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影响及疗效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60例我院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始4g辕ml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目标,逐渐增加至6 g辕ml。当患者消失睫毛反射后改到5g辕ml;观察组丙泊酚静脉缓慢注射,同时使用右美托咪定。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记录。结果观察组T1,T2,T3的HR较T0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对照组T1,T2,T3的HR较T0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中,呼吸抑制发生率,躯体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军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通过自制材料的运用,观察良肢位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患者在年龄、性别、教育文化背景、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肢体偏瘫部位等无显著性差异。采取随机分组法对3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用自制的各种枕头形状为患者摆放良肢位,有针对性地一对一讲解指导良肢位摆放的注意事项及作用,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经过1个月的观察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韦艳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契<学习法在门诊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在我院门诊一站式便民服务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契<学习法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护生在主动学习能力、主动服务意识、预检分诊准确率、出科考试成绩、实习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生在主动学习能力、主动服务意识、预检分诊准确率、出科考试成绩、实习满意度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程序化契<学习法在更大程度上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效的提高了契<学习法的学习成效。
作者:刘剑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异感法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操作完成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操作完成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阻滞效果的得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传统异感法相比,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显著地缩短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清除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在本中心随机选取4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甲状腺旁腺素维持性透析,并且患者病情均已稳定,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HD组及HD+HP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磷及PTH实施测定对比。结果 HD组患者在治疗后,PTH和血清磷均有所下降,PTH清除率为(14.03±2.68)豫,其中PTH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跃0.05),血清磷治疗前后差异显著(<0.05);HD+HP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PTH及血清磷均有显著下降,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单次治疗PTH清除率为46.33豫。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PTH及磷,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清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作者:赵园园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几率、满意度、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几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48%),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住院费用(31254.6±325.4)元、住院时间(13.2±7.7)d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并发症几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营;顾翔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对脊柱外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脊柱外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作者:方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钬激光泌尿系碎石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13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采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按照护理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一次性成功碎石率、住院时间、心率、SBP、DBP、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成功碎石率98.46%与对照组90.77%对比无统计学差异(>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0.05);术前1d两组患者心率、SBP、DBP无显著差异(>0.05);研究组麻醉前心率、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46%,有显著差异(<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中进行应用,能够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乐葆治疗,各3w。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优于口服西乐葆治疗。
作者:于永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建立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结果祛斑霜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豫。控制菌检查中,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未检出控制菌,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检出。结论常规法可消除祛斑霜的抑菌作用,该法可用于祛斑霜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何维;朱星枚;乔炜;宋小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临床特点的探讨,为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1年中35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5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中发热、唇及口腔粘膜改变、球结膜充血及周围肢体变化较为常见,淋巴结肿大及消化系统疾病出现的频率低。35例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均有改变。在病程5~9d内应用丙种球蛋,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非典型KD容易误诊和漏诊,早期诊断标准仍有待研究,实验室辅助检查对K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键。
作者:谷娟;李佳;雷小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血管生成与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不同于常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治疗方法的新策略,它具有靶向性高、高效、低毒等优点。本文就血管生成与NPC的关系及相关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莹;刘艳军;余文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合并清华德人脑病治疗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丁螺环酮合并清华德人脑病治疗机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4w、8w末采用汉密顿治疗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91.7%,经Ridit分析两组总体疗效相当(z=1.059,=0.273)。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1w末、2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3.16,-3.08,<0.01),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研究组织料1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3.42,<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合并清华德人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张景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使用诺顿评估表结合Bro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扩大压疮风险评估范围。方法观察组运用诺顿评分表结合Bra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对照组单纯使用诺顿评分表评估患者。结果观察组在压疮风险患者人数、新发生压疮例数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诺顿评估表结合Bro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扩大了压疮风险患者的评估范围,提高护士对压疮风险的防范意识,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翁莉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麻醉患儿,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在麻醉中,对照组应用单一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麻醉剂量的芬太尼进行辅助区域的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方法有助于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促进患儿清醒。
作者:苏华凤 刊期: 2015年第43期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随时都有抢救的危险。在这过程中必须配合医生做好各种容量的管理,氧合的管理,还有各种外出的检查。目前常规在用的颈内深静脉,锁骨下深静脉,股静脉的置管都因重症监护室环境的关系及患者病种的复杂显得越来越受局限。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部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技术[1]。抗压型PICC导管不仅适用于静脉输液治疗,输注化疗等刺激性药物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或者缺乏外周静脉通路患者,还因它能高压注射,可用于增强CT时高压注射造影剂,抢救时加压输血输液,也可测量中心静脉压及抽取混合静脉血气。抗压型PICC导管的使用给危重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带来了新的契机[2]。目前已在我们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诸凌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l ergic rhinitis,AR)患者在接受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鼻分泌物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百分比的变化。方法收集由本院确诊的持续性AR患儿(近1个月内未接受任何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对其治疗前及治疗4w和8w后分别检查其鼻分泌物中EOS的百分比,观察其变化。同时对AR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w和8w后进行变应性鼻结膜炎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①治疗前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重度(跃0.50)的AR患儿44例,经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4w 31例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下降,治疗8w 42例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下降,治疗8w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的下降率显著高于治疗4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724,=0.003<0.05);治疗前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中度(跃0.10-0.50)的AR患儿11例,经治疗4w 6例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下降,治疗8w 10例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下降,治疗4w与治疗8w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下降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字2=3.667,=0.149跃0.05)。②60例AR患儿经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4w的有效率为80.00%,治疗8w的有效率为93.33%,治疗8w的有效率高于治疗4w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15,=0.032)。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AR能迅速降低患儿鼻分泌物中EOS的百分比,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可作为儿童AR治疗疗效的一个判定指标。
作者:严仁纯;刘少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孟河医家丁甘仁,广闻博览医术精湛,备受后世推崇。《丁甘仁医案》详尽列数了丁氏治疗内伤咳嗽的相关病例,体现了丁氏治疗咳嗽方面丰富的经验。其对于咳嗽的治疗上继承先贤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融汇伤寒和温病两大学说,熔经方及时方于一炉,精于脏腑辨证,注重后天之本脾脏,综合运用健脾和胃、清肺润燥、温阳逐饮、佐金平木等多种治法,疗效卓著,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吴永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普通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ST+LPS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IC组)。ST+LPS组和IC组,两组采用经外力致双侧股骨骨折复合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1 h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经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同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干预后抽取时间0 h,6 h,12 h,24 h(T0~T4)各时间点的耳中央动脉血行ELISA法检测血浆IL-6含量,TNF-α及IL-10含量;于T4时采集血样后处死动物取肺,肺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病理形态学积分;肺组织湿/干比值(W/D);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cloperoxidase,MPO)含量测定。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减轻严重创伤复合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损伤程度;IC组在各时间点与ST+LPS组比较,病理损伤评分、肺干湿质量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维持机体内炎性递质和抗炎递质平衡。
作者:朱存志;许铁 刊期: 2015年第43期
迷走神经反射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的一种高危并发症,防止发生的关键在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拔鞘管过程中,规范操作,降低术中对患者的各种不必要疼痛刺激。拔鞘管过程中尽量与患者多互动,转移其注意力,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术后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尿潴留等因素对空腔脏器过度扩张的刺激以及血容量不足等诱因,均可避免或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因此,了解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干预是完全可以避免此反应发生的。
作者:庞琳 刊期: 2015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