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治疗脑外科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分析

肖庆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 引流脑脊液, 脑外科手术, 术后切口脑脊液漏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对脑外科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院运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3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脑外科手术治疗并患上术后并发症切口脑脊液漏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治疗方法为分组标准,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运用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术对其中的54例患者进行治疗,一组为对照组,运用漏口旁头皮下引流术对其中的54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相差不大(跃0.05),实验组治疗花费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0.05),且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发生反应的概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05)。结论在进行脑外科手术切口脑脊液漏的治疗中,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的特点,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结合高压氧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联合早期药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后循环缺血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选用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康复科收治资料完整且符合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与对照组各40例。各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差异。两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原则早期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针刺风池穴结合高压氧治疗,1次/d。采用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眩晕症状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sps 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眩晕症状改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尤其针对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张亚娟;秦彦强;张瑞杰;薛桂红;周新闻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铁之缘的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铁之缘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缺铁性贫血的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予以铁之缘片口服,对照组有40例,给予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两组连续用药2w后,复查血红蛋白,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贫血症状与血红蛋白明显改善,对照组贫血症状与血红蛋白大部分改善,但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纳差、恶心、呕吐、口腔铁锈味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其中4例呕吐症状较重未坚持再服而影响疗效。结论铁之缘治疗IDA疗效满意,口感好,小儿易服与于接受,价格低廉,无胃肠道反应,无毒副作用,值得各级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辉;刘红林;赵明波;韩亚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百令胶囊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煤炭工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测试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6例尘肺合并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用百令胶囊,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观察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并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6MWT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且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百令胶囊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提高抵抗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轩杰;哈志云;刘秀芳;李颖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神经外科手术术前皮肤准备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术前科学有效的皮肤准备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分析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皮肤准备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优质皮肤准备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细菌检出率、头皮损伤程度、患者及家属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细菌检出率、头皮损伤程度、患者及家属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等评价指标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优质皮肤准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细菌检出率和头皮损伤程度,提高患者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20例地震致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早期、积极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20例地震致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早期、积极康复护理经验。特别是护士对患者进行早期、积极的康复锻炼和情志护理的作用。方法地震致胸腰段椎体骨折20例,重点是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采取JOA腰痛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评价其治疗前后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评价采用焦虑评分表、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在其治疗前及出院前给予测评。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JOA腰痛评分(8.24±2.28VS16.12±5.44)、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8.88±3.06 VS 26.82±7.9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8.53±8.62VS58.24±38.28)及患者的情志方面(抑郁院41.75±8.53VS25.44±2.10,焦虑院41.63±7.65VS23.06±2.96,社会支持:38.75±7.35VS45.38±4.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的腰部功能明显改善和心理功能恢复较好。结论早期介入对患者进行情志及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残障和有效减少心理疾患,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病程度。

    作者:黄聪;高梦徽;郜娟;黄英;余艳;张兰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7例,随机分成常规组36例,胸腔镜组41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使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92.68%,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常规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一飞;蔡铭;翁鸢;耿纪群;朱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血液净化技术救治重度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技术救治重度农药中毒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39例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方法治疗共115次。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建立中心血管通路,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相应滤器。使用血泵用于驱动血液体外循环。低分子肝素0.2~0.3ml抗凝;治疗血流量80~150ml/min。结果治愈35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89.7%。共发生副反应11次。发生率9.5%。结论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和抢救急性农药中毒是一项确实行之有效的、安全方便的治疗新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而在临床应用中,严密、精心的护理则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陈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80例经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跃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早期宫颈癌患者负面情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夏迪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10月收治的儿童支气管肺炎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静脉组和雾化组,各70例,分别静脉滴注和压缩雾化吸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全部患儿采用抗感染、改善通气、对症治疗等,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组和雾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8.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静脉组和雾化组显效率分别为31.4%和4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跃0.05)。雾化组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跃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结论压缩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在短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较为安全。

    作者:罗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心理干预对中年女性全子宫切除患者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患者经护理方法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00例40~50岁年龄段的中年女性,制定护理计划,术后干预随访。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情绪压抑,生活热情提高,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田甜;孙秀梅;张黎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肝吸虫病早期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肝吸虫病的患者1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反复3次或以上大便华支睾虫卵检查阴性的患者1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肝胆脾胰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肝吸虫病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肝左叶增大;出现肝实质和胆囊改变;肝内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轻度扩张、肝左叶胆管显著。结论超声检查方便、简单,在对肝吸虫病经早期诊断时,可以将超声诊断作为普查手段。

    作者:李秀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以发作性心悸胸闷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1例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作者:常宁;刘安梅;朱良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浅析

    目的浅析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控制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分析12例PICC置管中血栓形成护理中置管前护理、置管后护理、置管后血栓形成护理的详细过程。结果12例血栓形成患者,经过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置管穿刺血管选择与穿刺后专业护理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作者:罗桂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腹泻患儿40例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79%是对照组,总有效率是93%是实验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是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赖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致呃逆的进展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呃逆导致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明显制<;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对恶性肿瘤化疗致呃逆的症状有着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致呃逆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针刺方法对化疗引起的呃逆均具有治疗作用,通过文献综述,认识到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致呃逆症状确实效宏价廉,期望有益于临床应用。

    作者:罗斌;田建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是人的机体在严重创伤的打击下,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进展迅速,及早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作者:陈杨璞;贾国强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普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率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普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得出结论院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患者意外拔管率和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作者:陈武;谭娅;秦春莲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新I期压疮鉴定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2014版《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对指导和规范临床护士判断I期压疮正确率的效果。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对2014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期间申报的I期压疮进行结果分析。其中对照组(2014年9月~12月)院按照《医疗护理常规》第4版中的预防压疮常规实施护理;实验组(2015年1月~4月)院按照2014年出版的《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实施护理。通过专职ET临床诊断,观察两组申报数据的误判率。结果在申报的I期压疮中,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误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压疮的预防与治疗快速参考指南》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申报的I期压疮的误判率,增强临床护士I期压疮鉴定能力,提高压疮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作者:汤利萍;曹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基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安全护理原则,探索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综合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针对高血糖症结合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使用POCT技术检测Hbaic,GSP,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制定管理目标和护理侧略,防止术后感染和各种并发症过早发生。结果围术期血糖管理达标,术后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规范化干预,合理化护理,全面化评估,是稳定可控的高效管理模式。

    作者:赵娜;李亚争;赵建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服务现状以及服务能力,探讨当前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中的问题。方法对我县拥有的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我县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估,主要调查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情况、卫生院科室建设以及设备配备情况。结果我县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差,亟待提高,本科学历工作人员占中医药总人数的5%左右,而高中及以下学历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30%左右。而在这些工作人员中,无职称的或非中医药专业工作人员占工作人员总数的30%,在所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当中,仅有50%的卫生院设有专门的中医科室或中药科室,而中药药房的配备则仅为10%左右。乡镇卫生院中没有配备专门的中医药设备,中医药服务基本建设不足,设备配备不良。在日常治疗中,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的治疗病症,而对妇科常见病的治疗则不足20%,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比例则为10%左右,疾病治疗能力低。所调查的卫生院由于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缺泛,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药科室。结论我县的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较低,需要进行优化和提高。

    作者:严彦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