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解雨(综述);聂智容;甘晓琴(审校)
西南地区是蛇咬伤的高发区。近年来,随着儿童蛇咬伤发病率增高,且由于儿童心理、生理等特点,被咬伤后更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儿童已成为蛇咬伤中特别需要重视的人群。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科2013年1~10月收治的15例蛇咬伤患儿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包括受伤早期伤口消毒、患肢制动、清创排毒、及早使用蛇毒血清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症的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防护知识宣教等,总结蛇咬伤患儿的救治方法与护理经验。同时也得出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是蛇咬伤患儿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茂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未发生新生儿未脐炎,而对照组发生9例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15.00%(9/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98.33%(59/60)、100.00%(60/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50/60)、85.00%(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杨会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并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好转率[33.33%(13/39)]和护理总满意度[43.59%(17/39)]均明显低于观察组[66.67%(26/39)、89.74%(3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好转率以及患者的总满意度,对整体护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住院部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5、7天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连续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Barth_el指数(BI)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5、7天血清胃泌素水平[77、48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94、6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降至正常,治疗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DS[(14.0±2.9)分]和BI[(59.0±2.5)分]结果也要优于对照组[(23.0±2.8)、(41.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及和1例出现皮疹,但也未经任何处理停药后即得到了恢复。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新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状况,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4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反复出血率及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及反复出血率[(8.6±2.1)d、27.6%、10.0%]均明显高于观察组[(5.3±1.7)d、17.9%、0],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10.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手段更利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是较为有效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万婷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乙状结肠、直肠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开腹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医疗费用、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较常规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85.6±30.4)、(140.8±75.1)mL]、切口长度短[(6.6±2.5)、(15.5±4.3)cm],且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2.5±0.7)d]、术后尿管时间[(3.5±0.5)d]和术后住院时间[(8.2±1.3)d]均较常规开腹组[(3.6±1.4)、(5.6±1.4)、(10.3±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50.5±30.7)、(145.2±35.6)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1.4±4.2)、(10.3±5.1)个]、医疗费用[36365.3、34672.6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5/32)、18.7%(6/32)]及术后随访生存率[78.1%、7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结直肠外科手术经验。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验证2个检测系统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运用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选择2份合适浓度的标本在2个检测系统上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极差,进行比对。结果ALT浓度为40 U/L和108 U/L时,极差均小于临界差值(3.3%),2个检测系统上ALT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医院实验室来说,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可作为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的可比性验证方法之一,操作简单,省时且实用。
作者:陈敏;苏武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至201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56例(1912眼)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349眼(18.25%),其中包括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57眼(8.21%),周边视网膜霜样变性46眼(2.41%),周边视网膜囊样变性23眼(1.20%),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118眼(6.17%),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0.16%),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0.05%),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0.05%)。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179例(213眼)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1眼行巩膜外垫压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经与患者沟通后,拒绝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准分子激光治疗。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飞;刘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提问式教学强调通过提问、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问式教学以“提出问题-讨论解疑-重点讲授-总结归纳”为主体,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介绍提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及优点,探讨提问式教学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朱玉秋;许晶晶;朱立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对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进行诊断分析,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8例眶额内皮样囊肿患者和4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例患者CT检查均发现眶额区占位,呈圆形、椭圆形、半球形或哑铃状,囊肿边界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不一,其中8例皮样囊肿以脂肪密度为主,3例表皮样囊肿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表皮样囊肿内见脂性低密度影、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及网状分隔。仅3例表皮样囊肿局限性压迫周围眶额骨。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额骨骨壁的改变均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具有特征性CT表现。
作者:程广明;庞朗;冼旺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行的传统基础课程从内容设置、学时安排、评价形式等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综合性、整合性以及实用性的护理教育改革宗旨。这一难题已成为各卫生高职类院校教师备受重视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护理人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为后续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该校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进行改革,重新构建课程标准、整合内容、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模块、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将传统护理学教育模式中系统人体解剖学等高职护理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整合为一门课程———护理实用人体学,使课程突出高职特色、贴近护理专业,满足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吴隽松;凌存保;滕飞翔;成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和油红O染色,观察oxLDL对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THP_1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蓄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xLDL对HUVECs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改变。结果 oxLDL增加单层内皮细胞对LDL的通透性和THP_1巨噬细胞脂质的蓄积;oxLDL降低occludin蛋白的表达,同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oxLDL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occludin染色减少或脱失,而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减弱oxLDL对内皮细胞的高通透性反应和occludin蛋白表达和形态学的影响。结论 oxLDL可能是通过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使内皮细胞构改变来介导内皮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内皮下巨噬细胞内的脂质蓄积。
作者:李媛彬;陈壮;刘利利;刘颖新;唐瑰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宫颈糜烂常规阴道镜下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宫颈刮片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镜活检宫颈癌检出率[90.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7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2~42岁的宫颈糜烂患者所占比例大[40.0%(48/120)],而年龄21~31岁的宫颈糜烂患者所占比例小[10.0%(12/120)]。结论阴道镜活检对中、重度宫颈糜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和细致护理后好转出院3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1例。通过系统、精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英;刘小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对23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先行侧脑室外引流约7 d,然后严密消毒后拨出侧脑室外引流管,对侧Ommaya囊穿刺外引流。结果23例患者中,存活20例,死亡2例,家属中途放弃治疗1例。有效随访20例,随访至出院后6~8个月,其中恢复情况较好6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外引流时间长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王东流;孙洁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儿科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支气管肺炎的患儿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2 mL中,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及面罩给药,气流速度4~6 L/min,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道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总有效率均超过98%。治疗组的痊愈率[61.0%(64/105)]明显高于对照组[42.9%(4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各36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与第7天症状自评量表(SCL_90)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结果入院后第2天两组患者SAS与SCL_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第7天的SAS评分[(38.3±1.70)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24)分],且其SCL_90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洪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赣榆县人民医院输入性疟疾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3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3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治愈时间为4~9 d,平均(5.4±2.3)d;患者体温一般在2~3 d基本恢复正常;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咳嗽、黄疸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在3~7d消失。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防治输入性疟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青林;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预测南京市未来数年尘肺病发病危险度,评价南京市的尘肺治理效果,为工伤保险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方法选取南京市1995~2009年15年间的尘肺病检出资料作为一个数列,根据其检出例数做出预测模型,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预测南京市尘肺病发病危险度。结果南京市2010~2014年尘肺发病估计例数分别为34、29、26、23、19例。结论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来预测南京地区的尘肺发病情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作者:史善富;魏春龙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