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口腔颌面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谭雁红

关键词:严重, 口腔颌面外伤, 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佳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急诊期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止血、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存患者生命.对恢复期患者做好饮食、口腔、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结果:6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明显畸形和功能障碍.结论:对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正确、及时的急救及护理能提高救治成功率,恢复功能,避免畸形.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的作用

    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在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为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32例进行多层次、互动的全程健康教育.结果:85%以上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留在本地区接受了全程督导治疗,且达到同期登记的本市区常住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是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关键因素,可大限度保证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工作得到顺利实施.

    作者:顾春霞;陈俊林;顾欣荣;王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我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做过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6857例,进行穿刺经验总结.结果:(1)穿刺前的语言沟通,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减少护患纠纷;(2)选择额正中静脉、额前毛细血管、颅骨缝间静脉进行穿刺,成功率高;(3)肥胖或水肿的患儿应摸清静脉沟,按压静脉,直到静脉略高于皮肤;(4)脱水严重的患儿输注时皮肤无隆起,滴流畅通为成功标准.结论: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才能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邓寿建;蒋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VSD应用于上肢术后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

    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疮面的分秘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是一种理想的引流方法[1].感染创面不及时处理,并发症不控制好,往往会带来很多后遗症.

    作者:李玲钰;洪婷婷;谢小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住院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早期进行体位护理,同时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训练.康复护理3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后,上肢肌力≥3级30例,下肢肌力33级42例,生活基本自理12例,完全自理2例.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朱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六价铬对作业工人生殖功能影响的调查

    目的:探讨六价铬对作业工人的生殖毒性.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电镀和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作业81名工人生殖功能进行了调查.结果:作业环境铬浓度平均为0.0135(0.001~0.086)mg/m3;女工月经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以痛经和月经周期异常为主,自然流产率和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男工精浆铬含量高于血液5倍.精子数量减少,精子存活率下降,精浆锌含量明显下降,精浆LDH和LDHx活性及其比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六价铬对男、女作业工人的生殖功能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危及胚胎发育.

    作者:任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4月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后的门诊处方11934张,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点评.结果: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结论:只有药师与临床医师一起参与到处方点评工作中来,优势互补,才能共同保证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范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拔除上颌阻生牙237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颌麻醉注射技术在拔除上颌阻生牙中的麻醉效果及减少腭侧不良反应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37例需要拔除上颌阻生牙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4例.对照组113例,治疗时分别采用新的上颌局部麻醉方法和传统治疗方法.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注射时的疼痛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拔牙手术中疼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新的上颌局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避免腭侧注射的疼痛与创伤的特点.

    作者:钟秋;李敏;王正伦;粟杉杉;胡凌洁;童庆华;方文静;王太元;杨铭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汀片20 mg/次,1次/天.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HDL-C、TC、TG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燕红;程斯;刘光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积血的处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和适应证的拓宽.更多用途的生理性起搏器置入比例逐年增加,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其并发症也十分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影响病人的预后[1],而囊袋积血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龄病人凝血机制差,制作囊袋部位的皮肤血液循环及愈合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囊袋积血[2],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引起感染和伤口愈合不良,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我科共发生13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积血的病人,经积极处理后积血消失,未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CD40L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sCD40L水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OSASH并发冠心病的机理.方法:111例经过我院睡眠中心诊断和(或)治疗的患者行血清sCD40L检测,其中21例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33例OSAHS患者,依据AHI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35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依据AHI分为3个小组,其中33例重度OSAHS患者予3个月nCPAP治疗后再次行PSG监测及血清检测.结果:OSAHS患者和冠心病患者sCD40L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1).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sCDdOL水平高于冠心病患者和OSAHS患者(P<0.01).sCD40L水平随着OSAHS患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sCD40L水平随着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重度OSAHS患者经CPAP3个月治疗后sCD40L水平下降.结论:sCD40L作为OSAHS病情评价指标,对预测OSAHS并发冠心病有意义,CPAP治疗可能减缓OSAHS并发冠心病进程.

    作者:黄华兴;陈飞鹏;陈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救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特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结果:118例病人中,91例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7例.手术组中治愈及好转41例,占45.1%;重残30例.占32.9%;术后死亡20例,保守治疗27例全部死亡.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治疗中特别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全面快速诊断,适当手术,提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重症监护并积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侯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犬咬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

    通过对29例犬咬伤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规范的处理伤口,及早免疫预防接种,心理护理,从而降低了伤口感染,控制了人狂犬病的发生,使患者消除犬咬伤后的心理恐惧.

    作者:李艳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胰岛素与拜糖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胰岛索与拜糖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初为0.5 U/(kg·d),并联合应用拜糖平每次50 mg,每日3次,每隔1天监测血糖,根据血糖高低调整胰岛素和拜糖平剂量,空腹血糖控制在4-7 mmol/L,餐后2h血搪控制在8~10mmol/L.疗程4周,对照组3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胰岛素与拜糖平联合应用,有效降低血糖,减少空腹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

    作者:王如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B超测定残余尿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B超测定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残余尿方法的优点.方法:抽取64例成功拔除尿管的患者,其中传统组及B超组各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测定残余尿后第一、二天尿道刺激症状的程度.结果:观察组B超测定残余尿后患者的尿路症状比传统组疼痛轻、尿路刺激征轻,患者主观舒适感增强,尿常规检测结果良好.结论:B超测定残余尿方法优于传统导尿方法.

    作者:张云霞;田昌英;郭春玉;樊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媒体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正在以其生动、直观、便于理解记忆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青睐.我们对其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郝喜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09年某县煤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煤工尘肺的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率3.89%,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工种煤工尘肺患病率不同.掘进325.45%,采煤工3.53%,井下运输工1.19%,其他工种1.52%,各工种间煤工尘肺患病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患者的平均接尘工龄为10年,以接尘工龄5~15年患病率高,患病率与接尘工龄呈正相关(R=0.81,P<0.05);接尘工人各工龄段.主要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但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Ⅲ期煤工尘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P<0.05).结论: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率较低,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的工种之间煤工尘肺的患病率不同,其中以掘进作业工人患病率高;接尘工龄越高,煤工尘肺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

    作者:朱红心;张青碧;甘仲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病原生物学教学在成人教育的改革尝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与传授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以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显提高.改革后的病原生物学教学更符合培养高素质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需要.

    作者:陆合;陈清凤;涂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血透室应用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2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9-48个月,血液流量平均180~250 mL/min,其中1例曾出现隧道口皮肤红、肿、热、痛反应,经局部换药处理及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除,可继续血液透析.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适合于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患者.配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秋珠;张巧根;吴竹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护理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技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作者:郁秋英;来锦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刺在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防治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针刺在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25例,予针刺结合硬膜外持续镇痛(PCEA);对照组25例,予PCE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状况、48 h内膀胱痉挛的发生情况、膀胱冲洗停止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针刺组膀胱痉挛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冲洗停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术后针刺关元、中极等穴位联合PCEA对防治膀胱痉挛是有效的.

    作者:谢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