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肝素抗凝治疗对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

熊强;张明满;李英存;蒲从伦;郭春宝;康权;戴小科;邓玉华;陈柏林

关键词:肝移植, 肝素, 低分子量, 抗凝药物, 血小板减少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同肝素抗凝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影响,以探讨肝素类抗凝药的安全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9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HIT的发生情况,分析两种类型肝素对HIT的影响。结果59例病例中,术后使用普通肝素36例,发生HIT 5例,发生率为13.9%,使用低分子肝素23例,无HIT发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肝素组围术期死亡率为19.4%(7/36),低分子肝素组围术期死亡率为8.7%(2/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HIT的发生率。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公众用药现状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虽然对用药安全的关注度增加,但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公众用药过程中常见的认识和使用误区,提出合理化建议,普及药物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使公众用药能更加安全、合理和有效。

    作者:仲丹丹;崔晓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药用植物学》课程中植物细胞的后含物说课设计思路探讨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实施之前系统地计划和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核心的环节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中所贯彻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说课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实践性强的教研形式。作者以《药用植物学》课程中“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章节内容为代表举例,从具体的课程分析(包括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把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从新课的引入和讲授、课堂总结归纳)等方面探讨了该内容说课的设计思路,旨在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作者:朱芸;王翔飞;李鹏;唐辉;谭勇;王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实践行为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提升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方法2014年11月1~30日,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份。结果96.0%(48/50)的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表现为中等及偏上(≥2.5分);72.0%(36/50)的护理本科生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行为总体满意(>2.5分),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2,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表现较好,临床实践行为总体上也比较满意;提高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能够很好地促进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

    作者:李佳;吴少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加味乌贝散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61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加味乌贝散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122例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枯矾、木香、延胡索、砂仁、三七粉等)及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治疗。治疗6周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75.4%)高于治疗组(93.4%),而复发率(8.2%)明显小于对照组(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贝散联合泮托拉唑可有效缓解胃溃疡症状,促进胃溃疡愈合,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臭氧自血回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3~9月收治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臭氧自血回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臭氧自血回输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 Scale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1例(1.5%)出现呼吸困难,1例(1.5%)心悸,均自行好转。结论臭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且具有缩短疗程、相对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汤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部位生长[1],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症状是慢性盆腔痛、痛经、不孕等,其发病率为10%~15%[2]。生长部位主要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宫骶韧带及子宫直肠陷凹常见,但也可见于肺、脐、膀胱、肠道、输尿管、脑及腹壁等部位。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是常见的盆腔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疾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后AIEM 患者数量有较明显上升趋势[3]。AIEM 也可见于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和腹腔镜检查术后[4]。据文献报道,AIEM发生率为0.03%~0.47%[5],该病发生率虽低,但剖宫产后AIEM的发生率占AIEM的90%[6]。临床表现为剖宫产术后月经期间,腹部切口瘢痕处出现疼痛,疼痛处触及痛性硬结,并随月经周期性变化,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利用超声、CT、MRI及针吸细胞学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AIEM目前仍以手术切除治疗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为主。现将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瑞伟(综述);彭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夜间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在内的护理干预,对控制血糖水平有较大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探讨军医大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也有利于导师的因材施教。我国军医大学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军事医学人才”为目标,已经开展实施了几年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该文结合军医大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的必要性,并就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开展科研导师制取得的成绩、不足加以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郭波;许桂莲;吴玉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钉合腹腔镜修补术,研究组行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慢性疼痛、血肿、术区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可减少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尽快恢复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唐朝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1例分析

    胃癌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2种独立的疾病,二者并存者非常少见。胃溃疡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存在时,临床上称为“复合溃疡”[1],此时胃部溃疡往往认为是良性溃疡,治疗上按消化性溃疡处理,预后良好。溃疡型胃癌与胃溃疡有时不易区分,溃疡型胃癌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时容易误诊为“复合溃疡”,造成误诊。本院2013年4月收治1例患者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都存在溃疡,胃部溃疡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腺癌”,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天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论文前言的撰写方法

