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富强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影响因素及救治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CPR同时使用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加氨茶碱纳洛酮治疗。结果13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CPR有效复苏37例,终心肺复苏成活6例,复苏率分别为26.8%,4.3%。心跳,呼吸骤停至有效心肺复苏时间短组复苏成功及存活率优于时间长组。结论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与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到开始抢救时间、抢救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李俊;张小双;李建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该品只对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其抗结核杆菌作用的强弱与环境的pH密切有关,吡嗪酰胺pH5~5.5时抗菌活性强;pH7时抗菌作用明显减弱。动物实验证实:该品能进入细胞内,与异烟肼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的细胞外结核菌同样有效。该品仅在 pH偏酸时有抗菌活性。0.25g吡嗪酰胺片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处方的稳定性比较差,脆碎度和溶出度值不稳定,生产成本高,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此品种的工艺处方进行改进和摸索,设计试验处方3个,通过对新老处方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对比,确定佳生产处方。目的是既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作者:马明红;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我院收集2008年~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430例新生儿母亲,其中正常顺产母亲256例,剖腹产母亲174例。对所有新生儿母亲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430例新生儿母亲中有306例自愿进行母乳喂养,其余124例中101例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后在院内接受母乳喂养,16例在出院后在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后接受母乳喂养,7例因为身体疾病和其他特殊原因没有母乳喂养。经过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由原来的71.16%提高到98.37%。结论对新生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梅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注射用奥沙利铂又名艾恒,属于新的铂类衍生物,适用于结、直肠癌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氟尿嘧啶使用。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系统方面以末梢神经炎为主要表现,有时可有口腔周围、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痉挛及感觉障碍。本文对其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进行个案报道,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血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老年人心血管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了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效率为97.50%;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50%(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乐;陈禧;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检查结果,为鉴别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9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冠心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同病变数量(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不同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的TNF-α和IL-8检查结果。结果心肌梗死组TNF-α水平更高,IL-8更高,稳定型心绞痛 TNF-α及IL-8检查结果低,组间对比P<0.05;多支病变组TNF-α和IL-8水平高于双支、单支病变,且单支病变组低,P<0.05;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 TNF-α高、IL-8高,与轻中度狭窄组对比差异明显,且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心肌梗死、多支病变和重度狭窄者 TNF-α和 IL-8的水平更高,使用TNF-α和IL-8有助于医生判断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
作者:谭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配合方法。方法2012年4月我科收治1例心跳骤停患者,经医护人员紧密配合,积极抢救,如接到出诊护士电话,知道患者危重,立即做好心肺复苏等抢救准备。患者接回院后,护士能及时准确地配合医师做好每个环节抢救,落实每一步抢救护理措施,密切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作相应处理。结果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45min恢复心跳,脉率平稳在90~100次/min,经会诊同意转科。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下安全护送病房ICU继续治疗。结论对于心跳骤停患者,尤其是突发心肌梗死,电击,溺水等患者。通过医护紧密配合,及时积极有效救治,救成功率能有效提高抢。
作者:李桂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决策的系统,其目的是减少出错、提高效率。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对自然文本进行分析、识别、理解的技术。医疗文书是较为规范严谨的语言文本,从词汇、语法上分析较适合于进行自然语言处理。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干预输入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比较,不会额外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更易于被临床接受,是今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方向。
作者:刘坤尧;杨渝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输液渗漏是门诊输液过程中常发生的情况,深入分析发生渗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摆在广大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国内外关于门诊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护理的研究报道很多,本文就此进行综述性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卢江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例产妇,其中30例患有慢性阑尾炎,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阑尾切除术,另30例因社会因素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产褥病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并不增加产褥病率且不影响产后恢复,同时避免了二次手术,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杨晋敏;阮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排痰次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10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44例,根据机械振荡排痰的次数不同分为A、B两组,并比较出入院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2次排痰组的动脉氧分压升高程度明显低于3次排痰组,而2次排痰组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程度低于3次排痰组。结论提高排痰次数及时间点的选择可增强疗效,使患者受益。
作者:柴恭敬;程义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与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2013年腹部污染手术切口病例248例。根据引流方式随机分为四组,细引流管闭式引流组(A)69例,负压闭式引流组(B)57例,皮片,半管开放引流组(C)49例,不放置引流组(D)73例。统计比较不同组的感染率。观察早期引流方式对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B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负压闭式引流在预防切口感染方面是明显有效的(P<0.05)。结论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早期留置负压闭式引流是必要的。
作者:郑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腹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腔内高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系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急剧升高,引发急性腹腔高压综合征(acute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AIH)或腹腔高压综合征(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致。2006年世界腹间隔综合征协会(WorldSociety of tl 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将ACS定义为IAP稳定升高并大于20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60 mmHg,同时合并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1-2]。
作者:潘利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Tourette综合征10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西比灵联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期间每2w定期门诊复诊或电话联系以了解病情及指导调整用药方案。结果治疗组2w内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有效率为78.5%。有显著性差异。4~8w内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0.061,P>0.05);治疗组托吡酯维持量为1mg/kg.d的有19例(35%),1.5mg/kg.d的有21例(38%),2mg/kg.d的有8例(15%),4mg/kg.d的有4例(7.4%);对照组托吡酯维持量为1mg/kg.d的有2例(3.7%),1.5mg/kg.d的有10例(18.5%),2mg/kg.d的有14例,(26%)4mg/kg.d的有22例(40.7%)。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西比灵联合托吡酯治疗 Tourette综合征显效时间缩短明显,可以减少托吡酯的维持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血糖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C组的mALB明显低于A、B组,C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A、B组。结论缬沙坦配伍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以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陶汉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实施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是探讨在目前冠心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提供参考,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杜小静;冯翠娜;王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骨科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医护人员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和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与患者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治疗结束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对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和患者治疗所花费的费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25±2.3)d,住院费用5万元左右,对照组相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01±5.4)d,住院费用7万元左右,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给与临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和对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均比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临床护理路径对84例骨科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也均明显得到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也非常低,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也非常高,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骨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黄慧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见于每1例术后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修复、延长住院时间,因此迅速有效地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是护理基本要求。为探寻有效止痛护理干预方法,本科选取了部分术后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止痛效果明显。
作者:江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孕妇(G3P0+1)25岁,于22w1d孕时胎儿系统超声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胎儿双顶径测值(5.0cm)低于同孕周(5th~5.1cm),其余生长经线与孕周相符,大体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门静脉窦呈管状弧形弯曲,其凹面指向胃泡,胆囊位于胃泡与门静脉窦之间;脐带胎盘入口距胎盘边缘1.5cm,脐动脉血流频谱测值正常。胎儿心脏室间隔上份回声失落约0.18cm;四腔心切面见冠状静脉窦开口处内径约0.35cm;四腔心切面在左心房左缘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肺动脉左侧均见一圆环状结构,为左上腔静脉横断面,内径约0.26cm。 CDFI提示房间隔冠状静脉窦口处探及左向右分流,室间隔上份回声失落处探及少许双向过隔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臀位,宫内单活胎;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扩张(不排除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可能);室间隔缺损;胎儿双顶径测值略低于同孕周;边缘性脐带胎盘入口。
作者:张丽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来我院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手术的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手术满意度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86%,常规组满意度为7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32%。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以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朱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