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6-甲基腺苷在三氧化二砷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研究

代黄梅;谷仕艳;李欣洋;张遵真

关键词:N6-甲基腺苷, 甲基转移酶, 去甲基化酶, 三氧化二砷, 肝癌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RNA上的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为ATO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ATO处理细胞24 h,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m6A RN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RNA上的m6A修饰水平,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6A相关酶(METTL3/METTL 14/WTAP/FTO/ALKBH5)的mRNA水平.结果 随ATO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NA上的m6A修饰水平随ATO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在5、10和20 μM ATO处理组中,m6A修饰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81、3.11和4.08倍.此外,5、10和20 μM ATO处理后,3种m6A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WTA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ETTL3分别为对照组的1.27、2.26和2.31倍,METTL14分别为对照组的2.38、6.95和9.07倍,WTAP分别为对照组的1.71、2.39和2.62倍;2种去甲基化酶的mRNA水平也呈增加的趋势,其中FTO分别为对照组的1.29、2.17和2.60倍,ALKBH5分别为对照组的1.29、1.63和2.13倍.结论 m6A及其相关酶在ATO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命早期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建立

    目的 用头孢曲松溶液灌胃断乳期小鼠,建立小鼠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方法 将60只断乳期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抗生素组、低剂量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500 mg/ml、250 mg/ml头孢曲松溶液0.2 ml/次和相同体积的蒸馏水7d,提取粪便DNA,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验证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结果 实验d8时,高、低剂量抗生素组小鼠体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56.42,P<0.01),高、低剂量组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实验d0小鼠肠道优势菌群为Bacteroides stercoris、Lactobacillus murinus、Bacteroides caccae strain,实验d8优势菌群为Enterobacter sp.638、Ruminococcus torques、Pseudomonas stutzeri、Clostridium hathewayi.结论 应用头孢曲松灌胃断乳期小鼠7d,小鼠发生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改变.本研究成功建立断乳期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

    作者:柳园;王亚娟;石磊;龚杰;廖欣怡;何方;胡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014-2016年南通市670份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南通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水平,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江苏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在南通市9个县(区)采集食品样品,按其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3年共采集食品样品670份,检出致病菌23份,总阳性率为3.4%;散装食品和预包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无差异;2014-2016年3年致病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所采样品中检出多的是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9.0%)和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7.5%);主要污染的食品类别为水产品(阳性率6.4%)、桶装水(阳性率14.3%)和速冻米面食品(阳性率3.9%);农贸市场(阳性率7.6%)、餐馆(阳性率3.4%)和网店(阳性率3.3%)的食品致病菌污染相对较多.结论 本市近3年来市售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低,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测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谭维维;黄建萍;许海燕;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灯盏乙素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生成的影响,探讨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挥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Aβ处理组和Aβ+ Scu处理组,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Aβ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APP切割酶1(β-Site APP-leavingnzymes1,BACE1)、APP切割酶2(β-Site APP-leavingnzymes2,BACE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β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Aβ1-APP、APP、BACE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BACE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Scu干预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与Aβ处理组的结果正好相反.结论 Scu能够影响Aβ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可能通过减少Aβ的沉积在AD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敖俊文;王豫君;于燕妮;郭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长沙地区8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年长沙地区8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tdh和trh,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O3:K6血清型;tdh携带率为100%,未检测到trh阳性菌株;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氯霉素等其他7种抗生素均敏感;分离株PFGE带型相似度高(>85%).结论 长沙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血清型,菌株都携带tdh毒力基因且相似度高.

