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平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24例)和碘甘油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首先采用盲袋冲洗,然后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盲袋内导入盐酸盐酸米诺环素;碘甘油治疗组导入碘甘油,疗程均为5d。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2.37±0.35)d]较碘甘油治疗组[(3.51±0.61)d]显著降低,而总有效率[91.7%(22/24)]明显高于碘甘油治疗组[82.6%(1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碘甘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鲁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6年内辖内社区8000例35~69岁妇女乳腺癌普查的资料,所有妇女均接受超声与钼靶X线片检查,可疑阳性者经病理诊断,共确诊DCIS患者48例。结果超声初筛DCIS患者34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0.83%;钼靶X线片初筛DCIS患者35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2.92%;超声联合钼靶X线初筛DCIS患者40例(83.33%),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DCIS诊断的正确率较高,与超声和钼靶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钼靶X线片的筛查与诊断是辩证互补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明显提高对DCIS筛查正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细斌;程志坚;危成波;周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为了更快地传播、交流医学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本刊特别欢迎各类基金课题论文,基金课题论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种基金课题所产生的论文。本刊将以优惠价格,优先安排发表,鼓励基金课题作者踊跃投稿。基金项目需写明基金名称及编号,并附单位证明,否则无效。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就有关论文中讨论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临床路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5)d]、平均住院费用(5623±2.1元)、脑梗死发生率(12%)较对照组[(10.2±5.4)d、(6541±2.6)元、32%]明显下降,而满意度(98%)较对照组(92%)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对TIA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标准化的诊疗过程中对TIA患者临床治疗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可提高诊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科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医院超声设备在逐渐增加,不断更新,不断升级,超声检查既快捷又准确。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根据每位学生的就业取向,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水平,为从事基层超声工作的学生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提高基层医院超声带教老师的超声技术诊断水平。
作者:尤雷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和油红O染色,观察oxLDL对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THP_1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蓄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xLDL对HUVECs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改变。结果 oxLDL增加单层内皮细胞对LDL的通透性和THP_1巨噬细胞脂质的蓄积;oxLDL降低occludin蛋白的表达,同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oxLDL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occludin染色减少或脱失,而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减弱oxLDL对内皮细胞的高通透性反应和occludin蛋白表达和形态学的影响。结论 oxLDL可能是通过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使内皮细胞构改变来介导内皮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内皮下巨噬细胞内的脂质蓄积。
作者:李媛彬;陈壮;刘利利;刘颖新;唐瑰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对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进行诊断分析,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8例眶额内皮样囊肿患者和4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例患者CT检查均发现眶额区占位,呈圆形、椭圆形、半球形或哑铃状,囊肿边界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不一,其中8例皮样囊肿以脂肪密度为主,3例表皮样囊肿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表皮样囊肿内见脂性低密度影、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及网状分隔。仅3例表皮样囊肿局限性压迫周围眶额骨。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额骨骨壁的改变均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具有特征性CT表现。
作者:程广明;庞朗;冼旺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需求,进而为提升静脉滴注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该院2012年5~7月150例静脉滴注患者药学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需求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护士巡视静脉滴注[95.3%(143/150)],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64.0%(96/150)]、了解药物名称[60.0%(90/150)]、查对准确[55.3%(83/150)]和药品质量合格[54.0%(81/150)];对静脉滴注中对药学所担心的问题居前3位的是输错液体[80.7%(121/150)]、穿刺失败[58.0%(87/150)]和液体走空[52.0%(78/150)]。结论要将患者作为静脉滴注护理工作的中心,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的知情权得到满足,对于患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关注,并不断提升护士的护理技术,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
作者:王修文;肖仲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改进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952名中小学生开展关于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79%,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为60.55%、66.62%,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大多数学生了解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及了解其主要症状,但对“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应该到哪就诊”、“国家对哪些结核病人实行减免政策”知晓率不高,分别是45.64%、33.33%。总体结核病知识全部知晓率分别为21.63%、28.13%。中小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其次是报刊广播、电视及录像,墙体广告、宣传栏、标语,杂志和教科书以及其他途径。