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静
在误诊定义探讨中,提出了医者的概念,作为在相应病例中承担诊断治疗任务的人员的统称,医者如何确定,与医生有何异同,以下加以讨论.
作者:陈道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对于肺结节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典型性,易引起漏误诊.我院自1981-12~2001-11漏误诊13例,分析如下.
作者:闫香果;温翠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眶颅穿通伤并异物存留临床常见.若延误诊治可危及生命[1].现将我院近年来21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刘胜;王诚;刘远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小肠疾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临床颇为少见,因其病因复杂、病变范围广泛,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误治.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9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福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肾癌误诊为肾囊肿在临床上时有发生,1987-01~2000-12收治误诊11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如下.
作者:尚庆亚;孔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多年来,我院供应室工作人员严格工艺流程和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了因供应室工作失误而引起的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兰德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女,22岁.因全身泛起脓疱、结痂、脱屑1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右侧大腿外侧、右髂前上棘被碰伤后皮肤出现擦痕、疼痛,口服中药3d后(药物不详),右下腹出现红斑、脓疱,脓疱呈黄豆大,局限直径在5 cm范围内,于当地医院就诊按药疹给予静滴青霉素和5 mg地塞米松后,病情无明显改变,再次就诊时,改用其它口服药(具体药物不详),次日,脓疱迅速遍及全身、面部,以身体屈侧和皱折部位为重,部分脓疱融合成脓湖.
作者:杨庆永;廖元兴;林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男,2001-05-20出生,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 kg,于生后11 d双上肢出现红斑、脓疱,渐累及全身,在外院诊断为新生儿脓疱病未经治疗,来我院就诊.查体:t36.5℃,P120次/min,一般状态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鼻腔通畅,无分泌物,口腔粘膜光滑,咽部无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2 cm,质软,脾肋下可触及边缘,质软,四肢肌张力正常.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暗红色斑疹,上有散在脓疱,疱壁薄,部分破溃,以手掌足跖多见.实验室检查:WBC12.5×109/L,N0.60,L0.40,RBC4.12×109/L,Hb145 g/L,PLT215×109/L,尿常规及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其母RPR1∶8阳性,TPHA1∶160阳性,其父RPR1∶8阳性,TPHA1∶80阳性,均否认有不洁性交史.诊断:胎传梅毒.治疗:患儿给予苄星青霉素5万U/kg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3次.1周后红斑大部分消退,脓疱吸收,3周后皮疹消退.随访1 a未见复发.
作者:白希奎;时文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男,62岁.因腹胀20 d于1999-09-09入院.20 d前无诱因出现腹胀,呈持续性,无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通畅,大便规律,量色正常,未曾诊治.腹胀逐渐加重,腹部B超、CT检查示:腹腔中等量积液,未见肿物.
作者:姜凤云;王琨;韩淑芹;刘宝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女,58岁.因阵发性心慌20 a,加重伴恶心、呕吐4 d入院.查体:BP156/90 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HR80次/min,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王际亮;唐玉蓉;鲍可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甲状腺癌常出现误诊误治,以致癌复发或转移而需再次手术治疗.我院1985-01~2001-01共对甲状腺癌18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刚;朱汇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逐步被百姓认识,特别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批非处方药品共1860个品种在各个药房销售后,据有关资料统计,70%以上的患者有过自我诊断、自行购药治病的经历.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医药知识不足,加之未能得到医师或药师的用药指导,在实施自我药疗时,往往步入误区.随着OTC药品的进一步普及,自我药疗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将影响OTC药品的合理应用,其潜在的危险将进一步显现.
作者:贺鲁川;孙西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女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患之一.为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减少尿失禁的患病率,本文对尿失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王志红;何惠玲;王芳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阐明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导1例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病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1例60岁男性患者,肿瘤大体呈结节分叶状,边界清楚有包膜,体积巨大,灰白淡黄色并具有软骨样光泽,质地较硬;镜下见肿瘤由分化成熟的纤维组织、脂肪组织、脉管组织、较多的透明软骨及胶原纤维组成,各种组织紊乱交错排列,并见梭形细胞脂肪瘤样结节形成.结论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良好,3 a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李允利;董都选;石萍霞;巨红亚;孙璐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院达标升级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病案管理事业的规模、专业化程度、服务功能、信息传递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病案管理工作滞后,管理人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如何使病案管理与时俱进,其关键在人.因此,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尽快建立起一支思想作风好、知识结构合理、多层次型优秀人才队伍,是提高病案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和事业发展要求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作者:王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组织因子(TF)途径的变化,反映不同程度冠心病血管内的促凝活性.方法实验分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n=19),稳定型心绞痛(n=23)和对照组(n=20).用双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浆TF抗原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TF抗原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35.23±12.15,27.65±10.37,25.36±13.24 pg/ml,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浆TF抗原水平在UAP患者中是增高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作者:彭雯;张秀娥;成蓓;管思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男,26岁.因四肢躯干皮肤播散性结节、丘疹1 a于2001-07-17入院,2000-05前胸出现粟粒大小的肤色结节,无痛痒,以后累及四肢、头面部、腹部,并且数量增多,结节增至黄豆大,先后在多家大医院诊为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播散性黄瘤病等.
作者:杨庆永;廖元兴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科自1981-01~2000-10应用脓胸早期廓胸术(早期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小儿急性脓胸64例,均痊愈出院,分析如下.
作者:马明德;赵辉;张登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胸部椎旁间隙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NB)是将药物注射到胸部椎旁间隙达到阻滞相应的神经根的作用,从而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近年来,TPNB被广泛应用于胸腹部手术镇痛、术后镇痛及各种慢性疼痛治疗.本文对TPNB的解剖、操作方法、镇痛效果、药代动力学、副作用和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邵兵;郭训;乔巨峰;刘琴湘;黄素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们对20例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均为先天性单眼上斜肌麻痹,其中男12例,女8例;右眼11例,左眼9例.年龄3~12岁,发病及出现代偿头位年龄均在1岁以内[1],垂直斜度为10~25,无明确病因.
作者:常静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