    作者:杨柳青;欧新华;王岚;苏良;贾华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管生成标志物CYR61与胫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CYR6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预测胫骨骨折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某院胫骨骨折患者130例,根据胫骨骨折影像学愈合评分(RUST)评分将患者分为正常愈合组以及延迟愈合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于骨折后的第4、7、10、15、20以及28 d检测并分析血清CYR6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2组骨折患者间CYR61表达量在骨折后各个时间点上的差异.结果 骨折后d4,正常愈合组的CYR6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愈合组和延迟愈合组CYR6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骨折后第4、7、10、15、20 d中都呈上升趋势,在28 d时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愈合组的CYR6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组的不同与不同的观察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YR61有潜力成为早期预测胫骨骨折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强;张志强;尚雁峰;贺延雷;李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辽宁省某三甲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常见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 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常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病例137例,对照148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影响OA发生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家族史、关节外伤史、工作姿势、吸烟、饮酒、居住楼梯房、出行方式、规律的伸展运动以及服用钙制剂与OA发生有关联(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6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BMI≥28(OR=9.437,95%CI=2.915~30.351),家族史(OR=9.300,95%CI=1.939 ~44.594),吸烟(OR=4.310,95%CI=1.575 ~ 11.794),居住≥4层的非电梯楼房(OR=4.307,95%CI=1.766~10.506),出行方式为骑自行车(OR=0.035,95%CI=0.006 ~ 0.195)和钙制剂(OR=2.517,95%CI=1.227~5.167).结论 BMI≥28、有OA家族史、吸烟和居住≥4层的非电梯楼房是O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行方式为骑自行车是OA的独立保护因素.

    作者:杨迎春;于晓璐;顾海伦;白伦浩;刘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002-2016年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目的 分析2002-2016年我国文献报道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家庭内食源性疾病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2-2016年有关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文献,采用自制调查表摘录相关信息,利用EpiData3.1对摘录信息进行录入,Excel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2-2016年我国文献报道571起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人数7 430例,住院4 910例,死亡345例.主要的原因食品为肉类及其制品,占总起数的18.39%.化学污染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多,占总起数的42.67%.死亡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椰毒假单胞菌(占13.91%)和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占12.17%)、毒蕈(占11.01%).结论 应加强对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沙门菌、毒蘑菇等主要致病因素引发的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力度,以减少发病人数和死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佳雨;郭云昌;李薇薇;潘娜;鲍小波;耿雪峰;杨淑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门诊乙肝患者对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乙肝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防治态度与行为现状,为进—步健康教育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内容涉及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共34个问题,对符合条件的272例慢性乙型肝炎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0.51%的乙肝患者想通过医务人员获取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其次是电视、录像,占56.61%.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45.59%~ 87.87%,积极态度率42.65%~80.88%,正向行为率39.71%~83.82%.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总评分为(66.13±18.87)分.患者对乙肝疾病和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5.07%~ 88.60%,但对疾病的发展与转归知晓率仅36.40%~67.28%.传播途径中对血液、母婴、污染医疗器械、共用针头等传播知晓率较高(77.57%~ 87.87%),对日常接触传播、性传播、蚊虫叮咬传播知晓率较低(45.59%~ 65.4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乙肝防治总评分的独立因素有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病程(P<0.05).结论 在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活动中,采取以医务人员为主的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以乙肝的转归、传播途径、母婴阻断等3方面为重点,根据病人特点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洪凌燕;倪正仙;胡志芳;李远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陕西省市售茶叶中农药残留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市售茶叶中农药残留状况和污染水平,为食品监督和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陕西省内10个地市为监测地区,根据地区人口分布、茶叶生产种植情况进行采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茶叶中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检测343份茶叶样品中的17种农药,总检出率为39.65%,超标率为0.87%.吡虫啉的检出率高,为45.00%,其次为联苯菊酯和虫螨腈,检出率分别为31.49%和20.60%.另外还有2份吡虫啉和1份甲胺磷超标.结论 从监测数据来看,陕西省市售茶叶中各类农药检出率较高,但超标样品检出较少.单一样品存在多种农药联合混用的现象较为严重.应当对多种农药残留进行联合暴露评估,对居民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残留的总量做出科学的判断.

    作者:田丽;王玮;王敏娟;郭蓉;刘存卫;胡佳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危险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认知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在黄石、武汉和荆门3个地区对60岁以上1 128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长沙版)(MoCA),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第一、二对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273,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第一对典型变量当中,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高月收入与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能力、语言能力和抽象能力呈现正相关.在第二对典型变量中,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延迟回忆能力呈现负相关.结论 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的高龄人群是认知损伤的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在低文化程度人群中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筛查认知情况时,应注意合理矫正其文化程度的影响.

