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抑郁症影响的研究

严卫青

关键词:优质护理院母婴分离, 产后, 抑郁症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患者88例,将其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患者4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两组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产后的抑郁症情况。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评价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内科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片0.25~10mg,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至少200mg,1次/d,维持4w。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心室率控制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胺碘酮组高于比索洛尔组。结论比索洛尔治疗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具有良好的疗效,副反应少,是控制心衰合并房颤常规的优化的一线用药。

    作者:王琴;袁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离子导入治疗附件炎引起不孕症的护理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离子导入法治疗附件炎引起的不孕症疗效,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附件炎引起的不孕症患者5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湿敷电光离子进行导入治疗。并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药口服治疗效果单薄,中西医结合例子导入治疗方法治疗附件炎引起的不孕症效果显著,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的效果和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的效果和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其近期疗效及可行性。结果有3例中转开腹手术,每例平均清扫淋巴结(16.7±2.4)枚;平均近残端距肿瘤边缘长度为(7.6±1.2)cm,远端平均距离为(5.5±0.4)cm;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0.5)d;下床活动时间(4.1±0.7)d;进流质饮食时间平均(4.7±0.8)。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具有良好近期效果,其其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手术指证,并加强远期疗效的观察。

    作者:龙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农村高血压防治干预措施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防治干预效果与对策。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0月来自农村地区的13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访调查,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记录,在患者血压常规控制基础上,对患者全面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高血压防治干预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疾病的危害性。通过防治干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降低,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0.05。结论在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干预,可扩大疾病知识普及率,为患者良好预后提供有效指导。

    作者:万象;陈晓峰;谢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导致分泌性中耳炎1例

    患者女,43岁,因左侧鼻塞、脓涕伴头痛6个月于2014年3月13日收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入院常规专科检查:双侧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鼓膜活动度好;左侧鼻腔中鼻道可见半透明息肉样新生物,周边可见脓性分泌物。入院诊断: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输血前四项化验未见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胸片、腹部彩超未见异常。鼻内镜检查:鼻腔粘膜充血,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稍大,右侧中鼻道未见明显新生物及分泌物,左侧中鼻道可见半透明息肉样新生物,周边可见脓性分泌物,鼻咽部粘膜光滑,吞咽时双侧咽鼓管咽口成倒三角形开放良好。鼻窦CT:左侧鼻腔低密度影,左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可见低密度影填充。于3月16日行全麻下鼻内镜动力系统等离子左侧鼻腔息肉切除、左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术后左侧鼻腔术区填塞纳吸棉一根,术后第3d第一次行鼻内镜下术腔清理,清理后鼻腔通气尚可,术腔粘膜轻度肿胀,予加用鼻喷激素,并予鼻腔冲洗治疗(使用欣鼻洗鼻器)。术后1w再次鼻内镜下鼻腔清理后出院,出院后嘱继续外用鼻喷激素、鼻腔冲洗治疗。

    作者:韩倩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细节护理彰显手术室优质护理品质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实施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7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75例患者则实施综合性的细节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细节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实验组患者采用了细节护理方法,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显著降低,临床上有显著效果,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值得推广。

    作者:莫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健康体检采血时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健康体检采血时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现采血问题的几率,总结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护理对策。结果300例患者共有35例(11.67%)患者出现问题,分别为晕针11例、标本溶血7例、静脉炎7例、血流不畅10例;观察组患者出现采血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体检采血时容易出现晕针、标本溶血、静脉炎和血流不畅等问题,护理人员采取防治结合的护理措施,避免和解决问题。

    作者:叶春燕;王旦;陈慧慧;齐莉;张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吸入麻醉药对脑缺血脑保护的实验研究进展

    J藻灶灶蚤灶早泽在1960年首先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它是指组织器官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心力衰竭、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合并低血压均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并造成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几乎所有的病例均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加强手术前期的脑保护已被众多麻醉医师所关注。自Murry等[1]1986年发现心肌缺血预处理现象以来,人们对缺血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脑缺血耐受的发现为人们对脑缺血防治的认识开辟了新的领域。在20世纪70~80年代中,Michenfelder等的研究结果推测异氟醚可以提供有限程度的脑保护。近10年来,许多学者运用短暂局灶性和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对吸入麻醉药的脑保护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证实吸入性麻醉药如氟烷、异氟醚、地氟醚等有脑保护作用,目前认为吸入麻醉药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主要是:降低脑代谢率;抗氧化作用;抑制活性氧自由基表达;抑制NMDA受体和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去极化;降低NMDA通道开放频率和时间,减少钙离子内流;延迟神经元凋亡等。其机制有多因素参与,错综复杂,其细胞凋亡机制越来越受广大学者的重视。

    作者:杨娟;角述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8例接受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发现盆腔病变82例,宫腔镜发现宫腔病变28例,根据不同病变行相应的手术治疗。43例患者,共计86条输卵管,HSG与腹腔镜结果相符49条,总符合率57.0豫。98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38例受孕,妊娠率为38.8豫。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可以明确女性不孕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诊治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宏锋;袁亚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妇科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妇科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卵巢囊肿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3例患者,观察组妇科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实行全面护理,对照组妇科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5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对照组5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40%,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妇科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全面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能减轻和缓解患者在治疗时的痛苦,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减少患者在治疗时期的费用。

    作者:彭虹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机械通气管路中冷凝水回收处理的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现状,对呼吸机螺纹管中冷凝水回收处理的现状进行总结,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王小利;刘采;李燕;槐卉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肺心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肺心病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放置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另选取60例作为对照组不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金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产后出血进行总结,就产后出血如何预防、如何监测以及如何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45例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针对这4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如存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则容易导致产妇在产后出现大出血。结论由于产后出血容易造成产妇死亡,因此,如何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检测以及在发生产后出血后的急救和护理措施都至关重要。

    作者:李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与研究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其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并且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2014年1月~12月手术室安全管理活动中建立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而2013年1月~12月并没有建立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以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以及医疗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7.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87.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对于医院的发展以及提高本院形象品牌指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值得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罗逢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目的总结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寻找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37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以氨磺必利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而37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以利培酮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等基本信息。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0.05)。结论临床上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较为显著,除了可以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效率之外,还具有副作用小等临床优势,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杨保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TCD治疗肝癌并发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目的分析对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肝癌并发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肝癌并发阻塞性黄疸患者,均接受PTCD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字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PTCD治疗肝癌并发阻塞性黄疸围手术期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症状消退,增进护患关系,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陈业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针刀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针刀闭合术治疗,观察即刻止痛疗效、远期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即刻止痛有效率94.17%(113/120);远期有效率100%(120/120)。无1例复发现象。结论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有助于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兴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单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联合使用硫辛酸和前列地尔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w。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豫和62.50豫,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周围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

    作者:马金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的MRI评价

    目的探讨MRI检查结果是否能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分析我院35例患者74节椎体转移瘤并采用PVP治疗的临床医学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疼痛模拟评分(VAS)。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A组病灶完全消失并连续12w为完全缓解;B组病灶出现骨化或肿瘤体积缩小,无新转移灶出现并连续保持12w为部分缓解;C组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反映病灶扩大,表示无效。然后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2w疼痛缓解程度。结果三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C组疼痛缓解不明显,A组比B组疼痛缓解程度大。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VP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MRI检查能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PVP术后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评价。

    作者:李杰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中应用抽吸导管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9例,将其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A组)及常规PCI组(B组),比较两组血管TIMI 3级开通率,慢血流及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无复流发生率为4.8%,低于B组25.7%,<0.05,A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B组12.1%,<0.01,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应用组术中ST段回落>5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并能明显降低患者无复流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吴玉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