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脑梗死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急救护理

王红霞

关键词:脑梗死, 哮喘患者, 输血反应, 过敏反应, 医护人员, 血管神经性水肿, 肢体功能障碍, 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 荨麻疹, 症状和体征, 缺血性坏死, 过敏性休克, 治疗措施, 营养不良, 血液制品, 输注, 输血治疗, 输血安全, 生命安全
摘要: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1],是指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部分患者多伴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不起,营养不良,因病情需要,必要时会进行输血治疗。临床输注血液制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3],在输注过程中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轻度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后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的过敏反应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重度的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一般很少发生。通过回顾1例输入同型血浆出现发热、荨麻疹以及哮喘患者的抢救,探讨发生的原因、护理措施和对症处理措施,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保证输血安全[4],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多途径给药综合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多途径给药综合调理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西医护理组与中医护理组,各35例;西医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单纯抗生素治疗,中医护理组在西医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同一剂中药,分别给予中药灌肠、离子导入、药渣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并总结护理此类患者的有效方法。结果中医护理组经过中医多途径护理干预后,愈显率48.56豫,总有效率94.3豫,明显高于西医护理组的愈显率31.42豫,总有效率85.7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分析总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多途径给药综合护理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的确切疗效,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济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并为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作者:刘茜;宋利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异感法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操作完成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操作完成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阻滞效果的得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传统异感法相比,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显著地缩短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肠外与肠内营养对比讨论

    目的探讨小儿在腹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术后肠外肠内营养对比,观察效果、分析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的特发性巨结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患46例,再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EN)组与肠外营养支持(PN)组各23例,分别提供肠内营养支持(EN)、肠外营养(PN)。结果 EN组的营养改善成效幅度显著大于PN组(<0.05);术后发生感染率:PN组17.39%,EN组4.35%。结论表明肠内营养支持用于小儿消化道重建术患者,具有显著的改善病患术后多数存在的营养不良,利于术后器官恢复,提高病患生活质量。

    作者:李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②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症状改善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溟;张晓梅;姜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半数有效剂量的对比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随机将择期在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42例分为两组(n=21),玉组为0.5%重比重罗哌卡因(HR)组,Ⅱ组为0.5%轻比重罗哌卡因(LR)组,经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不同比重的罗派卡因在孕产妇麻醉中半数有效剂量的比较。结果0.5%重比重罗派卡因腰麻的ED50为9.57mg,(95%CI为8.78~10.56mg),0.5%轻比重罗派卡因腰麻的ED50为9.78mg,(95%95CI为9.18-11.1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0.5%重比重罗哌卡因和0.5%轻比重罗派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ED50分别为9.57和9.78,比重因素在剖宫产术中对腰麻无影响。

    作者:李海斌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行针对性治疗,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血管扩张剂及小剂量强心剂等,统计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80例患者治愈30例、显效21例及有效20例,无效8例、死亡1例,治疗有效率为88.75%。结论给予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规范性治疗,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气压治疗在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DVT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在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方面的意义。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我科98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院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压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应用双下肢人工按摩,其他治疗和护理措施无差异,7d为观察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双下肢周径、DVT率。结果在观察期内实验组有1例下肢DVT,对照组有3例下肢DVT,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0.05);两组双下肢周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气压治疗在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DVT方面有显著意义。

    作者:曹青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目的观察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形态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进行常规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乳腺组织弥漫性增生,间质中见有特征性的裂隙状假血管腔,内衬无明显异型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结果院裂隙内衬梭形细胞CD34+、CD31-。结论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为良性病变,可通过病理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

    作者:周梦云;徐晔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曲美他嗪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分析曲美他嗪在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这一时期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后比较这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并且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因此,曲美他嗪在冠状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性。

    作者:张新贵;牛靖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的方法和效果

    目的分析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给予整形护理综合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文研究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综合性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彭云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桂枝茯苓胶囊用于药流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用于药流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0例行药流患者,孕囊排出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0例,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和对照组(20例,不服用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阴道流血时间I级、I I级人数及阴道流血量I度、I I度人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II级人数、阴道流血量I 度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药流后加用桂枝茯苓胶囊,能够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值得推广。

    作者:朱丽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中毒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在儿童中毒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4月以来的我院ICU病房6例患儿9次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滤过(HF)及以上述方法联合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中毒6例(百草枯中毒2例、异烟肼中毒1例、杀鼠剂中毒2例、毒蕈中毒1例,治愈(66.7%,4/6),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1例。结论血液净化在儿科应用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可以较好的帮助中毒渡过危险期。

    作者:张霞;刘红林;李斌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针对全州县计划免疫现状的研究分析

    目的对广西桂林全州县的计划免疫服务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技能、服务态度,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对地区计划免疫服务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为推进该县的计划免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2014年2月~5月对全州县的计划免疫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查阅和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及归纳。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只应用一次性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一次注射器混合应用接种点有72.5%;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主要通过焚烧、掩埋处理,其次为毁形、随意丢弃;玻璃注射器应用只换头不换管达到30.3%,一人一针一管的69.7%;38.5%存在消毒不规范状况;接种率方面,该县适龄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6.7%,五苗单苗接种率均在85%以上。另外,该县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主要有院经费不足、冷链设备缺乏及免疫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结论全州县整体计划免疫工作不容乐观,应加大经费预算,强化冷链建设,不断提升免疫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计划免疫工作。

    作者:唐乾德;唐桂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智能消毒供应室追溯管理流程方案及实现

    目的建设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迎接医疗改革的挑战。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追溯系统流程的弊端及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实现智能的消毒供应室追溯管理流程,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结论先进的事务设计理念,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适合于在开发其他相关系统中推广。

    作者:沈启松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传统人工流产术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人工流产术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要求终止早孕患者68例,其中34例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术作为对照组,另34例采用无痛人工流产术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相比于传统人工流产术,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于终止早孕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提高完全流产率、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海英;熊贻海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眼科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眼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眼科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40例,常规组40例,对护理组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围术期基本生命特征、护理总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护理组的住院时间、围术期基本生命特征、护理总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对于眼科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健康的恢复,不良反应的减少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都大有助益。

    作者:李晴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夹热型RVVC的临床治疗验案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 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是指女性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经过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再次出现症状,真菌学检查又呈阳性,且1年内反复发作4次或以上者,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RWC突出的特点是复发率高,具有传染性,因而彻底治愈较难,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妇科炎症。

    作者:马桂元;王学会;率腊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气流受限呈进行性进展,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疾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的发病主要与生物燃料和颗粒物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机制复杂[1]。本文主要阐述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 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瘦素等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颖卉;綦君香;田美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眼压急剧升高,眼睛出现剧烈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视力急剧下降,可仅存光感。因此患者常常表现为较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对护士采取的所有护理措施很排斥,这对手术治疗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人对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恐惧程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彭春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采用随机例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我院给予观察组患儿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给予对照组利巴伟林治疗。记录两组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且观察组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联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