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预防及护理

陈顺华

关键词:静脉置管, 堵管, 原因分析,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57例手术后经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观察,分析导管堵塞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置管患者导管的护理,掌握预防导管堵塞的方法。结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加强对置管患者及导管的护理,以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PICC门诊护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PICC门诊的开展及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PICC门诊导管维护管理,降低带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4年06月~12月在我院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带管患者出院导管维护回原住院科室进行。实验组100例为2014年10月~2015年04月在PICC门诊进行维护的肿瘤患者。实验组在PICC门诊按护理临床路径的标准,由P ICC门诊专职人员进行导管维护。结论 P ICC门诊的开展及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了带管出院患者的导管维护,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护理专科化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吴江;关琼瑶;陶静楠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兔VX2骨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合穿刺研究的骨肿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VX2肿瘤组织悬液法,超声检查加以验证,建立兔VX2骨肿瘤动物模型,并分别于种植后第1、2、3 w拍摄X线片进一步验证骨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结果成功建立兔VX2骨肿瘤动物模型。结论总结大量经验,兔VX2骨肿瘤动物模型易于建立,适合本课题组后续穿刺研究。

    作者:魏然;赵景新;孔庆柱;金宇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性间隙性血卟啉病1例报告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cute Intermit ent Porphyria,AIP)在血性卟啉病中较为多见,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胆色素原(PBG)脱氨酶(HMB合成酶)活性缺乏所致。起病常在20~40岁,15岁以前和60岁以后极为罕见。男女之比为2:3。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影响治疗。

    作者:段小琼;何文华;唐宁宁;王欣;唐雪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阻石篮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处理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阻石篮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4月485例在我院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资料,比较阻石篮在输尿管上段结石(153例)、中段结石(121例)、下段结石(211例)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85例患者,80例(16.5%)使用了阻石篮,其中上段结石40例、中段结石19例、下段结石21例,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5.0%(38/40)、94.7%(18/19)、100%(24/24),而未使用阻石篮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7.9%(88/113)、85.3%(87/102)、93.7%(178/190),上段结石阻石篮碎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阻石篮有效提高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安全性好,但对于中下段结石并未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者:龚豪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②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症状改善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溟;张晓梅;姜军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门诊部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应对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满足了当前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服务需求,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减轻了住院部医生的负担,方便了患者及时就医。门诊部护理工作的内容是直接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平时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指导,对患者有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释说明,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要有深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有益的医疗工作模式,才能规范护理门诊得的实践,才能更加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刘云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取针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及患者临终阶段应对方式来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SPBS评分(41.81±5.39)显著低于对照组(49.26±6.56)(<0.05);临终关怀阶段配合治疗、社会参与、合理膳食、心态平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等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自我感觉负担,引导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期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肖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心理护理在助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6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0例,参照组采用护理人员随机排班,无亲人陪伴,助产人员很少与产妇交流;观察组在分娩前后有亲人的陪伴,且助产人员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与产妇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参照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结论在产妇分娩前后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保证产妇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做好分娩过程的解释工作,是产妇能够配合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付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必要性进行深入的剖析。方法从我单位近2年来接收过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当中,随机选取67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本组患者,均于入院前接受过本单位实施的院前急救治疗,且所有患者在急救之后,都被送入我市的同一家三甲级医院。然后再将同期送入该三甲级医院接受治疗的5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拿来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本组患者于入院前,均未接受过相应的院前急救治疗。对两组治疗的终效果作出系统性的剖析与对比。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研究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作者:谭华社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乳房分期护理对顺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房分期护理针对顺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产科98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院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对孕妇乳房进行分期护理,将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纯母乳喂养13例(26.5%),纯人工喂养33例(67.3%),混合喂养3例(6.1%);实验组纯母乳喂养28例(57.1%),纯人工喂养19例(38.8%),混合喂养2例(4.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采用乳房分期护理方式对顺产后的母乳喂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减少了乳房并发症,提高了母乳哺养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苏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门诊输液室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182例在门诊输液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101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81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42%。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门诊输液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殷春健;马文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并探讨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我院消化科2014年1月~2012年1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选择62例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内镜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2例,对临床治疗的患者采取紧急护理措施。结果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治疗和急救护理后,59例均治愈,的成功率96%,3例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再出血现象,相应有效的治疗是终出院后。结论使用有效的治疗治疗上消化道患者,给予紧急护理,有效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效果,它是值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邓春秀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清除的作用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清除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在本中心随机选取4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甲状腺旁腺素维持性透析,并且患者病情均已稳定,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HD组及HD+HP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磷及PTH实施测定对比。结果 HD组患者在治疗后,PTH和血清磷均有所下降,PTH清除率为(14.03±2.68)豫,其中PTH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跃0.05),血清磷治疗前后差异显著(<0.05);HD+HP组患者和治疗前相比,PTH及血清磷均有显著下降,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单次治疗PTH清除率为46.33豫。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清除PTH及磷,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清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作者:赵园园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气流受限呈进行性进展,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疾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的发病主要与生物燃料和颗粒物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机制复杂[1]。本文主要阐述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 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瘦素等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颖卉;綦君香;田美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社区开展多方面、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或患者家属(照顾者)的认知度,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裔昭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9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来我院就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49例作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另选取49例作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后的疾病预后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各阶段患病人数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人数更多(<0.05),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不良结局发生率为9.16%,低于对照组的20.40%。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给予全面、到位的临床护理干预,可让患者血压更稳定,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率。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探讨数字化医院中心机房建设

    对数字化医院中心机房建设过程中,关于机房选址、环境与安全、电源管理、避雷设计、消防系统、综合布线等系统设计进行探讨。

    作者:徐瑾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西帕依固龈液应用于急危重症患的口腔护理

    目的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溃疡症状,清除口臭。

    作者:魏凤洁;林芸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68Ga标记神经内分泌肿瘤受体显像剂回顾与展望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是一组主要来自胃肠道和支气管的罕见肿瘤。随着正电子发射型核素镓-68(68 Ga)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SAs)在临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 ion Tomography,PET)方面的成功运用,68 Ga标记受体显像正在成为NETs富前景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商品化锗-68/镓-68(68 Ge/68 Ga)发生器及68 Ga标记放射性药物自动化合成装置在市场上的稳定提供,将会在临床上成就安全、实用、灵敏而又特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68 Ga标记受体显像。

    作者:张林;杨星;任庆余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80例经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跃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早期宫颈癌患者负面情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夏迪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