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利英
随着临床输血实践的广泛开展,输血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起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考虑到我国仅有极少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输血专业,实习前学生对输血知识掌握欠缺,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带教教师的自身理论基础及操作技能、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认知、加强输血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掌握输血适应证、加大职业素养的培养、定期进行师生交流、建立出科考核制度6个方面对输血科实习带教进行了探讨。
作者:吴芝兰;肖木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水平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48 h内对患者NT_proBNP 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血浆NT_proBNP 水平进行分组,≥300 pg/mL 为观察组,<300 pg/mL 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_proBNP平均水平、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浆NT_proBNP平均水平[(698.20±384.50)pg/mL]高于对照组(48.45±25.26)pg/mL,住院时间[(18.27±6.73)d]长于对照组[(15.52±5.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高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_proBNP平均水平小于15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87%(5/46),NT_proBNP平均水平为1500~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7.37%(9/19),NT_proBNP平均水平大于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33%(11/13)。结论 NT_proBNP的血浆水平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因素。
作者:韦信锋;陆爱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与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关系。方法该院普外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对653例患者采取了术中感染控制措施,以强化术中感染的控制力度,降低切口感染率,并将此阶段患者情况与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感染控制措施实行前602例患者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术中感染控制对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急症手术、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差、肥胖、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球菌居多,占63.6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6.36%。前3位病原菌排列顺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施行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后总切口感染率[2.00%(13/653)]明显低于施行前[7.31%(44/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感染控制措施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控制,起到预防作用,可以降低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
作者:黄翔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比观察中药坐浴结合湿润烧伤膏纱条与凡士林纱条在肛周脓肿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均行相同手术和全身治疗。术后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联合湿润烧伤膏纱条外用,对照组采用中药坐浴联合凡士林纱条外用。分别统计两组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明显疼痛发生率[10.9%(5/46)]低于对照组[55.3%(21/38)],愈合时间[(17.36±4.52)d]短于对照组[(23.42±5.7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肛瘘数量虽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坐浴联合湿润烧伤膏纱条外用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国华;蔡杰;郝晓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就有关论文中讨论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急诊处方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该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的门诊处方4216张,从中选取含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在1087张抗生素处方中,单用923张,占84.91%,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164张,占15.09%;其中,使用多的科室为儿科,合计抗生素处方265张,占总抗生素处方的24.38%;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多的为急诊科,抗生素联合用药处方53张,占急诊科抗生素处方的25.00%(53/212);给药途径以口服多,占总处方的50.23%(546/1087);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共计149张,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有使用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分别占不合理抗生素处方的60.40%(90/149)、15.44%(23/149)、12.75%(19/149)、4.70%(7/149)。结论在选用抗生素时,应结合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患者自身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因抗生素滥用而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实现抗生素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应用。
作者:杨忠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参加体检的3326例健康人群HCV的临床检验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_HCV),观察抗_HCV的阳性率,并分析HCV感染情况。结果3326例健康体检人群中抗_HCV阳性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HCV感染率为0.4%(14/3326)。按职业分类,医护、美容师、牙医、警察、保安等职业易感染HCV;按传播途径分类,有献血史,接受过手术、输血、透析,有针刺、刀伤史等人群易感染HCV。结论血液传播方式是感染HCV的主要途径。
作者:邓学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后发现和处理的及时性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LC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平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黄疸、胆漏发现及处理更及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结论 LC患者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生理、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术后出现黄疸、胆漏并发症能够及时发现,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景华;楼敏;江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MS)RD细胞ER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含细胞无药物)及3个药物干预组(分别为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和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44/p42MAPK(ERK1/2)及Phospho_p44/p42MAPK (p_ERK1/2)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_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后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1/2、p_ERK1/2的表达,对照组(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值分别为:2.84±0.03、2.64±0.03、2.14±0.01、2.10±0.02及1.76±0.15、1.37±0.19、1.21±0.24、1.19±0.22。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对ERK1/2、p_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_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对照组(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比值分别为0.59±0.04、0.57±0.04、0.25±0.02和0.18±0.01,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erk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在体外环境下作用RMS_RD细胞,可抑制erk mRNA的表达及ERK1/2蛋白磷酸化的活性。
作者:阮梦然;薛天阳;薛洁;卢立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赣榆县人民医院输入性疟疾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3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3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治愈时间为4~9 d,平均(5.4±2.3)d;患者体温一般在2~3 d基本恢复正常;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咳嗽、黄疸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在3~7d消失。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防治输入性疟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青林;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年龄1~5岁)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水疗法、药物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疗程均为21 d。分别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患儿运动功能,婴幼儿发育量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评分[(71.27±10.58)、(65.18±6.83)分]和MDI评分[(58.74±9.13)、(51.98±6.35)分]均较治疗前[(56.09±6.86)、(54.27±10.58)分,(42.53±6.27)、(40.38±5.16)分]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2.72,P<0.05)。结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水平。
