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血肿发展及预后影响的研究现状

洪勇;范振增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强化降压, 血肿扩大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主要原因是血压高引发的再出血[1],但一般认为应在超急性期维持较高于正常的血压,以防止高颅压导致血管闭塞,加重脑缺血。而有研究表明,患者颅内压控制在270mmH2O以下时,血压低于指南标准30~40mmHg,仍未有脑灌注不足表现。这就为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控制打开了思路。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发展及预后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情况,为提高患者呼吸道感染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数字对照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组100例,采用氨曲南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62例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有45例患者显效,总有效率72.0%。通过统计分析可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曲南对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其特点是抗菌谱广、抑制细菌繁殖力强、机体易于吸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等,在临床上适于推广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作者:张秋生;张龙秋;王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带蒂骨方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2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后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以及移植带蒂股方肌骨瓣治疗。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36个月(平均15.9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合X线片情况: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85.7%。结论股方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防止骨不连,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施纯南;王志杰;吴金凤;张金山;李懿;庄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盘植入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12月30日我院43例胎盘植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胎盘植入中,合并前置胎盘20例,多次妊娠32例,高龄4例。子宫切除5例,产时、产后输血22例,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妊娠史、高龄等因素有关,需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曹玉华;叶家枝;梁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眼科就诊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降眼压治疗方案;优质护理组患者同时予以基础、生活和心理等多方位优质护理措施,而常规护理仅给予一般的临床护理方式。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均得以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优质护理组=8.231, t常规护理组=6.218, P<0.05)。而且,优质护理组的眼压为(3.04±1.12)kPa,常规护理组的(3.52±1.36)kPa,优质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1, P<0.05),此外,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χ2=5.026, P<0.05)。结论专业化、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作者:黄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多环节提高机能学教学质量

    机能学是一门跨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医学综合课程。由于其周期长、内容多、实验性强,因此,很有必要从多个环节入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有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开展探索性实验、建立虚拟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

    作者:袁带秀;李春艳;吕江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2位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3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早期施行急救护理措施,早扩容,早手术是抢救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淑绒;黄全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认知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认知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190例进行调查,年龄≥60岁,将患者基本信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主要临床表现共19项以问卷形式列出,在入院后第1d进行第1次调查,通过入院后进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2w后重复一次调查,总结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后认知的改善程度。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认知明显改善:年龄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40.3%(73例),受教育后59.7%(108例);吸烟、饮酒及咖啡其中一项或以上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34.8%(63例),受教育后56.4%(102例);体力活动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45.9%(83例),受教育后55.8%(101例);制动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37.6%(68例),受教育后51.4%(93例);缺钙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45.9%(83例),受教育后75.1%(136例);骨质疏松表现为疼痛:受教育前为37.6%(68例),受教育后52.5%(95例);骨质疏松表现为驼背、身材变矮等:受教育前为33.7%(61例),受教育后59.1%(107例);骨质疏松表现为骨折:受教育前为34.3%(62例),受教育后56.9%(103例)。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认知程度不足,通过入院后的健康宣教,其认知度明显提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作者:周素艳;姜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议真空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外科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真空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外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乳腺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0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0例,针对对照组行常规肿瘤切除手术。对于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的真空旋切系统治疗方案,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真空旋切微创手术方案的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时长较低,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整体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常规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据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均十分可观。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5%,明显低于行常规手术方法的对照组。结论将真空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切口小、愈合快、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逵;王茂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实习学生66例,按照自愿原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实习带教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与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相结合进行临床教学,实习3个月后,经理论考试及操作技能考试,分析对比两种实习方法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总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操作技能考试总分值高于于对照组总分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得实习学生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4例,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氯沙坦组32例和厄贝沙坦组32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w后两组患者血压、血尿酸的变化。结果12w治疗后,氯沙坦组血压水平与厄贝沙坦组相似,均较治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血尿酸水平较后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或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氯沙坦能降低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作者:陈锁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水平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多种免疫功能失调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卡介菌多糖核酸的药理作用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乃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不孕患者的心理问题常与身体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患者情绪往往会影响内分泌,内分泌又与排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患者移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通过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纠正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阐述了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重要性。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继发性头痛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继发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盐酸氟桂利嗪每日5~10mg/d口服,持续观察3个月。结果42例患者经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总有效率达78%,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继发性头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住院及出院后自我护理指导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病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尤其是高血压病可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猝死、脑血管意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张雪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利于提高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满意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医学的发展受到社会、伦理、心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制约。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体现人性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的结合。我科率先尝试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见于每1例术后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修复、延长住院时间,因此迅速有效地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是护理基本要求。为探寻有效止痛护理干预方法,本科选取了部分术后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止痛效果明显。

    作者:江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实施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是探讨在目前冠心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提供参考,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杜小静;冯翠娜;王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科膝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MRI在骨科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应用MRI技术进行检查诊断,通过与膝关节镜诊断结果比较,评估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经MRI检查,46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检查,44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MRI的诊断灵敏度为95.7%,在MRI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经关节镜诊断出4例为阳性,特异度为71.4%;经 MRI检查,27例诊断为交叉韧带损伤,经关节镜检查,23例诊断为交叉韧带损伤,MRI的诊断灵敏度为85.2%,在MRI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经关节镜诊断出3例为阳性,特异度为81.1%。结论在骨科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技术的诊断正确率较高,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在积极活血抗凝和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肌注治疗,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30例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患肢肌力增强。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有效、经济、安全。

    作者:邹霞;陈学文;刘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减少骨科卧床患者颈性眩晕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颈性眩晕发生的护理效果,积累更多的临床工作经验。方法共收录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护理的120例患者资料,降低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对骨科颈性眩晕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之后,两组眩晕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性显著(P<0.01),干预组患者经护理后眩晕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骨科患者的颈性眩晕,临床需积极推广。

    作者:陈兰;韦健玲;唐彦;黎文霞;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