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善富;魏春龙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各科室报告的88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资料,统计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88例患者中男性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ADR发生率高的年龄段为31~40岁(44.32%),与其他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的给药方式主要以单独用药为主,而给药途径则主要以静脉注射为主;在用药后10~30 min和1~24 h这两个时间段ADR发生率相对较高;31~40岁年龄段患者的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患者;ADR累及系统多个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氟喹诺酮药物是常用的抗菌性药物,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尽量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从而大限度减低ADR发生率。
作者:徐华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近几年,该校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了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该文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支持到从事营养师培训的师资队伍组建,从对学生的选拔与管理到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作者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另针对当前高职护理学生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后考证通过率不高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考证前的培训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公共营养师培训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以期能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作者:李小雷;徐银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水平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48 h内对患者NT_proBNP 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血浆NT_proBNP 水平进行分组,≥300 pg/mL 为观察组,<300 pg/mL 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_proBNP平均水平、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浆NT_proBNP平均水平[(698.20±384.50)pg/mL]高于对照组(48.45±25.26)pg/mL,住院时间[(18.27±6.73)d]长于对照组[(15.52±5.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高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_proBNP平均水平小于15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87%(5/46),NT_proBNP平均水平为1500~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7.37%(9/19),NT_proBNP平均水平大于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33%(11/13)。结论 NT_proBNP的血浆水平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因素。
作者:韦信锋;陆爱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至201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56例(1912眼)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349眼(18.25%),其中包括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57眼(8.21%),周边视网膜霜样变性46眼(2.41%),周边视网膜囊样变性23眼(1.20%),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118眼(6.17%),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0.16%),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0.05%),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0.05%)。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179例(213眼)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1眼行巩膜外垫压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经与患者沟通后,拒绝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准分子激光治疗。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飞;刘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医务人员在岗位上救死扶伤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健康隐患。手术室护士作为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群体,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力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一系列身心疾病,其工作压力管理及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护理学界活跃的焦点和方向之一。本文对手术室护士压力的调查工具、压力源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手术室护士存在的压力问题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旨在为压力源的调试提供思路和启发。
作者:邓静;解雨(综述);聂智容;甘晓琴(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及餐后2小时C肽(2hCP)等糖尿病检测指标值,并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肝、肾功能等各项生化指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FCP、2hCP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CP、2hC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达标时间[(8.12±1.55)d]明显短于对照组[(13.56±2.84)d],低血糖发生率[8%(4/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各项指标均正常且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治疗过程安全、操作方便,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理想选择方案。
作者:鞠长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简称《指南》)指出应当重视和加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深入探索,该文结合《指南》从(1)病征结合,双重诊断;(2)未病先防,既病防变;(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此3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诊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提出创新性的中医病机、治法,提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主要是心气亏虚,肺气郁滞为本,多无阳虚表现;主要以补气活血,宣肺利水为主。并通过附加2例案例,对益气舒心颗粒进行验证。
作者:王石;唐蜀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258例(390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9例(348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明显异常;156例(279眼)白内障患者存在相关并发症;白内障的类型以老年性白内障居多[224例(330眼)],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12例(15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6.0±5.0)mm,平均晶体厚度为(5.6±1.5)mm,平均玻璃体腔长度在(15.9±2.5)mm,与正常成人数值对照有明显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李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75例)。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5 d行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微波治疗48 h后隔天每晚睡前阴道后穹隆纳入奥平1枚,连用9次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在微波治疗半年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有效率及HPV阴转率。结果2种方法治疗子宫颈糜烂样改变时,治疗组对中、重度糜烂样改变有效率[100%(24/24)、95.2%(20/21)]均高于对照组[80.0%(12/15),73.3%(11/1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7%(74/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2%(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中、重度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伴高危型HPV 感染的转阴率[54.7%(41/75)]明显高于对照组[35.6%(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奥平治疗可有效提高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有效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的阴转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利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中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等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31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核型及临床特征,分析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核型特点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标本2~5 mL,肝素抗凝,按细胞数(1~2)×106 mL-1加入到培养基RPMI 1640组合培养液中,同时采用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片,平均每例分析20~30个中期分裂细胞,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本组3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39例,总体检出率44.41%。