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军;陈首名
针对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近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经验,就医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需要着力培养的几种能力素质进行探讨.
作者:马翠;蔡昌启;罗万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剖官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200例同时行剖官产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官体注射催产素20U及欣母沛250 μg.B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 U并舌下含化卡孕栓1 mg.C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官体注射催产素20 U并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D组50例,胎儿娩出后,官体注射催产索20 U并静脉注射催产索20 U.结果:A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B、C两组(P<0.05),B、C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结论: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官体注射欣母沛与催产素止血效果好,其次是卡孕栓或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但与欣母沛相比可降低药品使用比例,对患者更经济、实惠.
作者:杨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制剂中水杨酸和醋 酸曲安奈德含量的方法,并分别以峰高和峰面积计算其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选择优的计算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炔诺酮为内标,选用Hipersil C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7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 mol/L枸橼酸溶液(15∶15∶26∶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复方制剂10 μL,分别记录水杨酸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峰高与峰面积.结果:水杨酸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峰高线性范围分别为:60~400 μg/mL(r峰高=0.9996)和15.00~35.00 μg/mL(r峰高=0.9999),日内精密度RSD为2.1869%和2.9389%,重复性RSD分别为0.9093%和0.4202%,稳定性RSD为1.6307%和0.5460%,平均回收率(n=9)RSD分别为1.12%和0.51%.用峰高计算回归方程曲线的相关系数较用面积计算高.结论:本试验确定了用峰高计算目标物的含量,方法简便快捷,且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水杨酸制剂中水杨酸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少茹;吴怡;吴铁;吕应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口服利血生,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作者:刘建虎;蒋蓓;庞允;孙朝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无法用肠镜切除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联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20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10~80mL,平均30 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术中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会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从教学能力的性质和教学能力的构成两个方面对普遍性的教学能力进行总结.以普遍的一般的教学能力为根基,与护理学科的特殊性能力相结合,以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时间顺序为线索,构建出了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反思评价能力,综合能力共四个方面的护理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对每个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共27项护理教学能力.为护理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打下基础.
作者:平步青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20例足癣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伊曲康唑胶囊口服0.1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同时外用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用2周);对照组60例(仅外用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1.7%、56.7%,真菌清除率为73.3%、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0.0%、81.7%,真菌清除率为93.3%、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5.0%、83.3%,真菌清除率分别是98.3%、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奈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廖薇;李云鹏;邢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很高,在康复期及早采取积极有效护理对策,可以大大减轻疾病和损伤导致的残疾程度,大限度的康复,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本文对早期护理在脑卒中运动康复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及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咏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畸形中央尖牙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4颗畸形中央尖牙,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别采取定期磨除、加固、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等方法治疗.结果:124颗患牙,选择方法正确,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疗效满意.结论:畸形中央尖牙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促使牙根发育完成,以保存牙齿来保持牙列的完整性.
作者:张姗姗;李东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内镜止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及射频微波止血术等,但对于出血较多或出血部位不明者,临床上仍予以鼻腔填塞止血法,且成功率高,效果明显,但填塞后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的患者感到非常痛苦[1].进行人性化的关怀和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尽快摆脱痛苦和恐惧的情绪,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2010年2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鼻出血患者中行鼻腔填塞术65例,通过积极治疗和舒适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科室医患、护患关系融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9~77岁,中老年占80%,儿童、青年人占20%;外伤引起45例,鼻中隔偏曲8例,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各1例,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引起各2例,不明原因10例.单侧鼻出血51例,双侧鼻出血14例.
作者:杨仁满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已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将CPC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病理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CPC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罗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张XX,女,43岁,身高163 cm,体质量44 kg.以间断咳嗽,左腘窝流脓半年余入院.患者2008年因全身肌肉无力,痉挛就诊于西安高新医院,经局麻下取右上臂肌肉组织活检,确诊为皮肌炎.给予强的松30 mg/d口服治疗,后逐步减量,2年后停用.改服硫唑嘌呤0.2 mg/2 d,口服维持治疗至今.麻醉前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ASA3级,呼吸困难Ⅱ级,肌力4级.患者除肌无力及声音嘶哑外,未见明显皮肌炎损害症状,患者自述无明显不适.术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1)X-ray:双肺阴影考虑继发性肺结核;(2)CT:盆腔囊肿;(3)MRI:双侧附件区囊性占位,卵巢囊腺瘤?左股骨间内侧踝关节面下缺血性坏死;(4)B超:左股骨下端肌肉组织前脂肪层下软组织内片状低回声图像,坐骨结节周围脓肿形成伴股骨后肌间1隙窦道形成,坐骨结节骨皮质破坏明显.术前诊断:(1)盆腔脓肿;(2)多发性左股骨间脓肿及皮肤窦道形成;(3)右膝上包块待查;(4)皮肌炎(缓解期).
