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动脉化疗研究

张蕾;徐丛剑;姜桦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 肿瘤化学治疗, 发病年龄, 动脉化疗, 基础与临床研究, 亚临床转移灶, 急性出血期, 综合治疗,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控制肿瘤, 辅助化疗, 放疗前, 中晚期, 原发灶, 生存率, 三角区, 淋巴结, 复发性, 发病率
摘要: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存在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低龄化的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为52.2岁[1],但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的提高[2],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手术治疗和放疗是传统的治疗手段,针对的是宫颈原发灶、宫旁三角区和区域淋巴结的治疗,不能控制肿瘤周边肉眼看不到的亚临床转移灶。近年来,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迅速发展,宫颈癌的化学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动脉化疗作为综合治疗宫颈癌的手段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宫颈癌手术和放疗前的辅助化疗、宫颈癌急性出血期的止血及中晚期、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作为一项新的有效治疗宫颈癌的手段,宫颈癌的动脉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压疮的防治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组建压疮监控管理小组和制定管理流程,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并进行患者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I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8%,而对照组,共发生压疮13例,发生率为23.6%,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8.2%,对照组满意度为7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配合规范的压疮管理制度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危重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周挺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索鞘膜腔内结石1例报告

    目的:学习与探讨精索鞘膜腔内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作者收治一例精索鞘膜腔内结石患者,行左侧睾丸鞘膜翻转术同时行右侧腹股沟区探查,并手术治疗。结果治愈出院,6个月后随访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精索鞘膜腔内结石效果显著。

    作者:李思强;杨应雄;曹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我院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2013年06月~2014年07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部首次诊断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给予冠心病药物和健康教育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训练干预(有氧运动)。分别观察干预2个月后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运动干预2个月后,B组患者Zung焦虑抑郁评分较2个月前明显降低,两组间相比,B组患者2个月后的Zung焦虑抑郁评分较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周娜;张丽文;冯震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

    目的:对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的临床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纳入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检查,确认无相关疾病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进行干预指导,一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情况。结果接受中医治未病干预的患者组,其发生心脑血管硬化症的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硬化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汤丽丽;杨玉凤;杨文海;王永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产妇出血性休克的临产观察和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2013年在我院产科接受的3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导致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找到治疗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有效措施。结果造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产后原因、产前原因以及其他原因;经过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抢救,除2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1例失血过多死亡外,其余患者出血性休克均治愈,治愈率达90%。结论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及时的予于治疗可以治疗提高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宣凌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是对患者的病因以及致病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主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贲门粘膜撕裂、急性胃粘膜疾病、胃癌、血管畸形等,大量饮酒以及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老年人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金月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79例经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配合经验。结果7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时间120~246min,平均136min,肝癌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配备相对固定的手术室护士,术中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瘤技术操作,对顺利完成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朝菊;陈思媛;包安竹;李福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护理经验与体会的探讨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1年4月因手足口病而住院治疗的患儿76例,对患儿采取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对患儿患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76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96%的患儿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无院内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掌握手足口病发病规律的情况下,为患儿提供积极的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红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三校生基础护理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

    目的:基础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中高职教育的紧密衔接。方法将2012级154名三校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实验组75人,对照组79人,在教学中,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根据教师调研、学生反馈进行教学改革。结果实验组技能、终结性理论考核及总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职升高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宁文帅;张雪枫;单柏丽;王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人十二导联Tp-Te间期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人群十二导联心电图Tp-Te间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心血管患者Tp-Te间期的改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从体检中心抽取102名健康体检者均正常的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16~80岁,记录同步十二导联标准心电图,测量各个导联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Tp-Te间期,取其平均值,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汇总。结果本实验中,有88.56%的正常人其大的Tp-Te间期分布在胸前导联,其中V2导联所占比例大,为30.20%;有89.01%的正常人其小的Tp-Te间期分布在肢体导联,其中AVL导联所占比例大,为34.10%。十二导联中V2导联的Tp-Te间期长,为(0.102±0.018)m泽,其95%的可信区间为(0.127,0.138)ms,AVL导联的Tp-Te间期短,为(0.061±0.014)m泽,其95%的可信区间为(0.081,0.090)ms。在肢导联分布中I 导联Tp-Te间期长,为(0.079±0.015)m泽,AVL导联Tp-Te间期短为(0.061±0.014)m泽;在胸导联分布中,V2导联Tp-Te间期长,为(0.102±0.018)m泽,V6导联p-Te间期短,为(0.085±0.017)m泽。结论心电图Tp-Te间期在十二导联上有不同的值,其中大的Tp-Te间期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胸导联中又以V2导联Tp-Te间期值大。测量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值时应首选V2导联,其具有代表性。

