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郭晓雷;吴炳义;王姗;王在翔
目的 研究叠鞘石斛水提取物(DDWEs)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及平板培养法测定DDWEs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并通过测定培养液的电导率和大分子物质吸光度(OD)值以及DAPI荧光染色后的荧光观测,研究DDWEs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细胞膜和核酸合成的影响.结果 DDWEs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MIC和MBC浓度均为100 mg/ml;DDWEs作用前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培养液的电导率增加,但大分子物质的OD值变化不大,而DAPI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则产生显著变化.结论 DDWEs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机制可能涉及影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和核酸合成.
作者:张薇薇;邓晓东;张在强;张翔飞;黄菲;王丹;吴帆;梁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分类的AL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将431例AL患者分为AML组、ALL组和UAL组,回顾分析各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3.6%.AML组肠球菌属细菌分离率(6.2%)与ALL组(3.5%)和UAL组(0.7%)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5,0.041).血流感染中UAL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AML组(P =0.033),而AML组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另外2组(P值分别为0.039,0.043).AL患者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分别为MRSA43.8%,VRE3.4%,ESBL-Eco 77.6%,ESBL-Kpn 24.1%,CRE4.4%,CRAB 27.5%,CRPA 7.7%.UAL组VRE分离率高于其余组.ALL组中CRE分离率显著高于UAL组(P=0.032).结论 AML组真菌血症发生率高于其余2组,ALL组MRSA分离率高达100.0%,UAL组鲍曼不动杆菌和VRE感染风险较其余2组高.
作者:刘育欣;王婷婷;肖玉玲;马莹;陈知行;康梅;谢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GM(1,1)灰色模型和ARIMA模型对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进行拟合,对拟合结果行进比较.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山东省全人群监测点2002-2014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数据分别建立GM(1,1)灰色模型和ARIMA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拟合,同时运用该模型对2015-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进行预测.两种模型拟合评价指标为误差平方和(SS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两个指标.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GM(1,1)灰色模型和ARIMA模型SSE和MAPE分别为1236、1189和2.75%、2.73%.2015-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预测死亡率(1/10万)分别为340.56、349.80、359.03.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ARIMA模型拟合效果优于GM(1,1),模型拟合要充分考虑数据特征.
作者:赵晶;郭晓雷;吴炳义;王姗;王在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在农村老年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选取共318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用分半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考察其信度,用区分效度、结构效度考察其效度.结果 观察对象PSQI分半信度系数为0.833;16个条目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767;7个成分间区分效度定标试验成功概率为10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双因子模型和三因子模型拟合较好(RMESA、NFI、CFI各自为0.037、0.972、0.992;0.000、0.992、1.000).结论 PSQI量表用于农村老年群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双因子结构和三因子结构模型均适用于农村老年人群体.考虑到三因子结构两个因子内部内在一致性较低,在农村老年人中使用PSQI量表以双因子结构更为合适.
作者:邱建青;周密;邱培媛;张娜;万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西藏山南地区卫生人员的生命质量状况,为制定卫生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利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山南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卫生人员317名,EQ-5D指数总评分为(0.787±0.099)分,EQ-VAS平均得分为(75.02±17.60)分.卫生人员对行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评价相对较高,满意率均为92.1%,而对疼痛或不适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为70.0%.已婚状态、工作年限≥20年、中级职称和高年龄组的卫生人员的生命质量较低.结论 与全国医务人相比山南地区卫生人员生命质量较低,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扎西德吉;扎西达娃;来有文;多吉;胡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2014年成都市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病种的费用、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分级诊疗下各级别医院的病种难易程度定位及病人就医流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病种的指标评价体系,得到相应得分及排序.结果 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各级别医院的优势病种显示出显著不同.结论 不同级别医院应探索质效评价排名靠前的病种,明确医院定位,医保政策制定者应以病种分级管理为基础,制定差别化支付政策,从而引导病人理性就医.
