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张新贵;牛靖

关键词:曲美他嗪, 冠状介入, 治疗, 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分析曲美他嗪在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这一时期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后比较这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并且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因此,曲美他嗪在冠状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性。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

    目的对现代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情况深入探讨,了解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方法选择1999年~2014年间关于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核心研究文献及书籍,总结和归纳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情况。结果中医理论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阐述主要有肝肾不足、气血两亏、伏邪致痹及外感风寒湿热;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治和外治。结论目前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包括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上,促进了现代中医技术的发展。

    作者:吴艳兵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叶酸及甲钴胺、维生素B6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补充叶酸(FA)、甲钴胺、维生素B6(VitB6)对高Hcy血症的影响。方法150例伴高Hcy血症的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组(叶酸组);B组(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和对照组。测定血浆Hcy、FA、VitB12、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治疗4w后再次测定血浆Hcy的浓度。结果伴高Hcy血症的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及Hcy、TGF-?1、水平三组间无差异,治疗后,2个治疗组Hcy明显下降。 B组与A组相比,B组降Hcy显著。结论补充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可降低血浆Hcy的水平。

    作者:张巧慧;李平;柳洁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78.0%(<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炎患儿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图拉古丽·吐尔荪;柴素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植入性胎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诊断为胎盘植入的19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经临床和病理证实,CDFI诊断正确14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73.7%。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胎盘植入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在产前诊断尤为重要,可为临床处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姣;陈思佳;张慧;朱冬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分级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脑出血住院患者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共150例,患者接受分级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满意度、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及护理安全。结果分级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脑出血住院患者中应用后,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加强医患沟通的频率、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及治疗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采用分级护理可以对神经外科脑出血的住院患者进行有效、及时的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突发抢救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路径护理对重症脑梗死偏瘫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路径护理对重症脑梗死偏瘫康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6例重症脑梗死偏瘫康复期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8例,一组为对照组,仅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一组为路径组,采用路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实验期限为3个月,实验结束后将两组重症脑梗死偏瘫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路径护理的路径组,其患者在身心康复及综合康复能力上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路径护理可有效缓解重症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已经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关系密切,其中主要包括了院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不显著,且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主要以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降低体重治疗为主,但是这些方法长期疗效前景,治疗预后较差。本文将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起点,分析当前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见的治疗方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王荣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基于工作绩效灰色关联聚类的护士类型划分研究

    目的依据护理工作绩效对护士进行分类研究,为护士类型划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科室2014年4月~7月护理工作绩效评分为原始数据,对绩效评分进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结果当籽i0≥r时,可视所有i个对象归属同一类;当r分别取0.1,0.05和0.03时,可将研究对象分为工作绩效高、中等、低三种类型。结论工作绩效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可对护士进行客观、动态分类,可以促进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为分层管理使用、分类教育培养护士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谢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的实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甲状腺手术患者55例选为对照组,2013年甲状腺手术患者55例选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结果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张继宏;周丽云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不仅保证了导管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晶惠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开展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有无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观察组的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程观察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减少(<0.05),新生儿窒息明显下降(<0.05)。结论对孕产妇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产妇的自我行为,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北下降,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06月~2014年0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拔管时,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麻醉各期观察组MAP均低于对照组(<0.05)。其他各项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急性腹膜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梁建国;李庆和;张涛;张光信;王中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致低血糖1例

    1例23岁男学生因肺炎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1次/d。第3d,患者诉阵发性心悸不适。第9d,患者诉全身疲乏无力,易饥饿,头晕,出汗。第10d,复查空腹血糖3.71 mmol/l,考虑左氧氟沙星导致低血糖反应。立即停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第11d,心悸,乏力消失。复查空腹血糖4.03mmol/l。

    作者:佟颖;梁胜;邱肃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现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纳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纳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2.1%,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73.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8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廖敏姝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19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体会。方法研究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心得,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4月~12月19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术后没有1例发生刀口出血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有6例发生轻微气腹,有2例发生咽部不适,经过精心护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关键。

    作者:徐晓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静脉留置针在ICU病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ICU病房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ICU病房中2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封管方法,总结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结果280例患者中出现留置针脱落20例,皮下血肿10例,液体渗漏15例,导管堵塞8例,静脉炎5例,静脉血栓2例,通过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静脉留置针取代钢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杨玉静;李亚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眼科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的护理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眼科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树立患者接受治疗信心,促进护理关系,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丽丽;马晶;李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烧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各5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护理前院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跃0.05),护理后院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0.05)。结论对烧伤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通过CT诊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梗死CT诊断案例,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在轻度外伤患者检查结果中多表现病灶集中在基底节及其邻近区域,严重病患则集中在基底节、脑叶区域的病灶,以及颅脑受损征象,如果梗死面积较大,则会有脑疝的合并情况,致死率较高;其中病灶边缘清晰者为17例,边缘模糊者为23例;轻度梗死者为42.5%,严重梗死者为57.5%。结论 CT诊断外伤性脑梗死可有效的确定梗死部位和严重程度,操作便捷,有效指导临床治疗进行。

    作者:卯殿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商环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包皮环切术是一种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手术方式。但在长久影响下,主动进行包皮环切术的正常人极少,仅在出现疾病或炎症时,才会有患者进行包皮环切手术。包皮环切手术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有关报道表明男性包皮环切可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风险后,包皮环切术首次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据有关资料表明,虽然WHO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之后将包皮环切视为预防HIV感染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全世界仅六分之一的男性做过包皮环切术。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包皮环切术不能被大部分男性接受,担心影响性能力。而随着包皮环切术的不断进步,这一现象正在逐步改善。本文对传统包皮环切术及商环包皮环切术进行综述,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优势。

    作者:王东朝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