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莹;刘艳军;余文兴
目的探讨合并清华德人脑病治疗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丁螺环酮合并清华德人脑病治疗机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4w、8w末采用汉密顿治疗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91.7%,经Ridit分析两组总体疗效相当(z=1.059,=0.273)。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1w末、2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3.16,-3.08,<0.01),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研究组织料1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3.42,<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合并清华德人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张景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发掘警戒信号,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736份ADR的报告来源、患者信息、药品种类、ADR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类药品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一般ADR主要损害皮肤及其附件,而严重ADR主要损害呼吸系统,且中老年患者的发生率较高;患者一旦发生ADR,及时采取救治措施,99.5%转归良好。结论 ADR是药品的固有属性,但其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与药品种类、剂型、患者体质、救治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应正确评价药品效益与风险,合理用药。
作者:班炳坤;韦敬土;孙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观察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综合评估此种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①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配至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组)与单纯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对照组)各30例,告知患者治疗方法,签订患者授权书;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测定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检测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③两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w治疗,总共治疗3次,在治疗1w及3w后分别评定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及测定血流速度变化值,并对总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8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0﹪)根据四格表资料的2检验进行比较,(2=10,<0.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根据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与治疗前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疗效;③治疗组治疗1w后、3w后分别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根据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得分进行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④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与治疗前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疗效;⑤治疗组治疗1w后、3w后分别与对照组组内治疗1w后、3w后测定Vs、Vm、Vd进行检验比较,(<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但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理云;陈腾;陈翔 刊期: 2015年第43期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1],是指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部分患者多伴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不起,营养不良,因病情需要,必要时会进行输血治疗。临床输注血液制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3],在输注过程中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轻度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后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的过敏反应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重度的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一般很少发生。通过回顾1例输入同型血浆出现发热、荨麻疹以及哮喘患者的抢救,探讨发生的原因、护理措施和对症处理措施,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保证输血安全[4],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亲及胎儿都有极高的危险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住院的248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护理,并对其特性进行总结,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248例胎膜早破孕妇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自然分娩者178例,剖宫产者70例,发生羊水污染6例,住院期间,孕妇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对胎膜早破的处理感到满意,无新生儿死病例,母婴健康出院。结论重视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观察,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李艳容;宋清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当前社区医院中,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脑血管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脑梗塞的发病率却很高,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意识缺乏,许多脑梗塞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康复治疗,使其功能和能力未获得大程度的恢复,社区护士应担当起这一重要角色。
作者:陈法荣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联合腹部及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卵巢黄体破裂,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2014年1月~7月到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初步拟诊断为卵巢黄体破裂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腹部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除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外,再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根据病理检查情况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准确性。结果实验组从各种其他妇科急腹症中将卵巢黄体破裂的检出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0.05);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后对比两组准确率,采用腹部及阴道联合超声检查的实验组准确率明显高于采用单一腹部超声检查的对照组(<0.05)。结论腹部及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在诊断卵巢黄体破裂时准确率高,误诊率低。
作者:汤文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06月~2014年0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拔管时,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麻醉各期观察组MAP均低于对照组(<0.05)。其他各项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梁建国;李庆和;张涛;张光信;王中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之一,人员流动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接触的是来自于社会各知识层面的人员,性格差异,素质高低不同,加之门诊就诊完后后关口是输液室,患者经过诊疗流程后耐心已经减弱,极易和输液室护理人员产生矛盾,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增加护患间的信任,理解,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关键。
