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急症急诊降压药物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彭正芳

关键词:高血压急症, 急诊, 降压药物, 选择, 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急症患者急诊降压药物的选择及应用。方法随机性纳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予以观察1组硝酸甘油治疗,予以观察2组患者硝普钠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0.05,1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患者,<0.05。结论硝酸甘油和硝普钠均为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药物,但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更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临床认识

    眼部神经作为病毒的天然宿主,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无法抑病毒的复制引起眼内炎的急性发作。本文就针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疗进行概述。

    作者:周瑛;金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基于个案的系统追踪在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通过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的个案追踪,从个案中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完善培训方式,修订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同时将典型案例进行全员分享,使同类型的问题不再反复出现。方法结合上一年核心制度检查结果,成立追踪小组,对我院外科12个单元在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中落实不到位,缺陷发生率高的单项项目进行追踪检查,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增订或修改、完善有关的制度、流程、预案。结果应用追踪检查与传统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原缺陷发生率高的5个单项项目(用药护理、输血床边采血双人核对、交接班中四看五查、医嘱执行者与处理者交叉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核对)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运用追踪方法学能够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真实评价落实过程,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后,追踪整改效果,对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起到实效,有效保证了患者安全。

    作者:傅春霞;周玉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综合护理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综合护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分析我院老年科2013~2015年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综合护理。结果通过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综合护理,降低低血糖风险,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低血糖发生,且往往病情隐匿,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综合护理是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玉婷;肖云兰;徐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产后入户随访的母婴保健护理措施

    产后入户随访的母婴保健护理,是普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促进母婴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帮助农村产妇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我镇母婴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者:余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7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89)和对照组(n=89),对照组予以力美松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治疗12w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熊丽桂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选取100例躁狂症患者,医护人员要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后的1~3 d内,对于产生攻击行为的患者采用MOAS作为评论记录,并根据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次数进行计分,总分在≥4分的为攻击组,分数<4分的为无攻击组。对躁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躁狂症患者的躁狂症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护理时,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结果在对躁狂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攻击行为有所减少,躁狂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治疗。结论及早的对躁狂症的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低的限度。

    作者:雍小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目的:评价M RI平扫、三维颅脑容积磁共振成像(3D-BRAVO)增强扫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符合Ahmed Idbaih的诊断标准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M RI表现。结果 MR平扫静脉窦内均有信号异常,其中4例合并为静脉性脑梗死;1例合并静脉性出血,5例脑肿胀。增强扫描后4例表现为静脉窦壁强化,而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MRV表现为充盈缺损或连续性中断、伴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部脑静脉扩张。结论 MRI平扫、增强薄层及重建图像结合MRV能用于无创性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彭容;张凌;张泽明;张其林;王智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建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方法在2015年6月1日~12月31日不同工作年限的采血人员共采集患者人数122283人,釆血人员的工作时间在0~1年、1~2年,>2年所采集血液不合格的比例进行评价。结果采血人员的采集工作时间在0~1年、1~2年,>2年所采集血液不合格的比例分别为2.09%、1.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7,<0.05)。结论采血人员工作年限越短,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越高,分析原因年轻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静脉采血知识,心理素质差,操作技能不熟练,工作经验较少,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欠佳等,建议加强采血人员静脉采血培训课程的继续教育,对采血流程进行质量管理,并鼓励采血人员积极主动获取静脉采血新知识、新进展,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整体质量,提高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素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浅谈血站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成本核算与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血站财务管理中内部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血站财务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特别是要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机制,使财务数据更加清晰,大程度上减少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到认真细致,使工作更具条理性。从以往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将血站财务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相关管理体系,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逐渐提高。

