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5例临床分析

孙虎;朱建国

关键词:腹腔镜, 结直肠癌, 根治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85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0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1例,结肠次全切除术2例,直肠癌行Dixon术26例,Miles术20例,中转开腹4例.结果:81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直肠中动脉出血、3例晚期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8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18(平均9)个月.1例Dixon术后8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Miles术后14个月发生会阴部转移.腹壁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未发现肿瘤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完全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同的效果.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妈富隆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57例功能性子官出血患者予妈富隆治疗,控制周期3个月后停药随访3个月.结果:57例患者均在服用妈富隆后72 h彻底止血,有效率100%.治疗后可使经量减少,经期和周期缩短至正常,合并痛经者可明显缓解,且不良反应小.结论:妈富隆治疗功能性子官出血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伟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唐福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以及较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我科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对64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645例,其中男421例,女224例.年龄32~78岁.术前腹部彩超检查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镜确认为食管静脉曲张,其中食管重度曲张542例,中度曲张92例,均有红色征阳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例.1.2 方法:常规先行胃镜检查,然后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作者:左春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带套囊气管导管在0~6岁患儿全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带套囊气管导管在0~6岁患儿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以来,215例0~6岁(体质量≥3 kg)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导管插入声门受阻,换小一号的导管插入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插管成功;术中均无喉部漏气现象;5例饱胃患儿在术中或术毕拔管前发生反流或呕吐,但均未吸入气道;术后仅有1例断肢再植手术(手术时间长达14 h)发生喉头水肿,经喉头喷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喉头水肿及声门下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选择材料和工艺良好的带套囊气管导管,麻醉操作、管理得当,对足月新生儿(体质量≥3 kg)~6岁的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操作简便,换管率低,气道密封性好,并发症少,便于气道监测、管理及控制呼吸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焕林;郝惠灵;朱光贤;肖建平;曹芳;雷月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谈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重在构建良好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结合技能,人文素养贯穿工作过程,使护理专业学生成为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作者:朱林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曾称新生儿剥脱样皮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细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Ritter氏病、新生儿角质分离症[1].本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底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偶见于成人.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1例SSSS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莉;晏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儿童癔病33例病因探讨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癔病病因,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癔病患儿的性别、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父母对小儿的教育方法及期望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癔病多发生于任性且成绩优秀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期望程度越高,孩子越容易发生癔病;癔病的发生与患儿的生活环境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与癔病的发病有相关性,加强对儿童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过分施压和溺爱.

    作者:连瑶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方法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早在1964年就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在我国也广泛使用,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导管柔软可随血管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并且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既能保证病人按时问用药,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随着静脉留置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的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众多护理工作者研究的方向.现就近几年收集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杨桃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临床预防压疮的对策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又称压力性溃疡[1].由于脑血管病患者致残率高,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及翻身受限制易致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有效减少和防止压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科通过4年来对300例瘫痪患者的有效预防,无一例发生压疮,在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我科评估和预防压疮的经验介绍如下.1 评估1.1 患者全身皮肤评估:临床上护理人员应该选择性地对年老、偏瘫、截瘫、营养不良、水肿、意识障碍等类型患者进行仔细评估,对容易受压的部位尤其是骨突处进行重点评估,包括头颅的颞部和枕部、耳廓、肩胛、脊柱、肘、骶尾部、坐骨结节、膝、踝、足跟等.

    作者:蒋春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测定对少精子症/无精子症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neutral α-glucosidase,NAG)测定对少精子症、无精子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2例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精浆果糖和NAG定量检测,并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精液常规检查、直肠B超及睾丸活检等进行分析.同时以36例精液常规正常、配偶正在怀孕的男子精液进行相同生化项目检测作为对照组.结果:132例少精子症患者中,因附属性腺炎症、输精管道不完全性梗阻而引起梗阻性少精症27例;在6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梗阻性无精子症39例.结论:精浆果糖和NAG等生化组项检测对于梗阻性少/无精子症病因诊断中具有无刨、快速等优点,有利于寻找病因和指导治疗.

    作者:罗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院前急救病谱分析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谱特点,为加强院前急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结果: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例前七位依次为外伤59.44%,脑血管意外5.12%,呼吸系统疾病4.03%,急腹症3.97%,中毒3.75%,死因不明3.64%,心血管疾病2.77%.结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病谱与其他中心城市有很大差别,我院以外伤为主、死因不明病例多.因此,应重点加强本地区外伤预防及救治体系建设,向大众普及心肺复苏及外伤急救知识,以降低致残率和院前死亡率.

    作者:李声平;符晓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很高,在康复期及早采取积极有效护理对策,可以大大减轻疾病和损伤导致的残疾程度,大限度的康复,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本文对早期护理在脑卒中运动康复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及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咏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某高校职工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高校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2010年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及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33.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性别间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运动、体质量、腰臀比及血脂异常有关.结论:高校职工为高血压高发人群,应加强高校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宣教力度,合理营养,加强运动,改善生活方式.

    作者:戴引;向传明;蒋明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肠外肠内高营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其中,45例给予EN/PN支持治疗4周.结果:EN/PN支持治疗后临床痊愈15例(33.3%),好转23例(51.1%),无效7例(15.3%),总有效率84.4%.EN/PN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EN及PN作为一类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可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情.

    作者:张徽;秦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对照组单用曲美布汀,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与73.5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治疗IBS疗效满意,复发率低,优于单用曲美布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溶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冲洗加擦拭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口腔护理冲洗法(对照组)50例,口腔冲洗加擦拭法(实验组)50例.对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方面低于对照组,P<0.01.口腔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口腔冲洗加擦拭法可以减少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口腔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蓉;陆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学校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1].实验教学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占课程的1/2.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为实施整体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护理模式的变革,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目前的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等院校中《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设置的内容和结构不尽合理[2],笔者就《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设想.

    作者:余秋群;肖莉;苏小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食管癌胃食管颈部吻合口接胃肠减压器进行负压引流的护理

    食管癌手术中食管和胃的吻合常应用的是颈部吻合和胸内吻合两种方法进行消化道的重建.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2.9%,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男88例,女22例,年龄52~70岁,平均61岁.其中中段食管癌切除术83例,上段食管癌切除术27例;79例为胃食管左颈部侧吻合术,31例为胃食管颈部弓上吻合术,病理诊断均为鳞癌,术后均需持续颈部伤口低负压引流至吻合口愈合,颈部吻合口瘘为10.9%.

    作者:周云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出血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探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法,每12h注射1次,采取对时注射,9:00 am~21:00 pm,早晚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不同的注射方法,连续7d,每次注射后观察注射部位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及出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出血肿胀范围明显低于传统的注射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每次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情况等是避免皮下出血的可行措施.

    作者:潘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红霉素针剂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红霉素针剂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1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使用红霉素针剂30 mg/(kg·d),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针剂10 mg/(kg·d),观察两组用药5~7 d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显效率、安全性均高于阿奇霉素,值得儿科临床选用.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