    作者:朱海林;程光文;张博轩;荣爽;李浩月;张浩;冉钶;杨晓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知识图谱分析

    目的 揭示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方向.方法 采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和EXCEL及CitespaceⅢ软件对CNKI出版的核心期刊和CSSCI中健康教育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解读.结果 统计了该领域期刊载文量、文献年度分布、作者及其机构的发文量特征,绘制了作者合作、机构合作、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时区视图及突现关键词时序图,并概述了研究热点与前沿演进.结论 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研究比较分散,核心学术共同体较少,呈现明显时段性与区域性.学校健康教育研究、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大传染疾病干预、重点人群健康教育调查与评估、不同对象健康教育策略、健康教育应用研究、健康教育认知与医院健康教育是研究热点,临床护理路径、患者自我管理、微信在健康教育领域中应用是前沿主题.

    作者:孙国涛;李靖;邱凤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TLR2配基Pam3CSK4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配基Pam3CSK4对小鼠骨髓来源中性粒细胞吞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给予Pam3CSK4或LTA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对热灭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吞噬作用;磁珠分选中性粒细胞,给予Pam3CSK4刺激24h、48 h后,q-PCR检测中性粒细胞IL-1β,IL-6,IL10,TNF-α,FcγyRⅢ,iNOS,COX-2等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Pam3CSK4刺激中性粒细胞不同时间后再给予热灭活的MRSA刺激,收集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IL-1,IL-6,TNF-α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Pam3CSK4刺激组的中性粒细胞对热灭活MRSA的吞噬率为41.1%,明显高于PBS对照组(18.4%),但Pam3CSK4刺激组对CR-AB和CR-KP的吞噬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Pam3CSK4刺激中性粒细胞12h,24 h后IL-6和TNF-α的表达与PBS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am3CSK4刺激组增强中性粒细胞IL-1β、IL-6、IL10、TNF-α、Fc γ RⅢ、iNOS、COX-2的mRNA的表达(P<0.05).结论 Pam3CSK4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对MRSA的吞噬作用.

    作者:陆姗姗;陈益国;张咏;邓林强;陈会;闵卫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006-2016年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6-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的时间、地区、人群及企业行业的发病特征及规律,为噪声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6年四川省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职业性噪声聋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共380例.2006-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4.20%,2010年之前报告例数较少,每年均小于10例,从2011年起报告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男性报告例数高于女性,35~54岁年龄段、5~14年工龄段所占比例大,集中分布在四川省德阳市(144例37.89%)、成都市(126例33.16%)2个地区.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来自于制造和采矿行业,在大中型的国有和私人企业的报告例数较高.结论 2006-2016年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主要分布于制造和采矿行业.

    作者:曹应琼;他卉;何琳;廖洪秀;兰亚佳;商维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随机森林对文本情感分析的应用与R软件实现

    目的 文本数据与日俱增,但较少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本文旨在阐述如何通过随机森林和R软件实现文本情感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人工标注文本情感类别,然后进行分词、特征词权重和特征词选择等步骤.用随机森林进行建模,并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1 149条文本纳入分析,正向、负向和中立情感各占34.3%、31.3%和34.4%.共构建18个模型,优模型准确率0.60.结论 影响准确率的原因有样本量、特征词选择、算法选择和参数调整.文本分析也需考虑文本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为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作者:郑志伟;邱佳玲;阳庆玲;龚晓春;郭山清;贾忠伟;郝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008-2016年阆中市梅毒及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阆中市2008-2016年梅毒及淋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阆中市制定防控梅毒和淋病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08-2016年梅毒及淋病相关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阆中市2008-2016年累计报告梅毒1 692例、淋病109例.梅毒累计发病率21.55/10万,各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x2=860.006,P<0.001).淋病累计发病率1.39/10万,淋病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38,P=0.002);2008-2016年地区分布中,梅毒以保宁镇(30.20%)、江南镇(5.97%)位居前2位,淋病以保宁镇(20.18%)、七里镇(11.93%)位于前2位;女性梅毒病例多于男性梅毒病例,男女梅毒病例性别比为0.91∶1,男性淋病病例多于女性淋病病例,男女淋病病例性别比为1.60∶1;梅毒以20 ~ 79岁年龄段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7.41%,淋病以20~49岁年龄段人群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1.56%;职业分布中,两病均以农民为主,梅毒病例中农民占49.17%,淋病病例中农民占44.04%.结论 阆中市梅毒和淋病疫情仍然相当严峻,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控,以减少梅毒和淋病的发生.

