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

汪玲娥;张东平;陈中美

关键词:Marchiafava-Bignami病, 病例报告, 酒精中毒, 磁共振成像
摘要: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1903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Marchiafava和Bignami首次报道,是临床少见病。MBD多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也有少数发生于无慢性酒精中毒的营养不良患者,但即使在较严重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发生MBD也极少。因MBD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误诊率高,但随着头颅MRI的广泛应用,结合胼胝体在MRI上的特殊表现,综合判断后可以诊断。本科近期收治1例慢性酒精中毒致MBD患者,现报道如下。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医学科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循环恢复第28天定为观察终点,28 d内死亡者为死亡组,共44例;28 d后存活者为存活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影响因素及复苏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影响因素中年龄、非电击心律、CPR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乳酸代谢异常、低血压、酸碱紊乱、血糖异常、高热、继发感染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非电击心律、CPR时间、乳酸代谢异常、低血压、酸碱紊乱、血糖异常、高热、继发感染等为ICU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死亡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需警惕,积极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胡杰;陈俊希;明政;杨朝金;傅小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鱼骨图法和调查表的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目的: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促进门诊医疗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运用调查表对该院622名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数据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用鱼骨图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和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以每3个月为单位,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纵向对比,大部分指标均有提高,总体满意度增长率为6.50%,特别对各部门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提高较明显,增长率为6.74%。结论运用鱼骨图和调查表分析,对门诊服务质量的改进有一定作用,其中非医疗技术性因素引导的患者满意度,相对容易改善和控制,但涉及医疗技术的满意度,由于其特殊性,短时间改善不明显。

    作者:喻其敏;陆昌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关于论文“讨论”的基本要求

    现就有关论文中讨论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光线对前房角的影响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浅前房在明暗光线下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浅前房[周边前房深度小于1/3角膜厚度(CT)]患者30例(51眼)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双眼分别在正常照明和暗室内进行UBM检查,每只眼顺时针进行8个钟点位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虹膜与小梁网接触者,并将有虹膜与小梁网接触眼记录为暂时性房角关闭眼。结果静态下房角分级情况:窄Ⅳ45眼(88.24%),窄Ⅱ6眼(11.76%)。所有患者房角镜动态检查均无房角粘连闭合。51眼浅前房在暗室内和正常照明下暂时性房角关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周边前房眼在暗室内暂时性房角关闭率高于正常照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前房患者进行UBM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房角的转归,甚至能对部分暂时性房角关闭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阻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英;谭薇;田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和深静脉置管在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瘘和深静脉置管满意度都较高,但适应证有一定差异,且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作者:段晓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ICC信息平台对提高基层医院PICC术后管理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建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信息平台对基层医院PICC置管后管理整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2年1~12月(建立PICC维护信息平台前)在基层医院行PICC置管患者102例为对照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建立PICC维护信息平台后)置管患者16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置管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并分析原因。结果 PICC并发症发生率从平台建立前的32.4%(33/102)降低到建立后的11.3%(19/168);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从(68.5±19.2)d延长至(106.8±21.1)d;非计划拔管率从24.5%(25/102)降至6.5%(11/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基层医院PICC维护信息平台对PICC置管后护理管理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作用。

    作者:侯海霞;吴大芝;田会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对提高脂肪肝背景不含脂小病灶检出率的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化学位移正反相位成像技术对提高脂肪肝患者肝实质内不含脂小病灶检出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4年重庆市中医院诊治的29例脂肪肝并有2 mm以下结节样病灶的患者,其中单发20例,多发9例,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由2位高年资腹部放射副主任医师会诊得出诊断结论。结果局灶性结节样增生患者5例,肝脏小血管瘤7例,小结节样肝癌及肝内小结节样转移癌17例;3例患者在T1、T2及FST1WI、FST2WI成像序列均无明显显示,呈接近等信号,化学位移反相位T1WI成像小结节相对肝实质呈高信号;26例患者病灶FST2WI有信号差异,病灶轮廓欠清晰,化学位移反相位T1WI成像病灶轮廓更加清晰。结论脂肪肝背景下,化学位移反相位能够提高肝实质内细小结节样不含脂肪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殷捷;周培华;刘翠芳;方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序贯疗法与传统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14 d序贯疗法和传统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都市成华区新鸿街道办事处麻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和汉源县同医生诊所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胃镜检查出Hp感染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64例。序贯治疗组治疗前7 d给予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治疗后7d给予兰索拉唑及克拉霉素联合呋喃唑酮。传统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及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14 d。14 d疗程结束停止用药后(≥4周),对患者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患者Hp根除率(95.31%)高于传统治疗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童倚勤;童倚松;童迅;刘秋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庆市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完善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方法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市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分布公平性、利用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少、资源配置不足、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结论加快区域卫生规划改革步伐,调整区域内医疗资源总量与结构;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应创新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在人才管理方面,把“绩效管理”与“激励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医护人员从业资格比例,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善用媒体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卫生队伍素质。

