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芳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胆囊息肉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息肉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例诊断,炎症性息肉45例,胆固醇性息肉19例,腺瘤性息肉8例,腺肌瘤4例,胆囊腺癌2例。除2例胆囊腺癌外,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管损伤、腹腔积液、出血及胰腺炎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发现息肉复发及癌变病例,本组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疾病效果显著,术中需明确辨认病变组织,严格操作手法,避免伤害邻近器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曾方泽;马真荣;李文乾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注意事项,并探讨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就诊于我院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所采用护理措施的差异进行随机的分组:干预组、常规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通过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住院时间、症状出现至确诊的时间等。结果经不同护理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常规组(<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出现至确诊的时间均较常规组显著缩短(<0.05)。结论在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护理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积极的应用。
作者:刘文银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比较老年患者静脉抽血拔针后三种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39例门诊体检抽血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13例。 A组患者抽血拔针后采用自粘压脉带按压法,B组由护士采用三指并排横向按压法,C组由本人采用常规按压法。结果三种方法按压效果比较,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粘压脉带按压法有效地减少了静脉抽血拔针后出血、皮下血肿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且省时省力。
作者:高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电子病案系统对病案质量的影响,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根据质控医师对医院病案的定期检查,应用SAS软件,对我院两个临床科室的病案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电子病案实施初期,医院病案缺陷率增高,这可能与格式问题、内容问题等因素有关。与上半年相比,2014年下半年门诊部综合病区及康复病区的电子病案缺陷率均明显降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病案有助于提高医院病案质量,但仍需要不断完善制度管理、提高医师素质及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优化电子病案系统,降低病案缺陷率。
作者:吴锡蓉;张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疗效和满意度的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注重对患者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白芸;丁惠芬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患者施以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住院干预的112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红皮病型银屑病护理服务内容,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项目基础之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红皮病型银屑病病例干预后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红皮病型银屑病病例干预后焦虑抑郁评价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入选观察对象,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提高护理对象满意率方面优势明显。
作者:彭清云 刊期: 2015年第41期
21世纪,口腔正畸成为口腔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医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为口腔正畸诊断带来了新的发展成果。计算机辅助口腔正畸系统包括:运用快速成型或热成型技术制造透明牙套矫正器的牙套制作子系统;自动生成牙齿矫治步骤数字模型的牙套智能建模子系统等,本文主要以计算机辅助口腔正畸诊断研究为主要研究点。
作者:丁凯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运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得出此种疗法对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其终目的是提高中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愈率,并帮助其更好的康复,并为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100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对其进行观察和实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实验组成员使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成员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和观察,然后将两组成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对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测量,后得出相关结论。结论据调查表明,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于改善中风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障碍具有显著功效,同时改善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带来的生活不便,并提高其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泓;张昭;王思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促进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痊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后期病情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比较可行的,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还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优化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护理效果相对来说是比较明显的。
作者:荆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门诊在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0例患者,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在对照组中给予一般性护理,进而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效果,并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这对于树立良好的医疗品牌形象有积极意义,在门诊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月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金梦贤(1921~1998),原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和平区分会理事长,天津市和平康复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推选为全国五百名培养继承人的老中医专家之一。
作者:葛立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普拉提康复法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术后康复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普拉提康复及传统康复方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Har is评分与RM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同时并发症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普拉提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疗效明显。
作者:马坤;黄丽钦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X线和CT对螺旋形胫骨骨折的诊断对比。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4年笔者医院的后确诊为螺旋形胫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均有X线和CT检查报告,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分组分析。结果CT检查对螺旋形胫骨骨折的诊断率是,X线是;二者比较P<0.05。结论 CT检查对螺旋形胫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
作者:黄锟;姚军;胡建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针灸理疗在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及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0年1月~2014年10月因脑梗塞或脑出血住院治疗后处于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3例,对照组恢复期仅给予一般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与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即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瘫痪肢体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出院6个月随访复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瘫痪肢体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物理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后遗症瘫痪肢体活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段圣德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在烧伤患者换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氯胺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联合氯胺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血压和心理在给药前、给要后、换药结束后20 min有明显的升高,而试验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实验组患者在呕吐、神经精神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而言,给予右美托咪啶联合氯胺酮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患者呼吸循环造成的不良影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0例脊柱转移癌的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管理,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心理营养支持,术中严密监测灌注剂在注射过程中的渗漏现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患者肢体活动,术后严密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康复训练和防护宣教。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12h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脊柱转移癌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特点,而规范、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浴;陈剑;任炳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作者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31例。骨折按AO分型,A1院11例;A2院13例;A3院7例。术中通过牵引床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股骨近端外侧切口放置钢板,术后常规使用CPM辅助功能锻炼,结果全组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全组病例无切口感染,1例发生骨折移位,经再手术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按黄公怡[1]的治疗评价院优18例,良12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残留溶剂。方法用聚乙二醇20M(或极性相近)作为固定相的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为210℃;在柱温40℃保持7min,然后以每分钟10℃升温至150℃,维持4min;载气院氮气。结果被测物质丙酮、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三氯甲烷、吡啶的六种溶剂均能得到很好的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与定量限均符合要求,平均回收率介于98%~106%,大RSD为2.61%。结论该法能够准确测出甲磺酸伊马替尼原料药中的残留溶剂。
作者:陈刚胜;王春玲;王翠玲;金爱民;张燕霞;沈洁;张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间隔时间对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愿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180例,平均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分别予以米非司酮50mg口服,2次/d,连续服用2d后,分别间隔12h、24h及48h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三组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及C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1.7%和93.3%,两组差异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0.05)。三组病例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给药间隔缩短至24h给药为适宜。
作者:朱允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为以后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2例患者肌钙蛋白、心肌酶等各项指标均回复正常,治愈率为59.5%,有3例患者遗留偶发房性早搏,6例遗留偶发室性早搏,1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治愈有效率为86.5%,其他5例患者死亡。结论对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做好早期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救治措施很重要。
作者:艾剑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