    作者:刘凯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与切除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患者95例,从发病年龄、受伤情况、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的缝合进行比较。结果半月板损伤采用缝合方法49例,占52%,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91.5%;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38例,占40%,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85.3%;半月板全切除7例,占8%,其优良率为65.1%;2例少年儿童半月板石膏外固定,占1.3%,优良率为100%。结论半月板缝合术效果良好,患者反应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训练快,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与介入封堵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和经皮介入封堵临床对比,分析优缺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和心外科收住房间隔缺损患儿中,接受封堵病例各20例。两组方法置入封堵伞,使用材料均为Amplatzer封堵器,经胸组年龄3~14岁,介入组年龄4~14岁。观察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年龄、手术成功率等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胸微创封堵总成功率99.1%,18例一次性成功。1例因术中残余分流过大,调整封堵器不理想;1例术后脱落至右房,均急诊延长原切口改为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无死亡病例。导管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8.7%,18例成功封堵。1例术后6 h出现大量心包填塞。1例术后发现伞脱落至右房,均转外科急诊手术。两组成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体重、年龄及手术切口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年龄、体重是A组的优势。同时对于B组手术切口是的优点。分别观察术后3d、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均未发生伞脱落,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两组治疗方法特点各异,均安全、有效。介入封堵住院时间短、切口小;经胸微创封堵适应证更广,更易开展和推广。

    作者:靳中奎;李俊杰;杜德禄;王世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白虎汤加味治疗感冒发热患者的临床研究

    探讨分析白虎汤加味治疗感冒高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本院2014年收治的感冒患者,挑选其中60例伴有高热的,给予白虎汤加味治疗1 d,观察该60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治疗效果。白虎汤加味治疗感冒高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金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尿常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尿常规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尿糖、尿酮体、尿隐血、尿蛋白、白细胞酯酶、白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隐血、白细胞酯酶、白细胞数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尿糖结果阳性时,尿蛋白、尿酮体、白细胞酯酶、尿隐血、白细胞数阳性率显著高于尿糖结果阴性时(<0.05)。结论尿常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治意义重大,可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及评价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并比较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别选择炎琥宁注射液以及利巴韦林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53例作为实验过程中的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组依据为选择不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方法;观察组7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的治疗药物为炎琥宁注射液;对照组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的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药物;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热症状以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等以确定佳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药物。结果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70%)高于对照组(80.26%)极为显著(<0.05);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发热症状以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药物选择炎琥宁注射液,同选择利巴韦林进行比较,其可以将患儿的咳嗽以及发热等系列临床症状成功改善,将患儿的疾病病程显著缩短,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玉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兰索拉唑、生长抑素、血凝酶联合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9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兰索拉唑、生长抑素、血凝酶联合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优选治疗方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60 mg、静脉滴注,1次/d,生长抑素0.25 mg静脉推注,再以生长抑素6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静脉泵泵入,速度为0.25 mg/h,持续72 h,血凝酶1000 u静脉推注,2次/d;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血凝酶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平均治疗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0325,﹤0.05),平均治疗起效时间治疗组(5.85±1.34)h,对照组(8.67±1.92)h,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782,﹤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呕吐1例、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腹泻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结论联合应用兰索拉唑、生长抑素、血凝酶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可靠,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胃贲门癌组织中卵泡刺激素及其受体的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卵泡刺激素(FSH)及其受体(FSHR)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58胃贲门腺癌组织中FSH和FSHR的分布。结果 FSH和FSHR在高分化胃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2%和69.2%,在中分化胃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8%和48.1%,在低分化胃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7.8%和22.2%。胃贲门腺癌组织中FSH和FSHR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0.463,﹤0.05)。结论 FSH和FSHR均存在分布于胃贲门腺癌组织中,且分布水平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FSH和FSHR分布可能与胃贲门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任建丽;周连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80例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期成两组,对照组行疾病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均<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显著。

    作者:万向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冷加压试验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冷加压试验(cold pressor test,CPT)属于交感神经激发试验,可以提高交感神经活性,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有可靠性及稳定性[1-3]。而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4]。所以探讨青年人群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对于早期识别和干预青年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青年人群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展相对较少,本文拟对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中国青年人群CPT血压反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智翠娜;李云;霍冰清;王晓岗;史欣然;贾叶青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口腔溃疡行西地碘含片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溃疡行西地碘含片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115例口腔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单纯西瓜霜喷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西地碘含片治疗。结果研究组红肿、灼痛症状消失时间与溃疡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复发率3.08%显著低于对照组1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口腔溃疡行西地碘含片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减少复发。

    作者:周素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