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研究

卯殿杰

关键词:CT, 外伤性脑梗死, 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通过CT诊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梗死CT诊断案例,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在轻度外伤患者检查结果中多表现病灶集中在基底节及其邻近区域,严重病患则集中在基底节、脑叶区域的病灶,以及颅脑受损征象,如果梗死面积较大,则会有脑疝的合并情况,致死率较高;其中病灶边缘清晰者为17例,边缘模糊者为23例;轻度梗死者为42.5%,严重梗死者为57.5%。结论 CT诊断外伤性脑梗死可有效的确定梗死部位和严重程度,操作便捷,有效指导临床治疗进行。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68Ga标记神经内分泌肿瘤受体显像剂回顾与展望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是一组主要来自胃肠道和支气管的罕见肿瘤。随着正电子发射型核素镓-68(68 Ga)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SAs)在临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 ion Tomography,PET)方面的成功运用,68 Ga标记受体显像正在成为NETs富前景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商品化锗-68/镓-68(68 Ge/68 Ga)发生器及68 Ga标记放射性药物自动化合成装置在市场上的稳定提供,将会在临床上成就安全、实用、灵敏而又特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68 Ga标记受体显像。

    作者:张林;杨星;任庆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环节质量控制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士人员从理论基础向临床实践过渡的必经过程,也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而环节质量控制则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相关的教学人员为护士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方法,是确保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述,对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方法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作者:欧阳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肝病患者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慢性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127例慢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乙肝61例、肝硬化47例、肝癌19例,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对照组58例健康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相对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如果以同型半胱氨酸单一指标做标准对慢性肝炎的检出率高达90.6%。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慢性肝炎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检测、监测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吴文俊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DSA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该院接诊的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检查,比较二者诊断动脉瘤的效能以及检出率。结果3D-CTA与2D-DSA特异度相同,二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显著(<0.05),二者各项参数与3D-DSA比较差异显著,3D-DSA的容积再现(VR)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一致;3D-DSA与2D-DSA、3D-DSA(MT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0.05),与3DSA(VR)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3D-CTA(VR)与平板DS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相同,但3D-DSA(VR)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检出率高.诊断效能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卢小文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10月收治的儿童支气管肺炎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静脉组和雾化组,各70例,分别静脉滴注和压缩雾化吸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全部患儿采用抗感染、改善通气、对症治疗等,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组和雾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8.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静脉组和雾化组显效率分别为31.4%和4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跃0.05)。雾化组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跃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结论压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在短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较为安全。

    作者:罗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基层医院孕产妇产前检查指导促进优生优育

    目的研究分析乡镇地区孕妇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孕妇产前检查造成影响的相关原因。方法院本次研究分析以2010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266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现阶段乡镇阶段影响孕妇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妇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均有可能对孕妇的产前检查行为造成影响。结论妇产科的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孕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孕期女性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提高新生儿质量,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李笑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人性化护理方案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给予妇科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案,并分析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的护理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给予的护理方式非常满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论人性护理方案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收效显著,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卢卫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浅析新时期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如何准确把握新时期医院发展的特点,做好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让医院档案更好地为临床医疗、医院管理以及社会各界服务。本文就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范围不明、制度不健全、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硬件投入不足、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方法,以供同行及医院管理者参考。