结论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相应的政策不了解,在今后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磨牙症的效果,寻找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磨牙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通过佩戴牙合垫治疗磨牙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停止磨牙率和每天磨牙减少时间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0%(72/7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60/75)],舒适度[97.3%(7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8.7%(5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佩戴牙合垫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磨牙症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晓红;邓世成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乙状结肠、直肠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开腹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医疗费用、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较常规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85.6±30.4)、(140.8±75.1)mL]、切口长度短[(6.6±2.5)、(15.5±4.3)cm],且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2.5±0.7)d]、术后尿管时间[(3.5±0.5)d]和术后住院时间[(8.2±1.3)d]均较常规开腹组[(3.6±1.4)、(5.6±1.4)、(10.3±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50.5±30.7)、(145.2±35.6)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1.4±4.2)、(10.3±5.1)个]、医疗费用[36365.3、34672.6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5/32)、18.7%(6/32)]及术后随访生存率[78.1%、7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结直肠外科手术经验。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选择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出现严重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及外用止痒药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即组合型人工肾)及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_微球蛋白(β2_MG)及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磷、iPTH、β2_MG、皮肤瘙痒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可减轻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降低血磷、iPTH和β2_MG。
作者:伏广浩;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据调查,全球癌症患者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每年新发癌症患者达1000万,许多癌症晚期患者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渐进性的、难以忍受的疼痛。有研究显示,70%~90%的癌症患者经历过疼痛,其中又以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导致的疼痛严重和难以控制[1-3]。目前广泛使用的镇痛药长期摄入疗法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剂量过度的危险、依赖性、成瘾性等。如何缓解晚期癌痛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新的基因疗法的出现,因其靶向性高,毒性小,无成瘾、依赖等优点,为解决这个世界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李沃(综述);黄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各科室报告的88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资料,统计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88例患者中男性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ADR发生率高的年龄段为31~40岁(44.32%),与其他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的给药方式主要以单独用药为主,而给药途径则主要以静脉注射为主;在用药后10~30 min和1~24 h这两个时间段ADR发生率相对较高;31~40岁年龄段患者的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患者;ADR累及系统多个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氟喹诺酮药物是常用的抗菌性药物,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尽量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从而大限度减低ADR发生率。
作者:徐华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年龄1~5岁)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水疗法、药物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疗程均为21 d。分别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患儿运动功能,婴幼儿发育量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评分[(71.27±10.58)、(65.18±6.83)分]和MDI评分[(58.74±9.13)、(51.98±6.35)分]均较治疗前[(56.09±6.86)、(54.27±10.58)分,(42.53±6.27)、(40.38±5.16)分]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2.72,P<0.05)。结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水平。
作者:宣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高压输电线电磁场暴露对人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居住环境距离电网大于100 m)和观察组(居住环境距离电网小于20 m)。通过现场电磁场检测、问卷调查、脑电图检查等研究电磁场对人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2010年和2013年观察组发生头痛、头晕、易疲劳等表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013年疲劳发生率较2010年明显升高;脑电图检查结果中,观察组2013年可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013年可疑率较2010年明显升高。结论距离暴露电磁场可能与头痛头晕、脑电图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升高有关。
作者:朱永平;陈浪;尹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时间[(1.5±0.5)min]和苏醒时间[(6.1±0.7)min]均短于对照组[(4.1±0.6)、(8.9±0.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恶心呕吐29例、咳嗽38例、躁动43例,观察组恶心呕吐3例、咳嗽12例、躁动8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麻醉诱导快,患儿苏醒时间短,且苏醒质量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随晓;王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至2013年12月该院共收治胆结石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组);其余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的百分比等,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3.0±2.1)mL]、排气时间[(11.0±2.6)h]、并发症发生率[10.0%(3/30)]、住院时间[(6.3±1.4)d]以及镇痛药使用百分比[16.7%(5/3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5±9.8)mL、(23±5.3)h、40%(12/30)、(14.8±3.2)d、80.0%(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101.0±1.2)、(123.0±7.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疗法,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徐进波;吕震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