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结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临床观察

钟晓鸣;古英;王芳

关键词:电针, 结合, 玻璃酸钠, 膝关节腔, 注射方式, 治疗,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总结出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症患者进行电针结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方式的治疗,对长期的电针结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方式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采取对绵阳市中医医院风湿科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要从医院已经确定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所有患者中找到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然后进行不定标准的分组,一部分患者采取电针结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方式治疗方式进行临床观察。另外一部分患者进行常规的消炎类药物进行控制,并且针对关节炎的症状进行止痛的口服药物持续作用。这部分患者还需要采取西药注射的手法,将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临床观察注射。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6例,之后进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观察,并且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的后续成绩,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记录。结果进行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随后能够明显的观察到其中两组采取的治疗效果高于传统治疗手段的组别,而且从后6个月的观察过程中也明显的呈现出较低的复发率。其中两组的值均<0.05。结论根据临床治疗观察,可以发现电针结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方式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后期的复发率有干预作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附2438例临床报告)

    目的:报告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2015年1月2438例微创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介绍手术操作技术与技巧。结果全组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成功2438例,延长切口7例,术中胆道损伤3例,术后肋缘下微痛16例。结论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疤痕小、具有较高美容要求,经济,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乔高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卫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同病情对患者及照顾者采用不同的康复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随机分两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与护理。用洼田氏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患者康复健康教育前后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30d吞咽障碍分级的比较结果双侧检验(<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即康复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有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作者:邹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其中有30例患者继发脑梗死,分析中重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谈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年龄<14岁或>60岁、GCS昏迷评分3~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以及大剂量使用脱水剂均为继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上应当保持积极且高度重视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需要给予必要的预防对策,以减少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颜珂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脏超声医学带教中的实践与思考

    超声医学是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目前在带教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文章结合实践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强对该学科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雄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后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2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实施无功能肾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30例需行肾脏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下进行无功能肾切除术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并且可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

    作者:李凯;谢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文章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列举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等对策,确保院前急救护理准确、及时、安全、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何利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血液科安全输血护理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输血申请单核对、床边采血身份核对、临床输血、护理记录规范性追踪对2014年1月~12月我科366例次输血进行信息化管理。结果通过安全输血的信息化管理,在输血申请单退率,采血、输血身份核对,临床输血过程、通过对护理记录追踪,规范安全输血明显提高。结论运用信息技术在规范安全输血中的管理,保证了身份核对的准确性,使患者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与护理。但也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发挥更大效能。

    作者:吴玉梅;吉承玲;胥红梅;张渝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在普外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普外科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3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278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介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将2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未介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术前后联合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后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时机比例及合理联合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用药天数、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比例,降低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治疗费用。

    作者:俞浩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医学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准确性的高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医院的整体形象都会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当前的临床医学检验中,仍然有很多影响因素以及严重问题,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给患者的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可靠、准确以及及时的临床医学检验报告,本文就对在医学检验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期的完善措施,以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率,提高检验报告的完整性。

    作者:何克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7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对其临床抢救治疗过程加以分析,进一步对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探讨。结果67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63%(50/67),其中有40例患者治疗痊愈,8例患者治疗显效,剩下的2例患者治疗有效。在实施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后,有7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同时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其中1例是灭鼠药中毒,1例是混合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结论重症药物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抢救治疗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方便简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杨光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库拉索芦荟对预防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库拉索芦荟预防鼻咽癌急性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8月于我科就诊的60例需行颈部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放疗开始使用库拉索芦荟保护皮肤,对照组进行常规皮肤护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库拉索芦荟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作者:张婷婷;王文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的策略

    在城市卫生中社区卫生服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区的整体卫生情况都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来实现,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者:章高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STF测试技术在监测全自动器械清洗机清洗效果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提高可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12月的手术室产科包器械300筐,分对照组(加酶常规机洗)、试验1组(酶液预浸泡+加酶常规机洗)、试验2组(酶液预浸泡+不加酶机洗),每组各100筐。结果对照组合格率为93%,实验1组合格率为99%,实验2组合格率为86%,三者差异有显著性(2=312,<0.05)。结论多酶清洗液浸泡后再行全自动清洗机常规清洗能显著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STF测试技术能有效监测全自动器械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王红娣;钱玲玲;张海英;张轶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PICCO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PICCO血液动力学监测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连续心排出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出量联合应用技术,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单、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我科2012年5月开展了该项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云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应用写作水平

    《应用写作》是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为突出应用写作的实用性,探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采用比较教学、案例教学、文学陶冶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使《应用写作》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应用写作水平和学业目标的达成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吴燕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护理后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5例患者在经过综合护理之后,治愈6例,有效8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随访3个月后,复发患者2例,复发率为13.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并且减少了死亡病例,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高红喜;杨小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全喉切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全喉切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喉切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时间为4周;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家庭随访,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入院时)和干预后(随访结束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知识水平的差异。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ES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说明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随访结束后,实验组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ESC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全喉切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王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

    通过对我科近年来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发生原因和具体的处理对策并加以改进。只有不断的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才能够更好的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并能预见性的观察到各类安全隐患,从而能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李银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倍他乐克、双克、通心络等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稳心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0 d作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降低明显,临床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常规用药治疗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陈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picco导管在icu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观察picco导管在icu危重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8例。给两组icu危重患者,都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再联合picco导管针对性的护理,测评icu危重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icu危重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程度是92.86%,高于对照组icu危重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程度71.43%(<0.05)。结论将picco导管应用于icu危重患者中,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还能获得患者家属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从而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李英;戴雯雯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