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加强我国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何承岳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国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正日益减少医疗卫生财政资金投入,这要求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在保持公益性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向市场要收益。为此,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提高自身综合效益,保证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部位生长[1],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症状是慢性盆腔痛、痛经、不孕等,其发病率为10%~15%[2]。生长部位主要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宫骶韧带及子宫直肠陷凹常见,但也可见于肺、脐、膀胱、肠道、输尿管、脑及腹壁等部位。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是常见的盆腔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疾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后AIEM 患者数量有较明显上升趋势[3]。AIEM 也可见于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和腹腔镜检查术后[4]。据文献报道,AIEM发生率为0.03%~0.47%[5],该病发生率虽低,但剖宫产后AIEM的发生率占AIEM的90%[6]。临床表现为剖宫产术后月经期间,腹部切口瘢痕处出现疼痛,疼痛处触及痛性硬结,并随月经周期性变化,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利用超声、CT、MRI及针吸细胞学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AIEM目前仍以手术切除治疗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为主。现将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瑞伟(综述);彭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2种方法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手术,对照组行后路钉棒跨伤椎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常规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手术带来的效果及出现的问题,术后1年的生活能力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X射线透视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优及优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盘退变、螺钉松动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椎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手术较跨伤椎固定手术会有更好效果。

    作者:刘名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细菌抗药机制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细菌是世界上已知分布广的有机生命体,其出现远早于人类,感染某些细菌可能导致人体的炎症,临床主要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作用于各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起到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在极低浓度下也能够选择性杀灭他种生物或者抑制其功能[2]。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等多种因素导致多种类型的细菌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阻滞了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进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热点[3]。作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参考已有文献报道,通过阐述细菌耐药机制,从而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作者:叶和平(综述);谢洪先(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组织金属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反思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和组织工程学及其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生物力学、表面化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的发展,以及激光烧结成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等相关制备工艺和micro CT等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体内植入物也得到飞速的发展[1-2]。常用的体内植入物包括心脏瓣膜、假体眼球、骨组织植入物等,而骨组织植入物包括修复患者关节的人工节关,长骨和脊柱受伤的人工骨椎、骨科固定板和骨钉,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牙科种植体等[3-5]。体内植入物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决了身体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也解决了医学上很多瓶颈问题,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今临床常用的种植体是金属材料,特别是以钛和钛合金为主的种植体,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经过长期临床检验和分析,发现金属种植体存在无菌性骨吸收终导致种植体脱落的缺陷[6-7]。给患者带来经济、生理、心理上的负担。

    作者:吴晓绵;胡小蕾(综述);邓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钉合腹腔镜修补术,研究组行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慢性疼痛、血肿、术区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可减少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尽快恢复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唐朝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与宫颈环行电切除术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E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EKC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EKC组,同期接受LEEP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LEEP组。比较EKC和LEEP 2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KC组锥切标本高度大于LEEP组,LEEP组宫颈内口切缘阳性率高于E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E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KC组术后病变复发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KC组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KC和LEEP 2种治疗CINⅢ的方法均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EKC治疗在标本大小、复发率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要优于LEEP。

    作者:张阳;王芳;李大兵;钱卫卫;闫洪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儿科接受静脉滴注的288例患儿,根据不同静脉滴注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钢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渗漏、脱管、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职护理专业《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已经纳入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但该门课程在长期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选择不精练、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老套、师资匮乏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使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该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重点讨论如何对《精神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姜欣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聚醚醚酮种植材料TiO2颗粒喷砂处理的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TiO2颗粒喷砂处理聚醚醚酮(PEEK)的佳粒度范围。方法用5种粒度范围的TiO2颗粒(A~E组)对PEEK进行喷砂处理,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观察细胞黏附、细胞增殖、细胞形貌,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 PEEK的表面粗糙度随着喷砂TiO2颗粒的粒度增大而增加。同时发现了多个峰值的存在,细胞黏附实验OD值的峰值出现在C组(180~212μm TiO2颗粒进行喷砂),数值为0.5662。经过14 d培养,成骨细胞ALP活性峰值出现在D组(>212~355μm TiO2颗粒进行喷砂)。结论 PEEK表面喷砂的佳TiO2颗粒粒度范围为180~355μm,可为今后PEEK表面改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吴晓绵;胡小蕾;邓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注射用头孢他啶中吡啶的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对注射用头孢他啶中吡啶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为提高该药质量标准、临床配制使用、合理包装贮存及说明书修订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外标以吡啶含量为指标,进行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试验、精密度试验及稳定性试验;对样品进行1个月加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比较该条件下产品质量;对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配制方法配制样品溶液进行稳定性试验,比较头孢他啶中吡啶在不同配制溶液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吡啶线性回归方程为Y=168580X-2451,R2=0.9998,在0.0552~0.6619μg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吡啶色谱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稳定性试验下,新旧吡啶对照溶液吡啶峰面积RSD为0.40%;影响因素试验,加速1个月试验注射用头孢他啶中吡啶含量均未超出含量限度(0.4%);3种头孢他啶静脉注射溶液随时间的增加吡啶含量均有增加,避光下含量增加幅度略低于不避光,以生理盐水组增加幅度小。结论通过试验建立了吡啶的HPLC标准工作曲线进行定量检测,其方法可靠,影响因素及加速试验可为该制剂包装贮存提供参考,3种稀释剂配置的注射液稳定性试验可为提高该药质量标准、临床合理配用、说明书的合理科学制定等提供参考。

