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红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基层卫生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卫生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活动前我卫生院收纳13425例患者,741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52%,患者中382例为呼吸道感染,占2.85%;循证护理服务后卫生院共收纳11268例患者,252例发生感染,占2.24%(<0.05)。结论基层卫生院感染率相对较高,临床上采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王斌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降低患者不适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104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脑挫裂伤体积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体积≤50ml,研究组52例患者体积跃50ml,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予以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OC评分及临床结局。结果对照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临床结局比较差异不明显(跃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后GOS评分(3.97±0.24)分高于非手术治疗后(2.85±0.22)分,残疾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手术(<0.05)。结论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临床及CT变化予以调整,对病情较重或病情加重予以急诊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福增;孙新国;李光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一般女性在50岁左右月经会永久性的停止,暖巢功能也会开始衰退,在医学上将这个时期称为绝经期,此后雌激素分泌量激素下降,引起妇女各个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严重的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妇女有1/3的时间是处在绝经期,在此期间妇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老年痴呆等发病率显著增加,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妇女生理和心理以及病理变化对之后的健康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为了改善绝经期后不良症状和体征,进一步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激素替代疗法应用而生[1]。以下对激素替代疗法的治疗进展进一步研究,为今后治疗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孙秀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本文综述了水胶体敷料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水胶体敷料在湿性愈合原理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伤口敷料。此类敷料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敷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新型敷料所提供的密闭环境能够有效保留伤口渗液,提供伤口快速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应用于各期压疮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率82.4-100%。胶体敷料可促进上皮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局部低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缺氧症状,加快渗液的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所以防止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对于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特别是PICC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近年来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急性皮肤挫擦伤,湿疹患者,在小儿皮牵引及颈托的应用及气管切开护理中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会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共40只眼,行周边视网膜切开术及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患者视网膜复位、视功能情况。结果术中视网膜复位率达100%,术后1 w复位率为95%;随访1年后,复位率为87.5%;术后1 w,视力增加19只眼,达47.5%,视力≥0.01有4只眼,好视力为0.02;随访1年,视力增加者22只眼,达到55%,视力≥0.01有6只眼,好视力为0.03。结论视网膜切开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江承天;曾树森;吴春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3.3%(42/45),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0.0%(36/4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结论通过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桃花;林海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了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护理。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124例,发生率为2.58%。其中导致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5%,胎盘因素占15.32%,软产道损伤占8.88%,凝血功能占0.80%。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积极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江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利用中药口服兼灌肠结合骶前封闭疗法治疗放射性肠炎,反映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出结论。方法选取120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骶前封闭疗法组,中药兼灌肠组,及中药口服兼灌肠结合骶前封闭疗法实验组,四组患者每组30例。所有病例按照血压下降率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作为评估。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症状率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骶前封闭疗法症状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中药口服兼灌肠实验组血压下降率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中药口服兼灌肠结合骶前封闭疗法实验组血压下降率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利用中药口服兼灌肠结合骶前封闭疗法的方法对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方盛华;陈艳贞;王碧荣;邓旭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尽管近来在化疗药上取的了很多进步,但是对于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治疗预后仍然很差,就过去20年而言,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进行手术切除为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它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同时术后的患者显示出了长期的治疗效果,而CT,PET,MRI在探查大的肝转移瘤上有相似的敏感性,然而MRI更擅于探知厘米级以下的肝转移灶,特别是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结合时效果更显著[1]。
作者:黄飞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小儿阑尾炎术后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所分的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通过对小儿阑尾炎术后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量推广。
作者:赵彩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其中重症肺炎组29例、普通肺炎组31例,进行PSI评分;然后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中PCT及CRP水平进行分析,并研究PCT、CRP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间PCT、CR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PCT、CRP与PS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随病情加重,PCT、CRP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可作为PSI评分的补充,而PCT可以更好的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
作者:邱鸣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妊娠结局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在血压方面,实验组的血压改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0.05);在妊娠结局方面,实验组孕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孕妇的血压及并发症,同时,大大减少胎儿发生宫内窒息及窘迫的概率,充分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杨绍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朱小梅;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断肠草又名钩吻,是一种毒性极强的中草药,中毒时主要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如抢救不及时,患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我科成功救治了1例断肠草中毒致呼吸骤停的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文斋;张婷;钟德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左侧鼻塞、脓涕伴头痛6个月于2014年3月13日收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入院常规专科检查:双侧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鼓膜活动度好;左侧鼻腔中鼻道可见半透明息肉样新生物,周边可见脓性分泌物。入院诊断: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输血前四项化验未见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胸片、腹部彩超未见异常。鼻内镜检查:鼻腔粘膜充血,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稍大,右侧中鼻道未见明显新生物及分泌物,左侧中鼻道可见半透明息肉样新生物,周边可见脓性分泌物,鼻咽部粘膜光滑,吞咽时双侧咽鼓管咽口成倒三角形开放良好。鼻窦CT:左侧鼻腔低密度影,左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可见低密度影填充。于3月16日行全麻下鼻内镜动力系统等离子左侧鼻腔息肉切除、左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术后左侧鼻腔术区填塞纳吸棉一根,术后第3d第一次行鼻内镜下术腔清理,清理后鼻腔通气尚可。术后1w再次鼻内镜下鼻腔清理后出院,出院后嘱继续外用鼻喷激素、鼻腔冲洗治疗。
作者:韩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19例先天愚型伴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围术期护理的探讨,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例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均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总结对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9例患儿经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为100%。无1例患儿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胸闷、胸痛,19例患儿术后3~5d复查心脏彩超发现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结论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咏梅;梁青龙;刘然;冯琳;罗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并发症情况,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心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28例,有效26例,10例出现并发症情况,总有效率为84.38豫;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33例,有效30例,1例出现并发症情况,总有效率为98.44豫。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为(70.26±4.78)分,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为(92.37±6.54)分,<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并发症情况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常见的病症,但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在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比较两药物对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58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29例。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0.75 mg/kg,舒芬太尼组以舒芬太尼1μg/kg快速诱导,以0.2μg/kg/h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患儿镇静、躁动和镇痛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拔管时、拔管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舒芬太尼组低(<0.05);右美托咪啶组Ramsay镇静评分高、躁动评分低FLACC镇痛评分明显降低,与舒芬太尼组比较(<0.05);右美托咪啶组苏醒快,拔管时间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适用于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可提高术后麻醉恢复质量。
作者:吴加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希罗达或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在晚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64例晚期胃癌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n=32)、B组(n=32例)。 A组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希罗达治疗,B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6.88%(15/3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A组的粒细胞减少率、血红蛋白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恶心和呕吐率、肝功能损伤率、手足综合征率、脱发率和肾功能损害率分别与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腹泻概率为46.9%,高于B组的6.3%(<0.05);B组外周神经毒性率为3.1%,显著高于A组的34.4%(>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相当,治疗效果满意,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郎松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