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的预测价值

王晓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红细胞分布宽度, 冠状动脉病变,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孕悦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同时分析RDW与冠脉病变的相互关系。方法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0个月内有无并发症(新发症状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心肌缺血)分为心肌梗死并发症组(A组)和单纯心肌梗死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红细胞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肾功能、血脂、心脏彩超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蕴燥早蚤泽贼蚤糟回归分析。同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左主干及三支病变组,将三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比较。结论入院时砸阅宰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并发症的独立预测指标。RDW值对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高水平RDW值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RDW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是高RDW水平的AMI行PCI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机制之一。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急诊科1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相关护理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脑出血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邱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20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在深入地分析该病症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多有孤独、自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障碍,对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苗春艳;于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后方韧带复合体(PLC)主要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本文对胸腰椎骨折中PLC损伤与脊柱稳定性的关系、影像学评估及其在制定手术决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谭富强;刘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儿阑尾炎术后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小儿阑尾炎术后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所分的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通过对小儿阑尾炎术后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量推广。

    作者:赵彩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的运用

    基础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中主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对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用创新思维解决护理中的问题的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改善教育方法,培养现代化护理人才成为护理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行动指导教学的作用。

    作者:何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百令胶囊治疗顺铂导致肾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百令胶囊治疗顺铂导致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顺铂导致肾损伤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4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进行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具体症状的改善情况[1]。结果根据试验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肌酐(92.32±9.98)μmol/L、尿素氮(4.52±0.6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122.02±24.98)μmol/L、尿素氮(9.65±0.73)μmol/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0.05)。结论试验组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百令胶囊治疗顺铂导致肾损伤相对于对照组单纯的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临床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侯波;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出现阻塞或者狭窄而导致的心肌血氧或缺血而导致的心脏病。而糖尿病对于冠心病来说则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主要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护理工作中应该进行格外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生理-心理-社会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先进的一种更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适合的。

    作者:徐丽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病及性病的应用进展

    光动力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肿瘤消融技术,疗效较好。光动力疗法包括光动力诊断及光动力治疗,已在许多领域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其中一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许多专家在不断地尝试拓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范围。局部光动力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和美容效果好的优点,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病毒疣、皮肤肿瘤及其他一些炎症性皮肤病等。本文就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等予以综述。

    作者:徐敏;乔亮;田润丽;康艳霞;梁秀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克霉唑阴道片和乳酸杆菌胶囊对妊娠合并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变化的影响

    目的:对比克霉唑阴道片和乳酸杆菌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阴道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克霉唑组和乳酸杆菌组,各55例,克霉唑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乳酸杆菌组给予乳酸杆菌胶囊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治疗前阴道pH值变化情况。结果克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高于乳酸杆菌组的83.6%(<0.05);克霉唑组患者瘙痒、疼痛、烧灼感、白带异常、异常分泌物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优于乳酸杆菌组(<0.05);治疗后,克霉唑组阴道pH值为(3.7±0.7),低于乳酸杆菌组的(4.0±0.5)<0.05)。结论 pH值可作为孕期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辅助诊断指标,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合并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阴道pH值,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赖足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中心血站静脉采血的2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我站自制问卷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采血人员主要表现为潜在紧张心理,占73.0%,另包括烦躁不安、焦虑、恐惧、极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结论针对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缓解采血人员紧张心理,减轻疼痛,提高静脉采血护理质量。

    作者:穆华;李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住院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A组)和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组(B组),干预2 w后、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便秘的治疗效果、胃动素含量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干预2w后及1个月后,B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均优于A组,B组患儿的胃动素含量高于A组,B组患儿便秘的复发率低于A组患儿,<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可以提高脑瘫患儿便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年春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氧化应激、自身免疫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医疗费用耗损大和致生产力丧失的疾病。主要致病机制是吸入有害颗粒和气体引起增强的持续的异常炎症反应,吸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氧化应激、自身免疫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秦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手足口病的医院内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现状

    手足口病患儿从消毒隔离、皮肤黏膜、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用药、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手足口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借鉴,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OEM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POEMS综合征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极易误诊误治,及早诊断、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报道1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孙丽敏;曹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目的:讨论多位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的经验,根据医师的临床反馈,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和讨论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法术前行CT检查准备及心理干预,术后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做好基础护理等。结果本组病例均取得功能良好的恢复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5例,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及护理,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0.05),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作者:聂艳;曹辉;秦晓晓;韩雅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索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上的实际应用和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人,其中针对对照组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临床差异性、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骨科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郝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ICU患者家属焦虑症状中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相关护理效果,探讨一个较好的护理方案。方法对收集的47例ICU患者家属的病心理焦虑程度进行记录,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结果心理治疗是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案例所有家属的焦虑症状都取得明显好转治。结论应结合ICU患者家属心理焦虑的程度适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以尽快缓解家属的焦虑症状,同时也可以维持长期疗效,还要着重解决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这样对ICU患者的康复也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3~2014年收治的12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护士从入院起对其进行详细评估,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肺结核的康复。

    作者:周黎红;姚灵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于本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1d、3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兰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