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低脑部疾病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率的护理体会

王利容;柳洁;陈阳阳;彭哲慧;田丽;方玉娇

关键词:脑部疾病, 老年女性, 留置尿管, 漏尿,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脑部疾病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1例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的脑部疾病老年女性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18F尿管、气囊内注水20ml、2次置管期间间隔4h、适当牵拉尿管;对照组采取16F尿管、气囊内注水15ml、2次置管期间不间隔、不牵拉尿管。结果脑部疾病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漏尿与尿管型号、气囊内注水量、2次置管期间是否间隔4h、是否适当牵拉尿管有关。实验组漏尿率为7.27%,对照组漏尿率为3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部疾病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的漏尿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的预防与护理

    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提出糖尿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其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护理、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糖尿病教育、自我监测。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采用此项措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预防50%~80%的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慧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独生子女护士的教育管理

    本文主要分析了独生子女护士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进行教育管理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后指出了对独生子女护士进行教育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卓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管理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产房护理管理的实效性,本文就人性化管理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从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开始,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护患关系,为产妇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在产房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了助产人员对产房护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人性化管理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妇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目的:针对妇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护理,以达到配合治疗。方法通过总结妇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从营造环境、健康宣教、加强沟通及人性化护理等几个方面对策入手,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结果妇科门诊患者存在急躁不安、情绪不稳,消极自卑、多疑埋怨,孤独压抑、尴尬自责,惊慌失措、依赖被动,悲观失望、羞耻懊悔等心理特征。结论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护理有利于加快妇科患者的康复进度。

    作者:邓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管插管在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在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06年2月~2013年10月共收治48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救治情况。结果经过积极治疗,48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83.3%)病情好转,症状消失,胆碱酯酶活力>50%,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医学科,8例(16.7%)死亡,均为重度中毒患者,患者大多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结论抢救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应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紧急气管插管,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周干;潘素节;林峰;刘涉泱;冉景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对策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12例、同期相关护理人员20名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结果112名患者阐述不安全因素246次,人均2.20次,构成比前三项分别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34.15%(84/246)、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欠佳21.54%(53/246)、自我护理能力不足(42/246),护理人员调查结果为患者自身因素28.33%(17/60)、管理制度不合理23.33%(14/60)、护患沟通效用低16.67%(10/60);共发生不良事件63例,可避免的并发感染52例、意外事故9例,其中主要责任为院方9例占14.29%、患者18例占28.58%、护理人员36例占57.13%。结论医院应加强培训与监督,促进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护患间沟通,采取综合干预促进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能力提高,此外还应加强医院管理,减少因环境、管理混乱造成意外的可能。

    作者:阎斌;李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和早期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的方法对自愿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进行健康体检与早期肾病诊断,并分析检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接受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的体检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的一种方法,本卫生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共检测100例体检者,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应用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蛋白检测法进行检测的接过为,其尿蛋白阳性率为6%,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则为13%。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蛋白联合检测能够弥补二者检测法之间的不足,及早诊断出早期肾病患者,从而提高预后治疗的作用。

    作者:王伟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陪伴分娩的利与弊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工作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使人性化的护理不断发展。人性化的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便不仅仅是单纯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健康,而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自身的价值、及其人格与尊严。产科护理则应以产妇为中心,实行人性化护理,陪伴分娩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娩模式,大多数产妇在紧张的待产过程中会存在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心理,这种不良的情绪可以影响正常分娩。陪伴分娩可以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意而舒适的状态。近年来,这一新的护理模式渐渐被临床重视并逐渐推广,现将这种护理模式的利与弊进行综合的分析。

    作者:杜金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中Hb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中Hb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的86例初治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接受放化疗联合或单纯化疗治疗,分为血红蛋白下降显著组(≥2.5g)35例和血红蛋白无或轻度下降组(0~2.5g)51例。对可能影响生存因素的比较采用 log-rank 检验,死亡相对风险的比较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5个月。血红蛋白下降显著组中位生存期(8个月)明显短于血红蛋白无或轻度下降组(2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MI、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手段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BMI、治疗手段、疗中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疗中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有相关性,对于评估预后或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韩慧;狄曼曼;曹芳丽;王彦文;王宝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腹腔镜诊治妇产科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进一步研究妇产科不孕不育症治疗中,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1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检查与治疗。结果上述101例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其中,47例受孕,受孕率为46.5%。输卵管方面因素、排卵方面问题、子宫方面问题,子宫内膜异位以及宫腔等因素,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麻醉意外、气腹并发症、穿刺并发症以及感染、出血等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妇产科不孕不育症治疗中,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对患者不孕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与诊治,临床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效改善输卵管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要求在超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应用人性化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HAMA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焦虑发生率为34.55%;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为63.6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使患者的焦虑心理得到有效控制,能减轻或避免由于人流手术造成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创伤。

    作者:许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来我院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手术的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手术满意度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86%,常规组满意度为7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32%。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以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朱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眼针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眼针与针药结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治疗组在针药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眼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0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46例,占45.10%;有效51例,占50.00%;无效5例,占4.90%。对照组98例中,基本痊愈25例,占25.51%;有效50例,占51.02%;无效23例,占23.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观察与处理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非手术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减压引流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护理干预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疾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50岁以上部分男性可能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被命名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本文探讨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干预对本综合征的治疗与恢复的良好促进作用,其中着重强调了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家庭干预的重要性。

    作者:俞海虹;罗艳琼;陈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误诊为嗜酸性肺炎的艾滋病1例

    目的:提高对HIV/AIDS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结果按嗜酸性肺炎治疗痊愈,后再次反复,合并真菌感染,治疗好转出院2月后确诊艾滋病。结论对老年男性流动人群,如反复发生间质性肺炎伴嗜酸性细胞增高、伴结核、真菌感染者应主动筛查HIV,防止误诊、漏诊。

    作者:刘宇;化莉;赵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利于提高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满意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医学的发展受到社会、伦理、心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制约。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体现人性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的结合。我科率先尝试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老年人群)70例和对照组(非老年人群)108例,对比两组的病因、临床特点、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发病原因方面,观察组主要是胆源性75.71%(53/70),而对照组则以酒精性为主76.85%(83/108)(P<0.05);临床特点方面,观察组腹痛、发热及腹膜刺激征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在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感染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方面,观察组的死亡率为5.71%(3/70)高于对照组0.93%(1/108),两组转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雷振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苯扎贝特联合普伐他汀致维持性血透患者横纹肌溶解4例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普伐他汀导致血透患者横纹肌溶解症的监护和护理。方法对4例调脂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血透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控制血糖、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血管通路的建立和保护,观察治疗前后肌红蛋白、磷酸肌酸肌酶、磷酸肌酸肌酶同工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钾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得以存活,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改善调脂药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血透患者临床症状,能保护机体各器官功能,并降低了横纹肌溶解症的死亡率,正确的护理方法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学惠;卢晶晶;李正胜;谢娟;程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前列甲酯栓、异丙酚联合用于人工流产的护理体会

    卡前列甲酯栓为前列腺素的衍生物,直接激活胶原溶解酶及弹性蛋白酶,使胶原纤维分解,结构松弛,致宫颈软化扩张,伸展性增强,且起效快,短时间内使宫颈自然松弛,易于扩张。同时还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术中出血。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w以内,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可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很大,比如术中疼痛、吸宫不全、子宫穿孔、术后感染,月经失调等。近年来我院妇科门诊开展了在人工流产前在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及静脉注射异丙酚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因手术是在患者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其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及给予相应的护理显的尤为重要。

    作者:冯庆平;郑剑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