作者:冯海欢;李佳瑾;李天俊;辜永红;李春漾;郑亚楠;孙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缅甸籍跨境女性性工作者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ATS)使用与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3月至4月,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姐告和缅甸木姐口岸,采用雪球抽样方式纳入147名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TS使用情况、性行为特征等.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HIV血检和甲基安非他明尿检.结果 甲基安非他明尿检阳性者46人,使用的ATS主要为冰毒和摇头丸.23人(50.00%)曾在服用ATS后与客人发生性行为且没有坚持使用安全套.ATS尿检阳性(OR=3.362,95%CI:1.625 ~6.956)和ATS药效期间与客人发生性行为(OR=1.911,95%CI:1.007~3.625)是促进缅甸籍跨境女性性工作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缅甸籍跨境女性性工作者ATS使用的相关干预措施应当成为今后中缅边境地区该人群行为干预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当继续加强安全套使用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作者:朱靖;罗志;杨佳;朵林;薛皓铭;王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掌握松江区常住居民伤害发生流行情况,为确定该区伤害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分析2014年在松江区居住时间累积超过6个月且年满15岁的常住人口过去1年中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伤害发生人次率为8.9%,伤害发生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跌倒/坠落(36.8%)、道路交通伤害(22.0%)、刀/锐器伤(20.6%);跌倒高发于60岁以上人群,道路交通伤害以骑乘电动车为主;各种伤害发生地点集中在家中(40.5%)和公路/街道(33.0%);伤害发生时活动以家务(28.9%)高,其次为驾乘交通工具(19.9%);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30.2%)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8.9%),而其中轻度伤害占75.6%,98.6%的是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每日的9时、17时和每年的5月至10月.结论 松江区常住居民伤害发生率仍然较高,且主要为老年人跌倒及道路/交通伤害,需要重点关注并根据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等特征做好相应的干预工作,降低伤害发生.
作者:黄丽妹;蔡晋川;马慧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贵州省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的情况,为完善全省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省2011-2014年上半年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的基本情况、管理方式、到位情况和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贵州省2011-2014年上半年登记治疗的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共1411例,其中转出患者449例,转入患者962例;男性占66.41%、20 ~40岁的占72.22%,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为主,占71.79%,79.52%的患者需要跨省协作管理;转出患者的总体到位率(78.62%)、到位代管率(93.20%)均高于转入患者(分别为68.50%、86.80%,P值均<0.05);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转诊未到位的主要原因为“未回(42.57%)、查无此人(15.11%)、外出(11.59%)”;转出代管患者的治疗成功率(80.55%)低于转入代管患者的治疗成功率(87.76%,P值<0.05).结论 《全国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试行)》的实施,为流动肺结核患者搭建了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应进一步提高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减少重新登记和丢失病人.
作者:陈慧娟;陈璞;杨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科学评价2005-2014年山东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情况,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自我填报式问卷调查,统计免疫规划成本;将整个研究时期分为5个时期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净效益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这一时期与前面四期分别进行比较,成本效果比和成本效益比均为正值,每投入1万元,可以分别减少发病9.62、10.68、2.08和0.43例,减少死亡0.17、0.10、0.01和0.003例;每投入1元,可以分别产生总经济效益31.85、32.16、4.83和1.15元.结论 2005-2014年山东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这一公共卫生项目效果明显、效益稳健、投资回报较高,实现了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
作者:张英洁;宋立志;肖作奎;张伟燕;刘少楠;李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毕节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2014年毕节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毕节市2009-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2 650例,其中重症589例,死亡26人,重症比例4.66%.全市8县(区)均有重症病例报告,但差异较大.全年均可能有重症病例发生,高峰期为4-7月.以散居儿童居多,占92.87%,3岁以下儿童占81.15%,男女发病比为2.1∶1.病原学检测结果,EV71型占62.66%、其他肠道病毒占27.68%、CoxA16型占9.40%.结论 毕节市重症手足口病比例较高,死亡人数较多,应加强3岁以下儿童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加大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诊断和医疗救治能力.
作者:刘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柳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4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在14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 719例,阳性率31.86%,且女性患儿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P <0.00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秋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P<0.001).结论 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建议医生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率,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张海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HOXA13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间充质转分化(EMT)和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经20 mg/ml人血清白蛋白作用48 h后,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和HOXA13 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上调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OXA13表达,观察HOXA13不同表达水平对人血清白蛋白超载诱导CK、Vimentin、BMP-7表达改变的影响.结果 20 mg/ml HSA刺激HKC细胞48 h后,HKC出现EMT样改变:CK表达下降(P<0.01)、Vimentin表达增高(P<0.01);HSA超载同时使HKC细胞内HOXA13、BMP-7表达下降.基因转染上调HKC细胞内HOXA13表达后,能够显著抑制HSA超载诱导的EMT发生(P<0.05)和BMP-7表达下降(P<0.05).结论 HOXA13拮抗白蛋白超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的作用可能与HOXA13上调BMP-7表达有关.
作者:彭力;何庆南;李晓燕;帅兰军;陈海霞;李永珍;易著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发病的季节性规律,为钩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11-2014年我国钩体病的季节性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钩体病发病的集中度M=0.736,通过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现2011-2014年钩体病发病的高峰日为10月6日,高峰期为8月1日-12月11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s检验得Z=494.012,P<0.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10月3日-10月10日;对4年发病的平均角比较采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得Z=36.09,P<0.01.结论 我国钩体病的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8-12月为发病高峰期,应在该段时间内加强对钩体病的防控.
