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王志毅;郭树华;赵有蓉;张定凤

关键词: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摘要: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阶段(0~12周):两组均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第二阶段(13~36周):联合用药组在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基础上加用乙型肝炎疫苗5μg多点皮内注射及猪苓多糖40m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单用药组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定期复查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ALT复常率12.5%,HBV-DNA阴转率为81.25%,HBV-DNA的反跳率为12.5%;单用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为75%,HBV-DNA的阴转率为75%,HBV-DNA反跳率为12.5%.以上指标两组间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HBeAg阴转率为50.0%,单用拉米夫定组HBeAg阴转率为12.5%,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用药组为18.75%,单用拉米定组为6.25%,两组均无HBsAg阴转,两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及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比较能提高及提早HBeAg的阴转.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青年肺癌胸片与纤支镜、病理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胸片与纤支镜、病理检查在中青年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范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讨论,对71例中青年肺癌X线胸片与纤支镜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阳性率片为81.7%,纤支镜为80.3%,对X线胸片和纤支镜检查阴性的9例慢性咳嗽、咯血、胸痛、气促者,经过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结论:胸片与纤支镜在中青年肺癌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两者互相补充,不可取代.

    作者:黄晓琴;林贵轩;叶建鸿;陈国鸿;林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肠癌误诊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面色苍白、头昏、乏力,6+月.上腹隐痛3+月于1993年7月4日第一次入院.6+月前患者始有面色苍白,逐渐出现头昏乏力,活动后心累,但能坚持工作,无呕血、黑便.3+月前患者出现上腹隐痛,以饭后为重,无灼心、冒酸、打呃.2+月前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贫血胃.1+月前患者上腹隐痛加重,进食少.

    作者:刘光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骨髓移植松质骨植骨血管束植入治疗9例骨折不愈合

    目的:探索骨折不愈事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在骨折部位做一切口,充分游离血管使其长度达骨髓腔内,切除折端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通髓腔,矫正骨折畸形,固定,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加压,将血管束固定,然后将骨髓注入折端及骨架内.结果:术后4-6月即可发现有骨痴形成.术后,12~16周拆线模糊;术后20周患者均骨性痊愈.结论:松质骨植入治疗骨折不愈合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强;赵德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健脾泻肝汤治疗脂肪肝45例

    自1996年以来笔者应用自拟健脾泻肝汤治疗脂肪肝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45例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小30岁,大60岁;病程长8年,短1年;经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血脂升高者25例.B超检查均显示呈脂肪肝特征.

    作者:熊岐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埋植心脏起搏器44例术后随访

    目的:研究人工心脏起搏器埋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4例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双腔起搏器(DDD)2例,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DDDR)1例,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VI)39例,频率适应性单腔起搏器(VVIR)2例.结果:术后晕厥前症状消失或减轻40例,其中仍有心律紊乱25例(阵发性房颤、房速15例,持续房颤5例,频发室早5例),心衰4例,死亡2例(肺栓塞1例,猝死1例),电极脱位1例,起搏综合征2例.结论:本组疗效良好,死亡与起搏无关,手术并发症少,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这与慎重选择病例、严格无菌操作,手术规范仔细有关.同时定期的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和起搏故障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爱武;鲁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阶段(0~12周):两组均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第二阶段(13~36周):联合用药组在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基础上加用乙型肝炎疫苗5μg多点皮内注射及猪苓多糖40m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单用药组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定期复查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ALT复常率12.5%,HBV-DNA阴转率为81.25%,HBV-DNA的反跳率为12.5%;单用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为75%,HBV-DNA的阴转率为75%,HBV-DNA反跳率为12.5%.以上指标两组间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HBeAg阴转率为50.0%,单用拉米夫定组HBeAg阴转率为12.5%,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用药组为18.75%,单用拉米定组为6.25%,两组均无HBsAg阴转,两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及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比较能提高及提早HBeAg的阴转.

    作者:王志毅;郭树华;赵有蓉;张定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20例噪声作业工人听力调查

    为了解噪声作业对工作身体健康危害情况,我们对120名从事噪声作业工人定期进行休验结果体验,结果分的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某石化公司炼油厂从事噪声作业工人120名,其中女16人,男104人.年龄25~52岁,平均40岁.接触噪声工龄5~32年,平均19年.根据各车间噪声强度不同分成五组:A组26人(加氢车间),B组24人(排水车间),C组31人(催化车间),D组37人(油品车间).

    作者:王连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妇女慢性尿潴留误诊卵巢肿瘤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80岁,因摔伤一周,以左股骨中段骨折、下腹部肿块于2000年5月23日收入骨科,查体:T37.8℃,P90次/分,BP17/11Kpa,营养欠佳,消瘦,神差,下腹部明显膨隆,扪及一囊性肿块,左腿活动受限,外阴、双下肢浮肿(++);妇科会诊情况:患者孕6产6,末次生育37年前,回经30年,外生殖器萎缩,宫颈暴露困难,其上方触及5+月孕大囊性肿物,与子宫界限不清,活动度差,触痛.

