房角关闭眼。结果静态下房角分级情况:窄Ⅳ45眼(88.24%),窄Ⅱ6眼(11.76%)。所有患者房角镜动态检查均无房角粘连闭合。51眼浅前房在暗室内和正常照明下暂时性房角关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周边前房眼在暗室内暂时性房角关闭率高于正常照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前房患者进行UBM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房角的转归,甚至能对部分暂时性房角关闭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阻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英;谭薇;田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第28天定为观察终点,28 d内死亡者为死亡组,共44例;28 d后存活者为存活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影响因素及复苏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影响因素中年龄、非电击心律、CPR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乳酸代谢异常、低血压、酸碱紊乱、血糖异常、高热、继发感染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非电击心律、CPR时间、乳酸代谢异常、低血压、酸碱紊乱、血糖异常、高热、继发感染等为ICU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死亡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需警惕,积极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胡杰;陈俊希;明政;杨朝金;傅小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钉合腹腔镜修补术,研究组行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慢性疼痛、血肿、术区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可减少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尽快恢复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唐朝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也有利于导师的因材施教。我国军医大学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军事医学人才”为目标,已经开展实施了几年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该文结合军医大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的必要性,并就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开展科研导师制取得的成绩、不足加以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郭波;许桂莲;吴玉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Braden量表在骨科脊柱病变患者预防压疮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raden量表对该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的135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按照得分划分为低、中、高、极危组,针对不同危险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中低危组33例(24.4%),中危组26例(19.3%),高危组22例(16.3%),极危组13例(9.6%),压疮发生率为5.9%(8/135)。压疮危险因素分值由小到大分布,在压疮危险组为活动情况、摩擦和剪切力、行动能力、感觉、营养、潮湿,而在发生压疮组依次为活动情况、摩擦和剪切力、感觉、行动能力、营养、潮湿,两组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脊柱病变患者的压疮发生危险因素与该病的特征密切相关,正确使用Braden量表进行危险分层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减少压疮的发生。
作者:张德伟;王宗桂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