    作者:肖燕;龚浩;易秋艳;何宇新;李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佛山肇庆村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佛山肇庆市村民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2014年7~8月街头对54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8%村民形成知识性健康素养,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村民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15~30岁高于其他年龄组、大专及以上高于其他学历人群,未婚高于已婚,教师和医护人员高于其他职业人群;8.5%村民形成行为性健康素养,不同职业人群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是医疗卫生人员(30.0%),低的是务农和养殖畜牧业人员(0.0);女性、高学历、知识分子是健康素养具备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村民知识性与行为性健康素养差异大,人群发展不均衡,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

    作者:陈凌斯;黄智峰;邹宇华;杨品超;林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肝素抗凝治疗对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应用不同肝素抗凝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影响,以探讨肝素类抗凝药的安全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9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HIT的发生情况,分析两种类型肝素对HIT的影响。结果59例病例中,术后使用普通肝素36例,发生HIT 5例,发生率为13.9%,使用低分子肝素23例,无HIT发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肝素组围术期死亡率为19.4%(7/36),低分子肝素组围术期死亡率为8.7%(2/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HIT的发生率。

    作者:熊强;张明满;李英存;蒲从伦;郭春宝;康权;戴小科;邓玉华;陈柏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青光眼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调整眼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调整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诊治的52例(56眼)青光眼患者,均行边长为4 mm的三角形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如术后眼压偏高,应用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结果术后第1~2 d:5眼浅前房;9眼眼压偏高(>21 mm Hg,1 mm Hg=0.133 kPa)行眼球按摩。术后第3~7 d:2眼浅前房;8眼眼压偏高(>16 mm Hg),眼球按摩后眼压小于18 mm Hg;9眼经眼球按摩后眼压大于18 mm Hg,表面麻醉后断1根巩膜缝线,5眼断2根巩膜缝线。术后6个月(3眼失访):49眼眼压9~21 mm Hg,4眼眼压大于21 mm Hg(滴降眼压滴眼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青光眼行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断巩膜缝线及眼球按摩,可有效调整眼压,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艳飞;胡锡彬;何建中;钟敏;赖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广东某大学新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大学新生视力不良发病情况,为今后大学生视力保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7、2009、2011、2013年4年入学的新生进行视力检测,比较男女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及不同年度学生视力不良构成情况。结果2007、2009、2011、2013年,新生视力不良以重度为主,且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大学新生视力不良呈逐年加重趋势,应积极做好大学生视力不良的防控工作。

    作者:张敏;钟文红;龚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HIFU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7月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HIFU组和HIFU联合LNG-IUS组,各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2、3、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检测血浆P物质水平;测量治疗后3、6个月子宫体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3、6个月VAS及血浆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IFU联合LNG-IUS组降低程度优于HI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整个HIFU治疗及放置LNG-IUS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IFU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较单纯HIFU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鑫;乔海;张瑞涛;吴庆蓉;陈锦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析虚拟实验室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诊断学是由医学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因此,诊断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存在医学生数量增加,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实践机会缺乏等问题。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临床诊断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际动手机会,提高教学效果,节约教学资源。虚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的4个主要部分(问诊、系统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判读和临床基本操作)中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岩;李艳霞;路岩;张盛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践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实践行为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提升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方法2014年11月1~30日,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份。结果96.0%(48/50)的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表现为中等及偏上(≥2.5分);72.0%(36/50)的护理本科生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行为总体满意(>2.5分),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2,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表现较好,临床实践行为总体上也比较满意;提高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能够很好地促进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

    作者:李佳;吴少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ICC信息平台对提高基层医院PICC术后管理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建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信息平台对基层医院PICC置管后管理整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2年1~12月(建立PICC维护信息平台前)在基层医院行PICC置管患者102例为对照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建立PICC维护信息平台后)置管患者16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置管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并分析原因。结果 PICC并发症发生率从平台建立前的32.4%(33/102)降低到建立后的11.3%(19/168);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从(68.5±19.2)d延长至(106.8±21.1)d;非计划拔管率从24.5%(25/102)降至6.5%(11/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基层医院PICC维护信息平台对PICC置管后护理管理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作用。

    作者:侯海霞;吴大芝;田会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31例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单支病变组60例(仅1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组105例(有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和正常组6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并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IMT、斑块个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组患者IMT、斑块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不仅为早期发现、预防冠心病提供依据,还可以作为检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毛亚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总结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添加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三酰甘油(TG)无明显变化,但总胆固醇标准值(CHO)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的Plt、TG值无明显变化,但CHO值变化较大。(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于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