139例患者中,异常克隆包括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其中结构异常以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8;21),t(15;17),t(9;22)多见,数目异常以+8为常见,其次有+21、_X、_Y常见,_7/7q_,17p_,11号染色体异常也易见。与FAB亚型的关系中,88%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t(15;17)易位,5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_M2)有t(8;21)易位,38%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t(9;22)易位,9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t(9;22)易位。1例MDS 发现del(20)(q11;q13),8例为单纯+8异常,3例为单纯的_Y异常。结论大约50%的急性白血病(AL)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改变是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AL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随访监测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建平;赵利东;汪海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认知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灵理论能力缺损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不加引导的常规工娱疗及护理;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纠正技能训练。采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量表)比较训练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训练组的 WCST 持续性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ANSS总分改善,特别是阴性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心灵理论缺损有一定效果。
作者:程云;沈念红;林晓芳;李婴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6月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2014年1~3月采用常规接生技术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产后会阴疼痛、对分娩技术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Ⅰ度裂伤率[50.0%(50/100)]高于对照组[24.0%(24/100)],会阴切开率[30.0%(30/100)]低于对照组[65.0%(65/100)],产后出血率[1.0%(1/1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5/100)],产后第1、3天会阴疼痛评分[(4.78±1.56)、(2.68±1.58)分]、住院时间[(3.29±1.21)d]以及住院费用[(1711.20±135.5)元]均低于对照组[(7.52±2.13)分、(6.35±1.59)分、(4.31±1.54)d、(1892.93±185.6)元],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0%(95/100)]高于对照组[80.0%(8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会阴Ⅱ度裂伤率、各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够减少分娩时的会阴侧切率和裂伤程度,减少产后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黄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29/45)],且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88.9%(40/45)]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0.0%(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韩鑫强;王雯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科采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把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粉碎成颗粒状植入伤椎椎体内,伤椎椎体成形。同时联合后外侧植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者予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螺钉。观察术前、术后、术后3、6个月、术后1年及后1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内植骨及后路融合情况,测量椎管狭窄率、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估腰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至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3.4±1.2)%]、Cobb 角[(5.2±3.1)°]及伤椎前缘压缩率[(4.4±3.1)%]较术前[(67±10.6)%、(38±4.5)°、(43.2±21.7)%]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后1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X射线检查显示术后伤椎内植入骨充填良好,无伤椎“空壳”现象,复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后路植骨融合平均5.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解决伤椎前、中柱骨缺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增强了伤椎与临椎后柱的融合、固定。3柱的修复与稳定,有效地避免了远期内固定失败、伤椎高度再丢失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建忠;罗建;胡广;徐为刚;臧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对23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先行侧脑室外引流约7 d,然后严密消毒后拨出侧脑室外引流管,对侧Ommaya囊穿刺外引流。结果23例患者中,存活20例,死亡2例,家属中途放弃治疗1例。有效随访20例,随访至出院后6~8个月,其中恢复情况较好6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外引流时间长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王东流;孙洁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乙状结肠、直肠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开腹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医疗费用、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较常规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85.6±30.4)、(140.8±75.1)mL]、切口长度短[(6.6±2.5)、(15.5±4.3)cm],且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2.5±0.7)d]、术后尿管时间[(3.5±0.5)d]和术后住院时间[(8.2±1.3)d]均较常规开腹组[(3.6±1.4)、(5.6±1.4)、(10.3±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50.5±30.7)、(145.2±35.6)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1.4±4.2)、(10.3±5.1)个]、医疗费用[36365.3、34672.6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5/32)、18.7%(6/32)]及术后随访生存率[78.1%、7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结直肠外科手术经验。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调查江阴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该站2010~2013年采集的58756份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学检测,通过筛选,终纳入58289份。按照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肥胖判断标准的修订标准,以28 kg/m2为界,将所选血液样本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n=584)和正常组(BMI<28 kg/m2,n=57705),分析比较两组的ALT异常率。结果肥胖组ALT异常111人(19.3%),正常组ALT异常2112人(3.66%),两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阴地区肥胖献血者ALT异常率远高于正常献血者,应加强献血前ALT筛查,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鞠晓青;顾亚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改进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952名中小学生开展关于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79%,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为60.55%、66.62%,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大多数学生了解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及了解其主要症状,但对“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应该到哪就诊”、“国家对哪些结核病人实行减免政策”知晓率不高,分别是45.64%、33.33%。总体结核病知识全部知晓率分别为21.63%、28.13%。中小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其次是报刊广播、电视及录像,墙体广告、宣传栏、标语,杂志和教科书以及其他途径。结论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相应的政策不了解,在今后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并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好转率[33.33%(13/39)]和护理总满意度[43.59%(17/39)]均明显低于观察组[66.67%(26/39)、89.74%(3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好转率以及患者的总满意度,对整体护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状况,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4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反复出血率及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及反复出血率[(8.6±2.1)d、27.6%、10.0%]均明显高于观察组[(5.3±1.7)d、17.9%、0],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10.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手段更利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是较为有效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万婷娥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