    作者:刘颖;刘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6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钉合腹腔镜修补术,研究组行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慢性疼痛、血肿、术区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可减少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尽快恢复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唐朝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新途径

    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对人文素质培育的内涵诠释,以及在对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当前医学院校开展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医学生知识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人文和专业教育结合等问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新途径,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提供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更好地为患者和社会服务。

    作者:袁爱媛;伍林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论文写作时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

    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因此,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应参照本刊稿约要求书写完整,其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并在论文中做相应标注。参考文献宜选用新近2~3年内的权威性国内外学术期刊,网上非文献数据库资料不宜引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该科32例患者共39个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血管瘤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实质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增强CT或MRI检查,并随访观察1年无明显变化确诊。结果39个肝血管瘤主要有2种增强方式:(1)动脉期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高增强,逐渐向内部填充,强化持续至延迟期;(2)动脉期整体增强,至延迟期未见提前异常廓清。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清晰地动态显示肝血管瘤各时相血流灌注过程,可明显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何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与宫颈环行电切除术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宫颈普通电刀锥切术(E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EKC治疗的67例患者作为EKC组,同期接受LEEP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LEEP组。比较EKC和LEEP 2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KC组锥切标本高度大于LEEP组,LEEP组宫颈内口切缘阳性率高于E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E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KC组术后病变复发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KC组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KC和LEEP 2种治疗CINⅢ的方法均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EKC治疗在标本大小、复发率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要优于LEEP。

    作者:张阳;王芳;李大兵;钱卫卫;闫洪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结肠镜检查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的护理与指导,干预组在结肠镜检查准备时、检查中、检查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结肠镜接受率、护理满意度及医疗投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对肠镜接受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医疗投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投诉发生率。

    作者:张慧;查小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组织金属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反思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和组织工程学及其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生物力学、表面化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的发展,以及激光烧结成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等相关制备工艺和micro CT等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体内植入物也得到飞速的发展[1-2]。常用的体内植入物包括心脏瓣膜、假体眼球、骨组织植入物等,而骨组织植入物包括修复患者关节的人工节关,长骨和脊柱受伤的人工骨椎、骨科固定板和骨钉,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牙科种植体等[3-5]。体内植入物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决了身体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也解决了医学上很多瓶颈问题,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今临床常用的种植体是金属材料,特别是以钛和钛合金为主的种植体,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经过长期临床检验和分析,发现金属种植体存在无菌性骨吸收终导致种植体脱落的缺陷[6-7]。给患者带来经济、生理、心理上的负担。

    作者:吴晓绵;胡小蕾(综述);邓锋(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哮鸣、痰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雪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细菌抗药机制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细菌是世界上已知分布广的有机生命体,其出现远早于人类,感染某些细菌可能导致人体的炎症,临床主要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作用于各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起到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在极低浓度下也能够选择性杀灭他种生物或者抑制其功能[2]。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等多种因素导致多种类型的细菌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阻滞了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进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热点[3]。作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参考已有文献报道,通过阐述细菌耐药机制,从而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作者:叶和平(综述);谢洪先(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儿科接受静脉滴注的288例患儿,根据不同静脉滴注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钢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渗漏、脱管、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药用植物学》课程中植物细胞的后含物说课设计思路探讨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实施之前系统地计划和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核心的环节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中所贯彻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说课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实践性强的教研形式。作者以《药用植物学》课程中“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章节内容为代表举例,从具体的课程分析(包括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把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从新课的引入和讲授、课堂总结归纳)等方面探讨了该内容说课的设计思路,旨在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作者:朱芸;王翔飞;李鹏;唐辉;谭勇;王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