作者:刘雁灵;曹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配对的242例病例组和242例对照组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内分泌疾病(OR =5.393)、月经不规律(OR=3.507)、手术史(OR =3.494)、精神状态不佳(OR=2.666)、不良生活方式(OR=2.608)、妇科感染(OR =2.285)、肥胖症(OR=1.972)、自然流产(OR=1.904)、痛经史(OR=1.864,)、药物减肥史(OR=1.670).结论 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规律、手术史、精神状态不佳、不良生活方式、妇科感染、肥胖、自然流产、痛经、药物减肥史是女性不孕症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内分泌疾病和妇科感染,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减少不孕症的发生.
作者:石月;孙莉莉;丁昕;娄荷清;丁晓帆;吴秀娟;徐莉春;胡振兴;张训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管内动车组车体(CRH2)车厢内公共设施及用品旅客常接触部位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分析,及时指导铁路客运部门对列车上公用部位的消毒、保洁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方法 2014年7-8月间,在宝鸡南站抽取动车组列车15对,采集车厢不同部位共360份样品,并检测以下指标: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结果 动车组列车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 823±246) efu/25em2;大肠菌群检出率21.4%;真菌检出率9.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5.0%;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1.4%.其中厕所内扶手细菌菌落总数较高,大肠菌群检出率较高;公共刊物少.结论 动车组列车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品微生物污染严重并存在有致病性微生物,是一种潜在的疾病传播媒介,应引起铁路部门的重视.
作者:张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4-2014年甲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有效指导两型肝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间报告的甲型和戊型肝炎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x2检验和集中度M值等.结果 西安市共报告甲肝1 740例,年均发病率1.98/10万;戊肝930例,年均发病率1.05/10万.甲肝发病率较高,戊肝发病率较低,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和戊肝总体上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年均发病率城区均高于郊县,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上,甲肝以农民(27.76%)为主;戊肝以离退休人员(29.92%)为主.甲肝实验室诊断率逐年上升,戊肝则在90%左右波动.结论 近11年来西安市甲肝和戊肝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发地区均是城区.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男性人群是甲肝发病的重点人群;60岁以上男性人群是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甲肝诊断质量逐年上升,而戊肝则一直维持在高水平.
作者:张辉;刘继锋;王春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红河州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红河州2008-2014年≥50岁老年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结果 2008-2014年报告≥50岁老年HIV/AIDS病例3138例(AIDS 1623例,HIV 1515例),该年龄组在历年新检出报告病例中的构成比从9.8%上升至28.4%,平均为25.5%.男女比为2.6∶1,在婚的占69.7%,平均年龄(61.7±8.6)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2.0%,农民占55.6%.97.2%老年HIV/AIDS病例通过异性性途径感染HIV,其感染人数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512.1,P<0.001);92.2%老年男性和50.1%老年女性HIV/AIDS病例通过非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49.2%老年女性HIV/AIDS病例通过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感染HIV.老年男性病例中通过非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人数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37.8,P<0.001).结论 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活动,帮助老年人群掌握减少高危行为的技能,提高安全套使用率.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及覆盖人群,建议全面推行PITC服务,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公共卫生服务开展HIV筛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
作者:端琼丽;张维义;姚恩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77例体检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干预组(n=87),对照组在体检结束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共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体重指数和血脂生化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我效能得分、体重指数和血脂生化4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体重指数显著下降,TC、TG、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状况.
作者:韩会;周岩;邢凤梅;汪凤兰;张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伊犁地区戒毒人员HIV感染状况以及伊犁地区戒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和地域分布,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年-2012年伊犁州戒毒所登记在册的戒毒人员资料数据库为调查内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伊犁地区戒毒人员的HIV感染率较高,占戒毒人员总数的43.1%,其中31~50岁年龄阶段的青壮年HIV感染率高,族别特征明显,维吾尔族戒毒人员占46.0%,离异者的感染率比其他婚姻状况的感染率高,职业为个体、无业的戒毒者HIV感染率较高,小学文化程度的感染率达54.0%.不同性别、年龄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及文化程度的戒毒人员HI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中心县市地域戒毒人员的HIV感染率较边境县市感染率高6.7%,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制定适合少数民族的艾滋病防治政策,推广针对少数民族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应当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营造支持性环境,反对社会歧视,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有效控制HIV传播,降低感染率.
作者:柴玉英;曾圣涛;肖剑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