作者:宣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和油红O染色,观察oxLDL对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THP_1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蓄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xLDL对HUVECs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改变。结果 oxLDL增加单层内皮细胞对LDL的通透性和THP_1巨噬细胞脂质的蓄积;oxLDL降低occludin蛋白的表达,同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oxLDL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occludin染色减少或脱失,而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减弱oxLDL对内皮细胞的高通透性反应和occludin蛋白表达和形态学的影响。结论 oxLDL可能是通过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使内皮细胞构改变来介导内皮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内皮下巨噬细胞内的脂质蓄积。
作者:李媛彬;陈壮;刘利利;刘颖新;唐瑰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选择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出现严重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及外用止痒药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即组合型人工肾)及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_微球蛋白(β2_MG)及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磷、iPTH、β2_MG、皮肤瘙痒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可减轻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降低血磷、iPTH和β2_MG。
作者:伏广浩;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较低参与少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与社会需要存在差距。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课和理论课的顺序以及改革授课方式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
作者:秦玉;张乾勇;朱俊东;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医务人员在岗位上救死扶伤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健康隐患。手术室护士作为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群体,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力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一系列身心疾病,其工作压力管理及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护理学界活跃的焦点和方向之一。本文对手术室护士压力的调查工具、压力源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手术室护士存在的压力问题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旨在为压力源的调试提供思路和启发。
作者:邓静;解雨(综述);聂智容;甘晓琴(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并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好转率[33.33%(13/39)]和护理总满意度[43.59%(17/39)]均明显低于观察组[66.67%(26/39)、89.74%(3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好转率以及患者的总满意度,对整体护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乙状结肠、直肠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开腹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医疗费用、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较常规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85.6±30.4)、(140.8±75.1)mL]、切口长度短[(6.6±2.5)、(15.5±4.3)cm],且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2.5±0.7)d]、术后尿管时间[(3.5±0.5)d]和术后住院时间[(8.2±1.3)d]均较常规开腹组[(3.6±1.4)、(5.6±1.4)、(10.3±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50.5±30.7)、(145.2±35.6)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1.4±4.2)、(10.3±5.1)个]、医疗费用[36365.3、34672.6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5/32)、18.7%(6/32)]及术后随访生存率[78.1%、7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结直肠外科手术经验。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中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等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31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核型及临床特征,分析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核型特点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标本2~5 mL,肝素抗凝,按细胞数(1~2)×106 mL-1加入到培养基RPMI 1640组合培养液中,同时采用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片,平均每例分析20~30个中期分裂细胞,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本组3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39例,总体检出率44.41%。139例患者中,异常克隆包括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其中结构异常以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8;21),t(15;17),t(9;22)多见,数目异常以+8为常见,其次有+21、_X、_Y常见,_7/7q_,17p_,11号染色体异常也易见。与FAB亚型的关系中,88%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t(15;17)易位,5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_M2)有t(8;21)易位,38%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t(9;22)易位,9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t(9;22)易位。1例MDS 发现del(20)(q11;q13),8例为单纯+8异常,3例为单纯的_Y异常。结论大约50%的急性白血病(AL)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改变是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AL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随访监测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建平;赵利东;汪海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6月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2014年1~3月采用常规接生技术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产后会阴疼痛、对分娩技术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Ⅰ度裂伤率[50.0%(50/100)]高于对照组[24.0%(24/100)],会阴切开率[30.0%(30/100)]低于对照组[65.0%(65/100)],产后出血率[1.0%(1/1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5/100)],产后第1、3天会阴疼痛评分[(4.78±1.56)、(2.68±1.58)分]、住院时间[(3.29±1.21)d]以及住院费用[(1711.20±135.5)元]均低于对照组[(7.52±2.13)分、(6.35±1.59)分、(4.31±1.54)d、(1892.93±185.6)元],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0%(95/100)]高于对照组[80.0%(8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会阴Ⅱ度裂伤率、各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够减少分娩时的会阴侧切率和裂伤程度,减少产后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黄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调查江阴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该站2010~2013年采集的58756份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学检测,通过筛选,终纳入58289份。按照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肥胖判断标准的修订标准,以28 kg/m2为界,将所选血液样本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n=584)和正常组(BMI<28 kg/m2,n=57705),分析比较两组的ALT异常率。结果肥胖组ALT异常111人(19.3%),正常组ALT异常2112人(3.66%),两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阴地区肥胖献血者ALT异常率远高于正常献血者,应加强献血前ALT筛查,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鞠晓青;顾亚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