    作者:张敏;任琳;吕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对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在小儿鼾症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扁桃体肥大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小儿鼾症患者40例,对其进行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40例患儿的呼吸暂停现象均完全消失,临床治愈率高达9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且所有伴有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及其他症状的患儿,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采用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后ICU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术后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280例重症或大手术患者其中出现睡眠障碍6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论 ICU中术后患者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与患者心理、躯体创伤及ICU的环境、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晚间护理、妥置管道、减轻不适、增进舒适等是预防和护理术后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做好晚间护理、妥置管道、减轻不适、增进舒适等是预防和护理术后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芳;綦翠丽;董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终末肾衰竭(ESR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心血管病。根据国内学者的调查,心血管疾病占ESRD患者病死率的约50%,是我国ESRD患者罹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肺高血压(PHT)可加重ESRD患者的代谢紊乱,在心血管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中占有重要位置。本综述对ESRD患者病发肺高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作者:邓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体会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失语或言语蹇涩、偏身麻木或偏瘫为主症,通常会影响患者的自主吞咽,使吞咽能力受损或丧失[1]。吞咽障碍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不能正常饮水进食,容易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并且还会经常发生误咽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特别是老年患者,即使是轻微的误咽,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患,从而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吞咽障碍的康复主要靠功能训练而并非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必须及早进行并且要持续不断。吞咽训练和康复护理同时兼顾,如此才能确保获得明显的康复效果。吞咽障碍的患者在进行口、咽、面、舌、颈部肌肉肌力训练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吞咽技巧的训练。引导患者进食时务必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在吞咽上,不可讲话,以免呛咳。尽可能鼓励患者自我进食,实在完成不了才须协助。这对减少并发症及早期康复是十分重要的。笔者长期从事中风康复工作,现将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超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议牙列缺损牙弓的印模方法

    牙列缺损牙弓的印模必须准确记录牙齿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形态。如此才可能为修复体设计出准确的就位和脱位道,使基牙准确发挥支持、稳定和固位作用。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例紫杉醇注射液严重过敏反应的护理

    总结1例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发生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主要包括紧急救护、病情观察、启动应急预案、心理护理等措施。收获是早发现、早处理、加强护理及心理干预是抢救及护理此类患者的关键。

    作者:何逢清;刘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为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有症状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予米非司酮片口服25mg/d及12.5mg/d,连续90d,予米非司酮片口服5mg/d,连续90d,并在用药期间观测不良反应及在用药结束后观测肌瘤体积。结果三组患者肌瘤体积平均缩小无明显差异,但12.5mg及5mg组较25mg组不良反应发生减少。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治疗作用同较大剂量相似,但发生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胡桂梅;燕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情景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的教授中使用心理情景剧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名为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号的奇偶随机平均实验组30名以及对照组30名,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即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较高,比采用传统模式上课的对照组明显要高,分别为93.3%以及50%,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护理学基础》的教授中使用心理情景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满意度较高,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值得推广。

    作者:何东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8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体会

    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1]。职业性噪声聋病因明确,即由长期接触噪声而引起的感音性听力损失,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以耳蜗病变为主。

    作者: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食物中毒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食物中毒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食物中毒诱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食物中毒诱发ARF患者中,78例为少尿型肾衰,2例为非少尿型肾衰。其中54例伴肝功能损害,26例低钾血症,9例高钾血症。经过治疗后,67例痊愈,11例好转,2例未愈自动出院。结论毒蕈与鱼胆为食物中毒诱发ARF的主要因素。 ARF临床表现主要为少尿型及肝毒性两种,恢复速度较快,且预后良好。在农村,预防ARF的关键在于做好食物中毒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

    作者:吴德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