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色扮演法在《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白舒冰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护理技术, 实训课程, 应用, 综合能力
摘要:本文探讨角色扮演法在护理技术实训课程中的教学的应用效果。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下发工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临床护士的工作岗位为依据,进行分配角色,通过角色的演练来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某一个角色的感悟、体验、思考,提高自身对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中Hb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中Hb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的86例初治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接受放化疗联合或单纯化疗治疗,分为血红蛋白下降显著组(≥2.5g)35例和血红蛋白无或轻度下降组(0~2.5g)51例。对可能影响生存因素的比较采用 log-rank 检验,死亡相对风险的比较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5个月。血红蛋白下降显著组中位生存期(8个月)明显短于血红蛋白无或轻度下降组(2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MI、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手段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BMI、治疗手段、疗中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疗中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有相关性,对于评估预后或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韩慧;狄曼曼;曹芳丽;王彦文;王宝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13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及纠正

    目的:对由EDTA-K2所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方法对13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手工计数血小板,重采末梢血预稀释人工计数,EDTA-K2抗凝血和末梢血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 EDTA-K2抗凝剂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无出血,凝血功能检查正常,引起诊治错误。结论加强血小板减少现象原因的综合分析可纠正 EDTA抗凝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以仪器法为主,结合必要的手工复查,是当前血细胞分析的模式。

    作者:李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头孢地嗪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免疫低下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孢地嗪治疗免疫低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支气管肺炎并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头孢地嗪钠粉针;对照组采用头孢唑肟钠粉针,用量均为每日80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7~10d。在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抗菌药物及中成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头孢地嗪具有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儿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徐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措施。方法收治本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受测对象健康状态。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绝大多数患者9个月后生活质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水平,有效的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梅;欧阳清萍;张酬发;徐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胰腺炎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SPA)是外科危重的急腹症,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病变,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的全身性疾病[1]。近年来,由于对该病的深入认识,治疗手段的改善,病死率已大大的降低[2]。因此,通过个体化的积极治疗,严密监护与精心护理,不仅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3],而且也一定程度地降低了救治成本。本科从2009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了37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心理护理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军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管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军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军队社区中部分军人作为研究组,开展相应健康管理,为每位军人开展健康教育,制定相应健康促进计划,并分析其结果。同时选取另一部分未开展健康管理的军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军人的整体身体状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疾病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从心理状况来看,研究组军人的心理测量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从军事环境适应来看,研究组军人的测量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健康管理在军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军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朱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部低剂量螺旋CT放射剂量的研究

    目的:对螺旋CT扫描X线放射线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剂量比进行评价。方法使用200mAs常规剂量螺旋 CT扫描肺内结节,扫描参数:120KV,10mm层厚,10mm扫描间隔,1.5螺距。在对5mm、10mm层厚进行扫描时,分别使用200mA、40mA以及30、20、10mA扫描,对单次CT扫描剂量加权指数 mAs进行记录。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DIW毫安秒值和低剂量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常规剂量200mAs为标准,40、30、20、10mA低剂量组mAs和CTDIw都降低了80%、90%、95%。结论在进行螺旋CT扫描时,20mAs螺旋CT扫描mA和CTDIW仅相当于常规剂量的1/10,辐射剂量明显降低。20mA是螺旋CT扫描的佳剂量,敏感性较强,而且辐射量小,对患者身体影响不大,在临床检查中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张勇刚;贺翠琴;郑举艳;王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莫西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别使用莫西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静滴莫西沙星注射液0.4g/次,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静滴头孢呋辛注射液1.5g/次,2次/d,同时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0.5g/次,1次/d,用药5d后停药2d,7d 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莫西沙星组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莫西沙星的治疗效果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相当。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初治首选药物。

    作者:肖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西医康复锻炼方法在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西医康复锻炼方法对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行肘关节异位骨化术患者52例资料,按照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手术后常规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西医针对性康复锻炼方法进行治疗的26例资料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疗效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后平均活动范围(103.2±9.8)°,比治疗前活动范围[(11.3±4.6)°]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平均活动范围(80.1±10.2)°,(P<0.05)。结论西医针对性康复锻炼方法对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恢复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富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次曝光CR全脊柱立位成像分析