    作者:伏利蓉;陈波;盛凌;袁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淄博市342份市售生肉中食源性沙门菌的型别特点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市售生肉中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状况、型别特点及耐药性,为食源性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GB 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菌检验》及《国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增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淄博市2009-2016年342份市售生肉中,生畜肉沙门菌的检出率为22.6%(26/115),生禽肉为36.6%(83/227);109株沙门菌分属28个血清型别;生畜肉中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11/26),其分离株高耐药抗生素为四环素、奈啶酮酸、氯霉素;耐3类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为19.2%;生禽肉中以肠炎沙门菌(33/83)和印第安纳沙门菌(25/83)为主,其分离株高耐药抗生素为奈啶酮酸、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耐3类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达到73.5%.结论 生肉中食源性沙门菌的污染率较高,生畜肉与生禽肉中沙门菌的主要血清型别不同,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出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

    作者:刘军;吴莹;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加权评分法评价免疫规划Excel模板设计与应用

    目的 开发适合基层人员使用的免疫规划工作评价分析模板.方法 基于加权评分法使用excel软件设计评价模板.结果 评价模板可实现数据录入、指标统计分析、评价结果输出等多种功能,方法简单,操作快捷,自动分析结果可靠,使用方便.结论 Excel评价模板编程科学、操作简便实用,可快速、直观、准确得到评价结果,尤其适用于基层评价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戚宏云;丁贵;张得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HD患者社会支持和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影响的路径分析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反刍性沉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路径及关系效应.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对120例MHD患者进行调查.路径分析采用Amos7.0软件进行.结果 患者PTG、社会支持和反刍性沉思总分分别为(62.78±13.21)、(37.38±9.67)和(26.67±11.09)分;上述3个变量间存在相关性(r=0.454 ~ 0.698,P< 0.05).社会支持对PTG有直接正效应,并通过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PTG产生间接影响,总效应值为1.3.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对PTG有直接正效应,也是社会支持与PTG的中介变量,总效应值为0.92.结论 MHD患者PTG、社会支持和反刍性沉思水平均有待提升.PTG受到社会支持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可从各环节制定心理干预策略提升PTG水平.

    作者:刘小兰;徐琴娟;李涓涓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四川省公立医院院长对职业化认知的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四川省公立医院院长对职业化的认知,分析其职业化的意愿和影响因素,为探索完善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院长、副院长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果 被调查者中,94.9%对院长职业化有一定的了解,44.7%愿意担任职业化院长,42.8%表示不确定,提出个人担任职业化院长的顾虑主要在于:国家对职业院长的政策不明确、不愿放弃临床专业、职业院长的个人发展空间不够.结论 四川省公立医院院长对职业化整体了解程度较高,但任职意愿模糊,应有针对性的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转变人才理念,重视管理知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明确职业化制度,实现人才分流,丰富职业发展渠道.

    作者:朱嘉琳;许沛尧;马爱军;屈伟;刘诗逸;黎隐豪;刘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贵州省1~29岁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1~2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贵州省1992、2006、2014年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贵州省1~29岁人群HBV流行率从1992年的51.78%%降至2014年的12.87%,下降75.1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流行率从2006年的3.42%降至2014年的2.17%,下降36.55%.2014年1~4岁、5~14岁、15~29岁HBV流行率分别为1.33%、9.32%和34.50%,较1992年同年龄组的29.92%、44.89%、59.73%分别下降95.55%、79.24%、42.24%;2014年1~4岁、5~ 14岁、15~29岁HBsAg流行率分别为0.66%、1.69%、5.00%,较2006年同年龄组的2.72%、2.94%、6.47%下降75.74%、42.52%和22.72%;2014年男、女HBsAg流行率分别为2.88%和1.40%,与2006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2014年城市、农村人群HBV流行率和HBsAg流行率分别为4.88%、17.96%和0.70%、3.10%,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66.20%、40.11%和21.35%、42.16%;2014年1~4岁、5~ 14岁、15~29岁组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00%、82.63%和26.00%,与2006年同年龄组相比分别提高26.73%、179%和248%.结论 贵州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明显提高,HBsAg流行率明显下降处于低流行水平;15~29岁、农村、男性HBsAg流行率仍处于中流行水平,为贵州省HBV感染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张丽;管庆虎;刘铭;刘淳婷;赵苏晔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