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体会

彭春梅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 临床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 焦虑, 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 症状, 眼压, 眼睛, 头痛, 疼痛, 视力, 呕吐, 护士, 光感, 恶心, 程度
摘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眼压急剧升高,眼睛出现剧烈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视力急剧下降,可仅存光感。因此患者常常表现为较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对护士采取的所有护理措施很排斥,这对手术治疗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人对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恐惧程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情况。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30例,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尿激酶静脉滴注以及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终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其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患者临床治疗上,采用常规药物和尿激酶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产褥期妇女的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产褥期是指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时间,一般为6w。产褥期内产妇身体的每一个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及乳房有较大的生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产时的疼痛。焦虑,产程中的过度疲劳。以及产后1~2d出现的产后宫缩痛均能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营养摄入,所以很好的调适,即保证了营养平衡搭配,又保障了产褥期妇女身体恢复的需求及乳汁的充足,以便满足婴儿的需求。

    作者:孙秀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两种LCP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与胫骨外侧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内侧远端锁定钢板固定(内侧组40例)和外侧远端锁定钢板固定(外侧组38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75例获随访,时间8~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院内侧组为(124±21.3)d,外侧组为(164±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发生率,内侧组为1例,外侧组为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按Ovadia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院内侧组为(92.3±4.2)分,外侧组为(87.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发症发生情况院切口裂开及感染发生率院内侧组为4,外侧组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内固定变形及断裂院内侧组为0%,外侧组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内侧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较外侧远端锁定钢板,操作损伤小,符合生物力学,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需处理好局部软组织,减少并发症出现。

    作者:谷军;王爱兵;李坤庆;明亮;刘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创造舒适环境、分散注意力、心理干预、家属支持、健康宣教等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正确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以缓解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张秀娟;许应林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6月泌尿外科手术后600例患者用于MEWS评分系统,按照分值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且将MEWS评分与病情转归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608例术后患者中,入住普通病房的351例,入住抢救室的228例,转入ICU的26例,死亡3例。结论 MEWS评分分值越高,术后患者的病情会越严重,病死率会随之增高。

    作者:徐冬梅;太荣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由救护车送入医院的患者40例,均经急诊护理干预,由患者家属送入医院的60例,分别记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治疗期间的窒息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8.6%和88.0%,死亡率分别为1.4%和12.0%,抢救期间的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0%,A组患者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王晓英;胥秋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探讨耳鼻喉急性感染情况及术后疼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芬太尼贴剂以及芬必得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100例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芬必得治疗,经过2w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耳鼻喉急性感染术后疼痛,芬太尼贴剂与芬必得相比,芬必得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且操作方便。

    作者:肖云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核医学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核医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核医学科室接受检查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核医学科检查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核医学科检查时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1.1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进核医学检查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核医学科的护理质量,提高病患满意度。

    作者:万琦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职业防护教育必要性的几点思考

    临床护理人员承担着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中尤其是侵入性操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及组织液,而往往就是如此,患者的分泌物中又含有大量的病原体,由此看来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也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前岩阵地。而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教育实习护生做好职业防护的防护措施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而实习护生作为新近人员对职业防护的措施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同时临床实习是护士进入临床的过度阶段,良好的习惯养成也是护士将来工作的重要学习阶段,如何在临床实习阶段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及职业防护规范化培训是临床管理者、教育者带教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体会到,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的意识,还要在言传身教上下功夫。

    作者:员萍;王晓英;孔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抗痨浓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淋巴结核44例

    目的观察抗痨浓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对44例淋巴结结核患者采用抗痨浓煎剂与西药抗结核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疗程1年。结果有效率100%,能明显缩小肿大淋巴结,并且为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创造条件。结论抗痨浓煎剂联合西药对淋巴结结核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丹;钮晓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外科再造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对手外科再造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手外科再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0例,对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对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的护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在提高病患对护理的认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倪启迪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2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治疗期间经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癌灶并没有出现显著扩增。结论对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让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作者:潘肖铭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心理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中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检查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胃镜检查的患者225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护理)和干预组(120例,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采用心理与行为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的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的满意率和拒检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电子胃镜检查中,实施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完成该检查,同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楚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皮质醇升高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皮质醇升高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从2011年6月~2015年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体检并填写调查表,使用RIA法对血浆皮质醇进行测量,检查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r=0.084,<0.05)。血浆皮质醇升高同糖尿病病程、HbA1c无相关性,同空腹血糖升高有明显相关性。血浆皮质醇升高同HDLC有明显相关性,同CHOL呈正相关。血浆皮质醇升高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提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HPA轴激活同代谢综合征有着密切联系,且血浆皮质醇升高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李志平;马广蕊;王玉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两种不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腿痛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腿痛患者60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自体骨组与融合器组,每组各30例。自体骨组植入自体骨,而融合器组在植入自体骨的基础上,植入合适型号的Cage。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椎体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钉棒无断裂,Cage均无后移、沉陷,椎间隙高度均无明显丢失,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的腰椎JOA评分好转率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融合器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JOA评分好转率均显著优于自体骨组,而随着时间推移治疗组术的腰椎JOA评分好转率逐渐相似,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的腰椎JOA评分好转率均无统计学意义(>0.05)。③患者术中均无合并脑脊液漏,无因手术导致死亡及神经症状加重者。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植入碎骨块)与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植入融合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腿痛均疗效确切,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具体运用。

    作者:孔令磊;肖杰;邹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3月~201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肱骨髓内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状况以及预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0.05),颈干角比较无统计学差距(>0.05);两组患者预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距(>0.05)。结论肱骨髓内钉能有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

    作者:潘仕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异感法进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操作完成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操作完成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阻滞效果的得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传统异感法相比,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显著地缩短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杨世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以“三多一少”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发病人数也日益增多。经观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不仅仅与遗传和肥胖外,还与生活和心理因素紧密相关。因此,其病情控制除需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早期的心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给予疏导,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鲁晨;陈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PACU室护士对患者术后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和分析术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80例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进行了调查,并对80名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在恢复期间的阳性率均显著降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减少术后麻醉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PCI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迷走神经反射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的一种高危并发症,防止发生的关键在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拔鞘管过程中,规范操作,降低术中对患者的各种不必要疼痛刺激。拔鞘管过程中尽量与患者多互动,转移其注意力,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术后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尿潴留等因素对空腔脏器过度扩张的刺激以及血容量不足等诱因,均可避免或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因此,了解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干预是完全可以避免此反应发生的。

    作者:庞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