    目的:通过300例全脊柱摄影(CR)照片质量分析,讨论摄影方法及成像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开展CR全脊柱立位摄影以来300例患者资料,男178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0岁。详细介绍摄影方法、图像后处理及拼接技术,分析一次曝光CR全脊柱摄影优势。结果300例全脊柱摄影全部拼接成功,符合放射诊断及临床要求。结论 CR一次曝光法在全脊柱摄影中优势明显,合格片质量显著优于传统X射线摄影片,完全满足诊断及临床要求。

    作者:张建军;贺长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我院对周围社区共计728例65岁以上老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过程中3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行6~12个月、平均(8.3±2.0)月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所有患者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体重控制、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按时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①经有效干预后,在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体重控制、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按时服药等方面较干预前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1);②经有效干预后,37例患者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效果突出,同时对于巩固药物降压效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0例B超联合输尿管镜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临床分析

    目的:对B超联合输尿管镜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30例由于不同病因,需要进行B超联合输尿管镜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术后的并发症发生以及处理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44侧肾进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还有14例患者是进行双侧,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100%;这些患者在手术前都出现发热状况,并没有出现周围脏器损伤或者死亡的情况。结论 B超联合输尿管镜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能够有效确保置管的成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控制感染,可是在手术中是否会因为冲水而增加肾积脓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体会总结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工作方法,阐述工作后获得的体会。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范围以及服务的具体目的与内容,研究护理工作具有的特点,总结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措施。结果对于社区护理工作其社会性以及整体性较高,在进行护理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人们的健康护理作为工作的重心,终有效将个体保健工作以及群体保健工作汇成一体。结论社区护理工作具有较多的特点,其工作方法独特,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做好个体的护理工作,又需要体现出工作的中心(健康),终有效做好个体与群体兼顾的护理工作。

    作者:刘延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观察效果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环磷酰胺(600mg/m2)+表柔比星(70 mg/m2)+多西他赛(175 mg/m2)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氟尿嘧啶(500 mg/m2)化疗方案。3w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42/4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7%(33/46)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2);治疗后治疗组CEA(P=0.002,t=-3.13)、CA-153(P<0.001,t=-6.3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毒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法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维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支持性的心里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支持性的心里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出院后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及治疗依从性评定。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结果两组BPRS,ITAQ,评分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0,0.061,P>0.05);在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P<0.05).出院时 ITAQ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5.214,P<0.01);服药依从性和再次住院次数有显著性,研究组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支持性的心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的预防与护理

    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提出糖尿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其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护理、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糖尿病教育、自我监测。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采用此项措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预防50%~80%的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慧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ORIC人工晶体植入用于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TORIC 人工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观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 TORIC IOL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1.00D的患者15例(16只眼),检查术前、术后1d,1月,3月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残余散光及人工晶体轴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术后3月裸眼视力>0.5,81%术后3月裸眼视力>0.8,94%佳矫正视力>0.8,术后角膜散光由术前的(2.60±0.86)D降至(0.36±0.18)D,与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39±0.41)D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d平均偏离轴位3.75+4.70°,术后3月平均偏离5.01+6.73°。结论 TORIC IOL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SN60TT TORIC IOL矫正散光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及旋转稳定性,用于矫正白内障患者散光安全有效。

    作者:魏丽丽;刘立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携带式微量注射泵在血液病中治疗铁过载的护理

    目的:采用携带式微量泵皮下注射去铁胺去铁治疗铁过载的护理,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于2011年1月~2013年8月共有31例血液病患者符合铁过载的临床诊断,采用携带式微量泵皮下注射去铁胺去铁治疗。结果铁过载患者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去铁治疗效果肯定。结论增加患者用药安全系数和有效浓度,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轻了护士负担,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临床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陈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血肿发展及预后影响的研究现状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主要原因是血压高引发的再出血[1],但一般认为应在超急性期维持较高于正常的血压,以防止高颅压导致血管闭塞,加重脑缺血。而有研究表明,患者颅内压控制在270mmH2O以下时,血压低于指南标准30~40mmHg,仍未有脑灌注不足表现。这就为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控制打开了思路。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发展及预后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洪勇;范振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见于每1例术后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修复、延长住院时间,因此迅速有效地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是护理基本要求。为探寻有效止痛护理干预方法,本科选取了部分术后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止痛效果明显。

    作者:江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