作者:陶秋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新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1]。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几乎伴发每个患者病程发展的各各阶段,可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整体生活质量下降[2]。医生、护士、患者在癌性疼痛控制上都起重要作用,护士作为病情观察及治疗执行者与患者接触密切,在疼痛管理上起关键作用,有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以护士作为疼痛管理的主体模式,护士癌痛知识缺乏是普遍现象,我国尤其明显,作为妇产科护士,因癌痛患者相对少,对癌痛认知能力尤显不足。本文将妇产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的认知现状做一综述。以便对不足加以改进,以期护士对癌痛形成长期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控制疼痛。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皮质醇升高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2015年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体检并填写调查表,使用RIA法对血浆皮质醇进行测量,检查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r=0.084,<0.05)。血浆皮质醇升高同糖尿病病程、HbA1c无相关性,同空腹血糖升高有明显相关性。血浆皮质醇升高同HDLC有明显相关性,同CHOL呈正相关。血浆皮质醇升高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提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HPA轴激活同代谢综合征有着密切联系,且血浆皮质醇升高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李志平;马广蕊;王玉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根据笔者多年在外诊室的护理经验,本文针对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期间的护理、及护理时的一般注意事项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该病症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应该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沈莘;郭琪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白血病是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排在第6位。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排在第1位。近年来,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就小儿白血病的环境与遗传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吴丕六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分析婚前医学检查中疾病的检出率,以说明婚前医学检查的必要性,从而保证青年夫妻婚后的幸福生活、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以助于提高国民人口素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婚前医学检查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4年12月4年受检总数10983人,检出患病人数为2523人,占22.97豫,其中男性总数为5485人,患病人数为1307人,患病率23.83豫,女性总数5498人,患病人数为1316人,患病率23.94豫。所检查出疾病总数中内科疾病例数1473例,生殖系统疾病例数983例,指定传染病病例96例,遗传病病例71例。结论婚前检查可提前为准夫妻提供安全保健工作,对其进行知识教育指导,可提前预防传染病、性病和出生缺陷率的出现。
作者:李炎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 oproteinases-9,MM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38例抑郁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及治疗4w后和34名正常对照bFGF、VEGF、MMP-9水平;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M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4w后的抑郁、焦虑症状,应用TESS副反应量表记录药物副反应。结果实验组血清bFGF、VEGF、MMP-9水平治疗前及治疗4w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不同性别血清bFGF、VEGF、MMP-9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血清bFGF、VEGF、MMP-9水平与抑郁患者的病情轻重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跃0.05)。结论 bFGF、VEGF、MMP-9可能参与抑郁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韩毅;陈涛平;王丽莉;左津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早产儿贫血是大多数早产儿均可出现的问题。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是早产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早产儿贫血的治疗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主要介绍早产儿贫血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铁剂的治疗进展。
作者:零庆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在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方面的意义。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我科98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院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压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应用双下肢人工按摩,其他治疗和护理措施无差异,7d为观察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双下肢周径、DVT率。结果在观察期内实验组有1例下肢DVT,对照组有3例下肢DVT,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双下肢周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气压治疗在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DVT方面有显著意义。
作者:曹青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了解龙泉驿地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14年1月~12月的1763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标本中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63例标本中380例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总阳性率为21.55%;其中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2.71%、19.89%,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0.05);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6月龄~2岁的腹泻婴幼儿RV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高;1、11、12月是本地区RV感染高峰期,阳性率占全年阳性率的67.37%。结论 A群状病毒是龙泉驿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且每个季节都有发生,疾病的高发季为每年的1、11、12月。6月龄~2岁的婴幼儿是RV的易感人群,其感染与性别无关。
作者:杨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方法在提高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的应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现状调查,对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由改善前49.06%提高到改善后达70.40%,患者满意率由89.52%提高到93.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品管圈管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值得推广。
作者:周湘莉;冯慧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1193例疑似阴道炎症患者,检验分析其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情况。结果本组1193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含有病原体的标本共888例,<为74.43%。其中,淋球感染者57例,滴虫感染者85例,衣原体感染者89例,细菌性阴道炎者169例,支原体感染者222例,真菌感染者266例。结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常见的病原体感染为真菌感染,多发生于30~41岁年龄段,临床应加强宣传阴道分泌物的定期检测,避免阴道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5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