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

刘柳;支亚萍;丁雄英;彭净;岳敏;张婷婷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泵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组(CSII治疗组)、常规静脉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静脉滴注治疗组)和皮下胰岛素泵联合静脉滴$注组(混合治疗组),动态观察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评价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胰岛素泵组在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0.05),三组在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跃0.05),三组均未发生低血糖。结论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能减少胰岛素剂量,其治疗时间相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毒蜂蛰伤患者23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总结23例蜂蛰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探讨毒蛰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毒蜂蛰伤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9月诊治23例毒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因毒蜂蛰伤入院治疗者23例,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22例患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和后遗症,1例患者入院时心跳呼吸骤停,于入院后第7d死亡。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毒蛰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重损害脏器的保护和支持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

    无痛胃镜在我国已具有多年发展历史,其是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应用一定量的镇静剂,使患者的睡眠状态下完成操作,整个过程患者不会感受到痛苦,仅有少量麻醉并发症存在,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欢迎,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3月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52例,本文通过这15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了具体护理方法,总结了无痛胃镜的护理体会,探讨了无痛胃镜检查的优缺点,以期能够在后续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汪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TA辅助中医技能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TA(Teacher As istant)的辅助下组建教学团队,基于教育理论围绕开展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功法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安光辉;张佳;朱慧;项乐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一般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未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98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中,29例出生2h内发病,53例在出生2~6h内发病,其余16例在10d内发病,以出生后2~6h内发病的患儿所占比例高(54.1%)。比较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和健康新生儿的临床一般资料,可见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胎龄在32w及以下、合并宫内窘迫、合并出生窒息、合并羊水吸入、行择期剖宫产、合并感染、胎盘早剥、孕妇合并糖尿病等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很多,要对合并高危因素的胎儿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处理,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惠;沈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重症患儿的药学监护分析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对重症患儿的药学监护方案,并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及分析总结。方法通过临床查房和自身学习,掌握儿童重症疾病的治疗与相关的药物特点,提供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与临床医师共同为患儿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药物及其剂量,给药时间,监测与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积极分析药物失败的原因。结果和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在重症监护室实施药学监护,直接参与重症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促进合理用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张俊琦;李智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湘西地区2004~2013年成人麻疹132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对湘西地区2004~2013年成人麻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当地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4~2013年底于湘西地区就诊的麻疹患者1900例,14岁及以上麻疹患者共157人,特选取其中18岁及以上成人麻疹患者132人,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对该132例麻疹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成人麻疹患者年龄均在18~61岁,平均年龄为(30.02±9.73)岁;农村患者和城镇患者各占65.2%和34.8%;发病时间主要为2~6月份,发病率为72.7%;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疹(100%)、发热(97.7%)、呼吸系统症状(83.3%)、眼部症状(84.8%)、麻疹黏膜斑(59.1%)、消化系统症状(54.5%);出疹主要发生于发热后3~4d,比例为62.9%,平均出疹天数为4.1d;患者中合并心肌炎并肝损伤者占56.1%。结论湘西地区成人麻疹多发于2~6月,4~6月为高峰,主要表现出疹、发热、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常合并严重并发症为麻疹型肝炎,心肌炎,肺炎等,临床上应根据其发病特点进行防治。

    作者:张炜;姚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治疗效果和佳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佳的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5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宫外孕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应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气管内插管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采用喉罩麻醉方式对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药物应用前后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出现麻醉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术后呼之睁眼时间、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外孕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喉罩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向云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全程的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意义,从而指导护理人员对癌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心理评估,系统分析,制定相应的全程心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出院时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在实施系统全程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SF-36)和(SCL-90)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实施系统、全程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谷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碘酮治疗室性心率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研究胺碘酮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室性心率失常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药物、常规治疗药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碘酮治疗方案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药物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8%,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室性心率失常治疗活动中,碘酮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彭喜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两种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数据差异显著,<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立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1例复合伤致多器官外露患者的手术救治配合体会

    复合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力的作用下,人体相继或同时遭受到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创伤,伤情重、失血量大,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切割机致腹部开放性损伤、多器官内脏外露者在临床较少见,我院于2014年12月救治了1例腹部切割伤致多器官内脏外露的多发伤患者,如此危重的手术对我们的护理配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经紧急抢救手术治疗和成功的护理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下一步治疗,现将手术抢救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艳;丁宁;曹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实训教学的应用体会

    针对现今诊断学基础教学中所面临的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热情不高、诊断思路欠缺等问题,将实训教学引入其中,运用模拟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思路训练及病历书写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提高了临床基本技能,熟悉了诊疗流程,培养了临床思维。

    作者:张剑鹏;李孟魁;蒋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致死率、致残率高的一种损伤,其预后对于病患的生命安全而言极为重要。颅脑损伤病患随时都存在着生命危险,在其治疗中应确保的是呼吸道的畅通无阻。对于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中的病患,则需对其实行气管切开处理[1]。如果在相关护理中存在失误,则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患,对其实行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景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为评价我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建立标准化试卷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72.7分,试卷整体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信度良好。容易题比重过大,应该增加中等难度题及较难题所占比例。

    作者:王宏娟;徐世明;王凡;古同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放疗后的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8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12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分析其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因素,并针对性地对该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DS评分(Self-rating Depres ion Scale)、PSQI评分(Pit 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均显著低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睡眠不良例数明显少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容易出现障碍,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外周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介绍了外周动脉疾病特点及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法。其中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得到广泛的肯定,但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愈后。本文简述了支架内血栓的分期,分析了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提出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垠均;任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颈肩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颈肩痛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62例在我院于近1年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传统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应用于研究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颈肩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采取改变体位,调整气腹压力、持续吸氧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颈肩痛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祝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疗效确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0.05)。对照组典型症状人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0.05),两组间进行对比发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单纯的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如奥美拉唑联合中药组方治疗,该联合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干部保健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和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1)。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有效通过生活、饮食等方面干预血压升高,对延缓患者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减少血压升高入院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