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肠疾病所致下消化道大出血9例分析

张福平

关键词:小肠, 肠疾病/并发症, 胃肠出血/病因学
摘要:小肠疾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临床颇为少见,因其病因复杂、病变范围广泛,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误治.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9例报道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1~2001年期间发生典型的护理缺陷17例,其中坠床2例,电灼烧伤1例,跳楼4例,化疗药物外渗1例,输错药7例,抱错婴儿1例,抽血后忘去止血带1例.见表1.

    作者:靳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在脑出血病中应用50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2a来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急性脑出血5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并设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均为男性,年龄在45~60岁之间,平均52.5岁,基底节区出血48例,其中外侧型23例,内囊出血15例,丘脑7例,脑室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量出血(出血量为30 ml者)12例,中等出血(10~20 ml)24例,小量出血(6~10 ml)者14例,有高血压史者38例,有精神障碍者46例,有语言障碍者43例.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留置导尿管伴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有文献报道,可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留置导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导管的介入,所以由此引起的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抗生素耐药率与院外尿路感染有着很大的差别.就我院自2001-01~2001-12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监测,报告如下.

    作者:杨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36例分析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巧囊,可自发或外力影响下破裂,囊肿破裂后由于陈旧性血液溢入腹腔刺激腹膜而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偶可发生休克,常需急症处理.以往对它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加之检查手段缺乏,误诊率极高[1,2].本文就我院近10 a来所收治的巧囊破裂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朱廷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抗凝剂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1例

    1 病例报告女,58岁.因阵发性心慌20 a,加重伴恶心、呕吐4 d入院.查体:BP156/90 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HR80次/min,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王际亮;唐玉蓉;鲍可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瞳孔散大门诊误诊15例分析

    颅脑外伤患者有无脑疝对决定治疗措施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统计本院1996~2002年间238例脑疝,发现因瞳孔散大门诊误诊脑疝15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志军;范志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误诊26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近20 a来,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现将我院收治时误诊的2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8~44岁.婚孕状况:未婚3例,已婚23例,初孕妇5例,经孕妇21例.

    作者:寇桃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和诊治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的新生儿产伤,虽发生率低,但由于严重患儿遗留永久性上肢瘫痪,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严重的损失及负担,也给医务人员增添很大麻烦.因此避免和减少其发生至关重要.对损伤患儿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其后遗症.我们通过对我院发生的26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损伤原因及预后,提高产科和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力争避免其发生并使损伤减少到小程度.

    作者:吴明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和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5~2001年间使用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67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寇松莲;齐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女性尿失禁相关因素的调查

    女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患之一.为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减少尿失禁的患病率,本文对尿失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王志红;何惠玲;王芳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严重多发伤60例的早期诊断

    严重多发伤的损伤部位多、范围广,开放与闭和并存,加上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多数就诊时已经休克,不能自述其受伤史及病情,较易延误诊断.从1998-01~2002-04我院共收治严重多发伤60例,分析如下.

    作者:马和平;张红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2例

    1 病例报告例1 男,51岁.因中段食管癌左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胃-食管左颈部吻合术.术前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取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约1 cm进针,针干与额面平行,针头紧贴锁骨后,对准胸锁关节后外方进针,一次穿刺成功,以导丝引导法置管,置导丝时有阻力,稍改变方向后顺利置入导丝,然后沿导丝置入静脉导管,反复回抽导管回血良好,固定导管.术中术后经导管输液顺利,但封管后静脉导管内反复多次有回血,检查封管方法正确(正压封管技术),后经拍胸部X线片证实静脉导管误入右颈内静脉.

    作者:杨道乾;张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

    现将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掉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2000-10~2001-08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为:①均符合CCMD-2-R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前17项评分≥17分;②不包括双相情感精神障碍;③排除有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④没有药物依赖或滥用史.入组共74例,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8~50岁,平均35.8岁±10.9岁;病程1~34个月,平均4.6个月±5.9个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38例,男14例,女24例;年龄19~51岁;病程15~37个月,平均4.4个月±5.4个月.两组在以上各项及相关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作者:张群;赵长兰;于鲁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误诊2例分析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为其特征[1],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误诊、漏诊率较高,我们发现一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族中2例均经过较长时间的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宜;贺立山;闫轶鹏;李锦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脊髓损伤后恢复排尿功能的几种电刺激骶神经前根方式

    脊髓损伤(SCI)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其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大,如何改善SCI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通过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

    作者:王佐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误诊为支气管哮喘3例

    1 病例报告例1 女,34岁.因刺激性咳嗽、胸闷2 a,呼吸困难4 d,于2001-03-26入院.于2 a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而未加注意.后逐渐加重,无明显季节性,曾做过敏原检测,多种物质为阳性,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用地塞米松及氨茶碱可缓解.

    作者:闫淑珍;孙杰;曹春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剖宫产手术前后血清钾、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的研究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钾代谢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选剖宫产患者100例,分为补钾与未补钾组各50例,妇科手术患者50例,测定其术前、术毕和术后24h血清钾、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浓度.结果血钾:剖宫产组与妇科组术后均低于术前(P<0.05).皮质醇:剖宫产组术前明显高于妇科组(P<0.05), 术毕两组均较术前升高,但术后24h剖宫产组继续升高,而妇科组则有所下降.醛固酮:剖宫产组术前明显高于妇科组(P<0.05),但术后逐渐下降(P<0.05),剖宫产补钾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未补钾组.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血钾浓度有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张琳;谯利;王辉;苗竹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切开内挂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5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4例,年龄31~62岁,平均39岁.病程5个月~35 a.瘘管呈马蹄形17例,前后直道8例.

    作者:赵学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在2002-09-01正式实施,现就具体贯彻落实中遇到和产生的一些问题并对临床工作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下.

    作者:刘江;戢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视网膜脱离的护理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及外伤等均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视网膜脱离造成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由于手术操作复杂,眼部创伤大,术后患者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反应.因此,及时、正确、全面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痛苦,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作者:黄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