    作者:陈文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球后麻醉诱发阿-斯综合征2例

    病例1,患者男,74岁,病历号:19053.因左眼老年性自内障于1999年4月18日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裸眼视力0.01,晶体皮质契状混浊,近成熟期,眼底模糊.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3次/次,电轴不偏,低电压倾向,S-T段轻度改变:血常规、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正常范围,尿常规、尿糖及胸部透视均无异常.

    作者:苟甫伟;杨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医院内感染87例临床分析

    我们回顾性调查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肝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现就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997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收住的肝病患者1130例,男786例,女34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3.3岁.其中急性肝炎202例,慢性肝炎680例,肝炎肝硬化216例,重型肝炎32例.

    作者:方年;叶圣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不同时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消化道出血控制后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30例代偿期肝硬化、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24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和20例出血控制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并以30例正常组做参照.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较代偿期下降(P<0.05),血沉较代偿期增快(P<0.05);出血控制后患者较出血时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5),血沉变慢(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紊乱,表现为低凝高聚状态,消化道出血控制后,少量多次输血,能改变血液流变学,延长再出血时间.

    作者:邵祥稳;刘占海;张庆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生在接受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课程的学习后,还需进行临床检验实验技能的训练,训练的初期主要在相关的实验课中进行,以后进一步在医院的临床实习中进行.故实验课是学生掌握临床检验技能的第一基地.

    作者:司维柯;刘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4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疾病过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100例,按年龄分组,≥70岁者42例为老年组,≤60岁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发病特点、梗塞部位、合并症、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AMI病发率老年组为28.6%,对照组7.4%;合并糖尿病老年组35.7%显著高于对照组15.5%(P<0.05);起病时无胸痛老年组33.3%显著高于对照组12.1%(P<0.05);多部位心肌梗塞老年组21.4%显著高于对照组3.4%(P<0.05);梗塞后综合征老年组14.3%显著高于对照组1.7%(P<0.05);恶性心律失常老年组35.7%显著高于对照组15.5%(P<0.05);心力衰竭老年组30.9%显著高于对照组12.1%(P<0.05);心源性休克老年组14.3%显著高于对照组1.7%(P<0.05);并发肺部感染老年组19.1%显著高于对照组3.4%(P<0.05);住院病死率老年组28.6%显著高于对照组1.7%(P<0.01).结论:年龄因素是影响老年AMI临床发病过程和住院病死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卫平;陈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血管功能监测的进展

    心血管功能的监测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压力监测;二是流量监测.1 循环系统的压力监测1.1 动脉血压(ABP)的监测:1.1.1 无创法:传统的人工袖套测压法已逐渐被电子自动测压法所代替,后者按工作原理可分为3类:①振荡测压法;②指容积脉膊波法;③动脉张力测量法.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孕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治疗

    孕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在0.1%以下.由于妊娠本身所引起的多种变化和子宫的逐渐增大而阑尾位置的改变,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早期的阑尾炎易与妇科疾病相混淆而入住产科,其显现或潜在的严重后果很难料定.因此,对这一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周昭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泛昔洛韦联合α-2 b干扰素治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观察单用干扰素(安达芬)和泛昔洛韦、干扰素(安达芬)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2例为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组泛昔洛韦250mg,3次/日,共4个月,干扰素300万IU 1支肌注,隔日1次,共4个月.35例为单用干扰素剂量、方法、疗程同上.每一病例均有治疗前中后系列血清标本HBeAg、HBV-DNA.结果:两组治疗后HBeAg和HBV-DNA阴转率近期疗效分别为治疗组30例(71.4%)、28(66.6%)及35例(83%)例(73.8%).而对照组为14(40.0%),12例(34.2%)及15例(42.8%),11例(31.4%).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作者:缪新权;鲁慎文;汤子孝;孔庆芬;杨智彬;刘姝惠;梅光涛;吴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55例(278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31例(31只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例囊袋内植入,23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12例(38.71%),0.6以上者17例(54.83%);矫正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6例(19.35%),0.6以下者23例(74.19%).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损伤,玻璃体内皮质残存及前段玻璃体炎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其残存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后,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作者:杨漪;苟甫伟;谭吉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口扭转1例

    患者男,46岁,上腹部疼痛6年,无返酸暖气.经纤维内窥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有1cm×1.2cm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常规上胃管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式为毕Ⅱ式Moynhn式,近端对大弯、远端对小弯结肠前全口吻合.

    作者:郑祥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70例腰间盘术后症状未消失或复发的CT分析

    目的:分析腰间盘术后的CT改变,探讨术后症状未消失或复发的原因.方法:对70例均行术前及术后CT检查,其中10例为术后脊髓造影CT检查.有13例做了第二次手术,证实了CT所见.结果:术后CT所见有腰间盘脱出依然存在或复出,或碎块残留,硬膜外纤维化,蛛网膜粘连、椎管狭窄.临床症状与CT的阳性征象关系密切.结论:腰间盘术后症状未消失或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不彻底致脱出间盘切除不干净,碎片残留,硬膜外纤维及蛛网膜粘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术后症状复发的比例大.

    作者:周恩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学形态教学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应用

    血液细胞形态学是以血液细胞为特征的、进行细胞分类、鉴别和诊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传统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教学方法是将骨髓片和显微镜发给学生,让学生给合血液学图谱自己辨认各系统各种类骨髓有核细胞,带教教员进行指导.

    作者:李招权;潘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