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目的探讨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心理护理中应用有效的语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而且实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妇产科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给予有效的语言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符永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240例,按照依从性分成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患一般资料、药物因素和治疗因素上的差异。结果24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组100例(41.7%),依从性差组140例(58.3%);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心理状况健康程度、应用药物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疾病知识不了解、心理状况不健康、药物不良反应、自费支付医疗费用是影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0.05)。结论影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较多,在临床实际中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能够取得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1月起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行团队管理模式,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技术操作合理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开展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改善护理人员与病患间的关系,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质量,应用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易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表现及食管癌形成作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胃镜检查确诊的41例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病变转归和病理表现。将随访终止时患者依然是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消失的患者归类于病变稳定组,将随访终止时病变转化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食管癌的患者归类于病变进展组。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结果随访结束时共有10例患者发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食管癌,有31例患者仍然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瘤变消失。病变进展组患者的糜烂型和浅溃疡型的比例显著的高于病变稳定组(<0.05),病变稳定组患者表现为红斑型和隆起型的比例显著的高于病变进展组(<0.05);病变进展组在病变范围≥2.0cm和1.0~2.0cm范围内的比例显著的高于病变稳定组(<0.05),病变稳定组在病变范围≤1.0cm范围内的比例显著的高于病变进展组(<0.05)。结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与食管内镜病变分型和病变范围有关。
作者:谭莫伟;张乐星;黄小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没有彻底根治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治疗主要以皮损恢复为目标,而该病累及周身多个系统,该文阐述了近年来银屑病血液系统研究的进展,包括银屑病对血液系统主要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以及由此产生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学改变和对机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作者:谭忠兵;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综述了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护理进展,主要包括气道湿化的意义、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效果的评价等。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湿化方法和湿化液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作者:王凤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作为一家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医保、工伤保险定点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市智力、精神残疾评定仲裁定点单位,其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医疗、社会、精神心理等多种需求,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过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结合本院基于电子病历的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的实施过程,总结该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体会进行了探讨。
作者:丁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寻找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37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以氨磺必利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而37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以利培酮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等基本信息。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0.05)。结论临床上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较为显著,除了可以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效率之外,还具有副作用小等临床优势,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杨保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患者88例,将其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患者4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两组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产后的抑郁症情况。
作者:严卫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疯牛病(Creutzfeldt-Jakob,简称CJD),是常见的人类阮蛋白病,朊蛋白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朊蛋白所致的散发性CNS变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又缺乏核酸的致病因子引起。分人类朊蛋白病和动物朊蛋白病。人类软蛋白病分:CJD、Kuru病、GSS综合征、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动物朊蛋白病分:羊瘙痒病、传染性水貂脑病、麋鹿&骡鹿慢性消耗病、牛海绵状脑病。主要累及皮质,基底节和脊髓,故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临床上以进行性痴呆,肌阵挛,椎体束或锥体外系损伤症状为主要变现。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发病率为1/100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0岁,是由朊蛋白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疾病[1]。我科2014年11月27日门诊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JD可能)收入院1例患者。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范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防治干预效果与对策。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0月来自农村地区的13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访调查,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记录,在患者血压常规控制基础上,对患者全面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高血压防治干预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疾病的危害性。通过防治干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降低,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0.05。结论在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干预,可扩大疾病知识普及率,为患者良好预后提供有效指导。
作者:万象;陈晓峰;谢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社会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目前主要的治疗为药物治疗,但在急性期,尤其是一些伴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患者,药物往往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近年来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尤其对于拒食拒水、严重自杀观念或行为及木僵的患者效果较好。该治疗较药物治疗,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2],目前被广泛用于精神科临床治疗中,能快速控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临床护理难度。我院已开展此项治疗多年。现将32例接受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邢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针对孕期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本院的所有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120例分娩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床旁护理,观察组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孕妇实行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比较产妇对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的疾病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孕妇的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新生儿的疾病发生率为21.67%,对照组为4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分娩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产妇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降低新生儿的疾病发生率。
作者:杨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食欲素A是下丘脑合成的一种具有重要调节功能的神经肽,对摄食、饮水、生殖系统、睡眠及营养代谢等有调节作用。近年的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缺乏中食欲素可能通过能源/代谢失衡,组织缺氧,系统性炎症和与瘦素失调等多方面影响患者的营养代谢。
作者:洪云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调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时间为1年,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干预期间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糖尿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化检查指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各项生化检查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张敏;李冬东;张钦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2003年,我国护理部结合人力资源部对护士开始实施绩效考评管理,目前已经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量化绩效考评制度,本文则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对目前绩效量化考核在二级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作者:卢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8月,位于我院实施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50例。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产后出血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对照组给产后出血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两组产后出血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不同,且观察组的总满意程度是92.00%,对照组的总满意程度是6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总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故此,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能够增强产妇的健康意识,降低产妇死亡率。
作者:胡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药房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医院药房为患者提供药品及有效的用药指导。然而目前,在药品使用及管理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医院药房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善药房规章制度及管理方法,进而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作者:张颖;马哲;王姝;李松波;富晓楠;滕建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何首乌和夜交藤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何首乌,夜交藤药材质量提供新的方法从而为临床中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将何首乌与夜交藤分别采用甲醇和醋酸乙酯超声处理的方法,将提取液采用HPLC对其进行测定。(HPLC法采用C18色谱柱,同时使用乙腈一0.1%磷酸梯度进行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65和290 nm,体积流量为1ml/min,柱温30℃。结果通过对何首乌、夜交藤药材进行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不同产地的何首乌和夜交藤药材的相似度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组成和质量分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产地之间的药材差异较大。结论通过建立简便、可靠的方法,可对不同产地的何首乌和夜交藤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从而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可以全面有效地控制何首乌药材的内在质量,从而为临床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廖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系统护理措施后对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肢体及语言功能训练、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SCL-90评分得分、干预后QLQ-C30量表症状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系统护理措施后,可使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许雪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