    论文前言(亦称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范围和相关领域研究概况,说明目前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引出本文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可简述本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及前景,但切忌写成讨论、综述和回顾,一般要求在200个汉字以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G250mAb修饰的肿瘤细胞靶向基因载体功能研究

    目的:分析G250mAb与聚乙烯亚胺(PEI)偶联作为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系统的优越性,为肿瘤细胞靶向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二硫键将G250mAb与PEI偶联,得到修饰后的基因载体G250mAb-PEI,利用体外转染细胞的方法研究其转基因的优越性。结果 G250mAb-PEI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单纯PEI或传统脂质体转染;其毒性也较未修饰的PEI低;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基因转染具有显著的靶向性,其转基因效率是肝癌细胞HepG2(G250阴性)的2倍,而对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较Hela低近20倍。结论 G250mAb-PEI是一种高效、低毒和具有靶向性的基因载体。

    作者:李廷;徐涛;张延辉;刘春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与宫颈环行电切除术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E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EKC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EKC组,同期接受LEEP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LEEP组。比较EKC和LEEP 2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KC组锥切标本高度大于LEEP组,LEEP组宫颈内口切缘阳性率高于E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E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KC组术后病变复发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KC组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KC和LEEP 2种治疗CINⅢ的方法均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EKC治疗在标本大小、复发率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要优于LEEP。

    作者:张阳;王芳;李大兵;钱卫卫;闫洪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阻抗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利用胸阻抗原理,通过对心阻抗微积分血流图(ICG)的处理得到多个临床参数。随着技术的革新,心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作为一种无创、操作简便、快速、安全、可连续使用的监测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指导疾病的诊治及疗效评价。本文就心阻抗法无创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作者:官亚兰(综述);钟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关于加强我国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正日益减少医疗卫生财政资金投入,这要求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在保持公益性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向市场要收益。为此,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提高自身综合效益,保证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何承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序贯疗法与传统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14 d序贯疗法和传统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都市成华区新鸿街道办事处麻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和汉源县同医生诊所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胃镜检查出Hp感染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64例。序贯治疗组治疗前7 d给予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治疗后7d给予兰索拉唑及克拉霉素联合呋喃唑酮。传统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及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14 d。14 d疗程结束停止用药后(≥4周),对患者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患者Hp根除率(95.31%)高于传统治疗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童倚勤;童倚松;童迅;刘秋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组织金属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反思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和组织工程学及其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生物力学、表面化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的发展,以及激光烧结成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等相关制备工艺和micro CT等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体内植入物也得到飞速的发展[1-2]。常用的体内植入物包括心脏瓣膜、假体眼球、骨组织植入物等,而骨组织植入物包括修复患者关节的人工节关,长骨和脊柱受伤的人工骨椎、骨科固定板和骨钉,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牙科种植体等[3-5]。体内植入物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决了身体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也解决了医学上很多瓶颈问题,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今临床常用的种植体是金属材料,特别是以钛和钛合金为主的种植体,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经过长期临床检验和分析,发现金属种植体存在无菌性骨吸收终导致种植体脱落的缺陷[6-7]。给患者带来经济、生理、心理上的负担。

    作者:吴晓绵;胡小蕾(综述);邓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科2013年1~3月收治的398例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住院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原有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静脉滴注完成率、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静脉滴注知识掌握度。结果(1)观察组患儿一针穿刺成功率(94.0%)、一次性完成静脉滴注完成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84.4%、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5.450,P<0.05)。(2)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静脉滴注相关知识掌握度(94.5%)明显高于对照组(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5)。(3)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5%)高于对照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7,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用于小儿静脉滴注过程中,能够减少重复穿刺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减少护患纠纷,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唐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性护理对改善新型毒品滥用者焦虑情绪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改善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封闭式病房自愿住院戒毒的新型毒品滥用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的综合性护理,并采用自设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综合性护理后,在第1、2、4周末时干预组HAMA评分[(26.23±4.13)、(21.38±4.09)、(15.61±3.63)分]低于对照组[(28.62±3.91)、(27.12±4.01)、(25.39±3.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罗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和深静脉置管在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瘘和深静脉置管满意度都较高,但适应证有一定差异,且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作者:段晓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