作者:黄伟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其损伤平时多因工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所致,严重口腔颌面外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面部外形及咀嚼功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可提高救治率.现将我院口腔科120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2~65岁,其中18~40岁95例.损伤原因:车祸87例,跌坠伤12例,打击伤9例,动物咬伤6例,其他原因6例.损伤类型:120例中单纯软组织损伤34例,以唇颊部及腭部损伤多见,骨折86例,其中上颌骨骨折16例,下颌骨骨折43例,颧骨颧弓骨折12例,上下颌骨骨折10例,牙槽骨骨折5例.
作者:肖红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心应用护理标识的经验与效果.方法:在血液透析中心应用护理标识,制定明确的要求和相关措施,要求人人按规定办事,形成良好习惯.结果:护理标准实施后较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有较明显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有利于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
作者:邓惠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90 mmHg或肺动脉平均压≥60 mmHg者即为重度肺动脉高压[1].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而婴儿室间隔缺损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难度相当大,这与此类患儿本身病情严重、年龄小、发育差、体质量低、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有关.我院于2011年1月收治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7个月,体质量7 kg,生长发育较差,出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人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支气管炎.入院后于1月17日送手术室经口气管插管,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股动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插导尿管,放心包、纵隔引流管.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通过静脉置管多通道给药,记录出入液量.术后带气管插管人监护室,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予镇静剂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定时照胸片、查血气、生化等.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持续重症监护.1月18日停镇静剂,调呼吸机参数,病情稳定,遂停呼吸机,抽血查血气并观察后于当晚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加强翻身、拍背,适时吸痰,患儿情况良好.1月19日凌晨,患儿出现反应差、压眶反射消失、血氧饱和度下降,于是通知麻醉科行紧急气管插管,插管成功,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镇静剂,每4h抽血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1月21日再次停呼吸机,之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情况逐渐好转,1月24日转出监护室,1月28日治愈出院.
作者:骆飞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比较萨勃心肺复苏机与标准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护理方法和复苏效果.方法:将150例CP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并进行护理;对照组74例在标准CPR下进行护理,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索后,比较两组在抢救中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萨勃机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作者:王信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85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0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1例,结肠次全切除术2例,直肠癌行Dixon术26例,Miles术20例,中转开腹4例.结果:81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直肠中动脉出血、3例晚期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8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18(平均9)个月.1例Dixon术后8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Miles术后14个月发生会阴部转移.腹壁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未发现肿瘤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完全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同的效果.
作者:孙虎;朱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冲洗加擦拭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口腔护理冲洗法(对照组)50例,口腔冲洗加擦拭法(实验组)50例.对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方面低于对照组,P<0.01.口腔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口腔冲洗加擦拭法可以减少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异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口腔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蓉;陆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带套囊气管导管在0~6岁患儿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以来,215例0~6岁(体质量≥3 kg)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导管插入声门受阻,换小一号的导管插入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插管成功;术中均无喉部漏气现象;5例饱胃患儿在术中或术毕拔管前发生反流或呕吐,但均未吸入气道;术后仅有1例断肢再植手术(手术时间长达14 h)发生喉头水肿,经喉头喷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喉头水肿及声门下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选择材料和工艺良好的带套囊气管导管,麻醉操作、管理得当,对足月新生儿(体质量≥3 kg)~6岁的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操作简便,换管率低,气道密封性好,并发症少,便于气道监测、管理及控制呼吸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焕林;郝惠灵;朱光贤;肖建平;曹芳;雷月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4∶1.目前手术治疗是膀胱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应用膀胱药物灌注,通过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杀伤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微小病灶或原位癌,从而减少膀胱癌复发机会.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对膀胱癌术后的患者51例进行膀胱灌注,经临床随访观察,病情得到控制,术后复发率为8%,现就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1例,其中男40例,女11例,年龄40~76岁,平均58岁,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40例男性患者中因前列腺增生所致的下尿路梗阻27例,6例老年女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括约肌松弛.
作者:蔡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