    作者:谢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脊柱外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脊柱外伤患者行CT和MRI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柱不同部位损伤的检出率。结果90例患者经CT检查,检出骨折椎体98个,可清晰辨认骨折线的有93个,辨认率为94.90%。经MRI检出,检出骨折椎体100个,可清晰辨认骨折线的有35个,辨认率为35.00%,MRI显著低于CT的辨认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而通过MRI对软组织、神经根、前/后纵韧带及脊髓损伤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CT和MRI都可以对脊柱外伤情况进行有效诊断,但CT在骨折线的辨别上优势更强,而MRI在空间定位上更为准确,对脊髓损伤情况也有良好的显示,两种诊断方法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为脊柱外伤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曹越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良肢位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自制材料的运用,观察良肢位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患者在年龄、性别、教育文化背景、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肢体偏瘫部位等无显著性差异。采取随机分组法对3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用自制的各种枕头形状为患者摆放良肢位,有针对性地一对一讲解指导良肢位摆放的注意事项及作用,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经过1个月的观察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韦艳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社区医院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社区医院内高血压患者控制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本社区医院临床高血压患者资料,共计144例,对患者做全方位抽样调查,结合高血压评测问卷针对社区医院的高血压患者控制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做接下来的调查,调查内容包含经济,文化,血脂,慢性合并症,药物依从性,高血压遗传情况,体重指数,血压,病程,盐摄入等。结果144例患者中,控制良好39例,控制不好105例,控制率27.08%。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将控制良好作为实验组,控制不好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血压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高血压病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多发,血压病控制率同生活习性,盐摄入,经济,慢性合并症,药物依从性,遗传情况与体重指数等息息相关。参照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治方法,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意义深远,临床医学上应当得到大力推广。

    作者:朱正一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观察选择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4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随机分组。 C2组(对照组72例)院临床选择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进行治疗。 C1组(观察组72例)院在C2组基础上选择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变化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肺功能变化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0.05)。结论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选择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将患者的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作用有效降低。

    作者:陈芳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探讨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与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与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社区500例年龄小于7岁的儿童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250例,其中对照组不实施计划免疫预防,观察组实施计划免疫预防,观察对比两组儿童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儿童的传染病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儿童免疫规划过程中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但仍存在免疫工作宣传不到位、儿童监护人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结论计划免疫的施行简单有效,且避免了儿童传染病的发生率,重视计划免疫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综合治疗面部皮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在对于面部皮炎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之内接受治疗的面部皮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以及综合组。常规组的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常规的炉甘石洗剂的方法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临床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综合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面部皮炎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形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进一步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几率、满意度、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几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48%),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住院费用(31254.6±325.4)元、住院时间(13.2±7.7)d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并发症几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营;顾翔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小切口阑尾炎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分析及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时间较更短,其术后留痕率为10.00豫、感染率为12.50豫,较对照组的27.50豫、32.50豫而言,相对较低,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阑尾炎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恢复较快,降低感染几率等优势。

    作者:白建斌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妊娠期糖尿病门诊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孕期营养过剩带来孕期体重增长过快过重并发妊娠期糖尿病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虽然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对妊娠期尿病的饮食了解仍是不足的[1]。全球肥胖和糖尿病的持续流行,使得更多育龄妇女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漏诊的2型糖尿病孕妇也可能随之增多。针对这一情况,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对GDM的标准进行了调整,为了加强GDM的管理,一些地区的妇产科开设了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人们迫切需要得到方便可及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康复、社会支持、心理保健等健康服务和指导,而这些孕妇绝大多数可以通过采取医学营养治疗、运动和生活方式的干预策略将孕期血糖控制满意[2]。目前,我国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使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向更加专科化方向发展值得思索和探讨。

    作者:白爱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1例右房下腔静脉肿瘤切除术+全腔子宫切除+右侧卵巢切除+右侧附件肌瘤切除术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肿瘤。子宫肌瘤可独发生也可多处发生,根据肌瘤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类型有: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子宫肌瘤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危害:1感染和化脓2粘连或炎症3肌瘤游。4继发性贫血5不孕或流产6恶性病变。[1]我科2015年2月收治1例例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移行至右房,使患者右房出现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联合妇科给患者行右房下腔静脉肿瘤切除术+全腔子宫切除+右侧卵巢切除+右侧附件肌瘤切除手术综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常用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常用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方法在常规给予胰岛素控糖基础上,将10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格列美脲组;二甲双胍组;安慰剂组。12w为研究周期。在入组及治疗结束时,检测患者骨密度。结果治疗后,各组血糖均出现下降。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与单纯胰岛素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地使骨密度提高,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二甲双胍相比其它药物,其对于骨密度的提高效果佳,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常用口服降糖药,可不同程度提高骨密度,其中以二甲双胍效果佳。

    作者:桂红利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异感法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操作完成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操作完成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阻滞效果的得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传统异感法相比,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显著地缩短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