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李晓辉;梅丽敏;王瑶;周丽宇;刘艳;温雅;何志凡;曹晋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食源性疾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福田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6-10月分别在选定的6家社康中心对符合食源性疾病的546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就诊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 546名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总经济负担共为150 869元,人均为276.32元,占家庭平均月收入2.1%.年龄、家庭月收入和近2个月是否患病是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食源性疾病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疾病成本,应该推广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杜田;杨梅;蒋立新;谢思柔;张金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01-2015年宁夏地区新发尘肺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今后科学合理地做好尘肺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1-2015年期间诊断上报的新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5年宁夏地区共有1 607例新发尘肺病患者,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 50岁区间范围内,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20~ 25年区间范围内,发病工种主要是采煤工和掘进;不同种类尘肺病的发病年龄构成、接尘工龄构成和期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93,P <0.05; x2=88.646,P<0.05; x2=45.937,P<0.05).结论 应根据尘肺病的发病特征,加强重点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和监督管理力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作者:孙伟;孙彦玲;谢峰;耿敬东;杨文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上海市建立的腹泻病监测网络,对普陀区哨点监测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按10:1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 从869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544例,阳性率为62.60%.细菌阳性率为19.22%,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6例)、副溶血性弧菌(40例)、空肠弯曲菌(34例).病毒阳性率为32.68%,主要为诺如病毒(173例)、轮状病毒(71例).有93例病例为多重感染,阳性率10.70%.病原体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夏季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秋冬季病毒阳性率高于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频次均数病毒阳性组(1.11次/d)高于细菌阳性组(0.50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有鲜明的季节流行特征,应针对不同季节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
作者:唐海丰;李勇;顾文超;黄文静;李晓君;后永春;张宇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掌握罗平县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状况,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控制和消除全县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县12个乡镇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捕捉法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2年-2014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1187人份,麻疹IgG抗体阳性1 146人份,阳性率96.55%(1 146/1 187);麻疹IgG抗体保护率达89.22%(1 059/1187).2012年-2014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34%,99.22%,95.19%;抗体保护率为86.79%,96.36%,84.86%.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9.30,P <0.005);不同性别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P >0.05);有、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P >0.05).结论 罗平县从总体上形成了麻疹群体免疫屏障,应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并有计划地对外来人口进行免疫接种,通过各种监测适实开展强化免疫消除易感人群.
作者:唐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江阴市2005-2014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监测结果,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阴市2005-2014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江阴市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3 4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03/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26∶1,主要集中在0岁~组,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为主.发病高峰为6-10月,有一定的季节性,城区与农村发病率有差异.结论江阴市2005-2014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成效显著.
作者:姚建香;马焰;梁峰;顾敏华;束方燕;钱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学生家长的食盐知信行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样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2个城区和1个近郊区,每个区各选择1所小学、1所初中和1所高中,选中小学生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每人每天吃盐不宜超过6g知晓率仅为43.5%;3.4%的学生家长能全部辨认出五种高钠调味品;0.7%的学生家长能辨别全部隐形盐的食品;58.8%的调查对象听说过控盐勺,19.2%的调查对象外出就餐时会要求把饭菜做的清淡些,23.4%的调查对象会主动购买含盐低的食物,16.7%的调查对象根据营养成分表(营养标签)来挑选食物.结论 成都市中小学生家长关于盐相关知识认知及行为情况均较差.应对中小学生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低盐饮食相关健康教育,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冯敏;李晓辉;梅丽敏;王瑶;周丽宇;刘艳;温雅;何志凡;曹晋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变化特点,为指导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期间郑州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5 3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6.99/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0:1;4-7月份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70.51%;手足口病的人群特征为3岁及以下组儿童高发,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5.15%;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7.19%、20.85%,散居儿童构成比例逐年上升,病原学特征上每年优势病原体有所变化.结论 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应继续开展对社区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工作,有效控制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作者:陈巧格;刘光辉;李肖红;王万民;宋彩娟;李国伟;韩同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燃煤型儿童氟骨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贵州省织金燃煤型氟中毒病区为研究现场,运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病区7~ 14岁儿童氟骨症患者65例作为病例组,该地区生活环境、卫生、文化等条件相近的同年龄范围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调查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等各种因素,检测总摄氟量、尿氟、血中微量元素、血浆骨形态蛋白2(BMP-2)含量,研究儿童氟骨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敞灶燃煤方式、烘烤粮食、未封闭储存粮食、少吃肉食、总摄氟量高、尿氟含量高、BMP2含量变化、血钙浓度低可能为氟骨症的危险因素(OR值均大于1,且P值均<0.05);主食大米(少吃煤烘玉米)、炉灶有烟囱则可能为保护因素(OR值均小于1,且P值<0.05).结论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敞灶烧煤、烘烤粮食及未封闭储存粮食、少吃肉食、总摄氟量高、尿氟高、血钙浓度低、BMP2含量低可能为燃煤型儿童氟骨症的危险因素;主食大米(少吃煤烘玉米)、炉灶有烟囱则可能为保护因素.
作者:王晓晖;喻茂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陕西省网络直报10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陕西省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陕西省2005-2014年网络直报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数据,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陕西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6起,发病12 918例,死亡60例;其中一般事件205起,较大事件12起,重大事件3起,未分级事件96起.所报告事件的频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的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共报告289起,占事件总数的91.46%.每年3-6月和9-12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学校是高发场所,报告268起,占事件总数的84.81%.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相关事件263起(占事件总数的83.23%),发病9 344例,死亡20例,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35起,占事件总数的11.08%),发病1 941例,死亡5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力度,提高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减少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作者:刘峰;邱琳;朱妮;都会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农村居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云南省≥35岁的4 979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云南省农村居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6.8%和38.4%,其中男性分别为7.0%和30.5%;女性分别为6.5%和46.2%;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明显高于男性(P <0.001).少数民族的肥胖率(4.3%)和中心性肥胖率(30.1%)均低于汉族(7.0%和39.1%,P<0.05和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房条件越好者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者患肥胖的风险越高(OR值分别为1.4和1.2),而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越低者患中心性肥胖的可能性越大(OR值分别为1.3和1.1).结论 云南省农村肥胖防控策略的制定应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青;蔡乐;董峻;游顶云;崔文龙;何建辉;孙承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医务人员亚健康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防护策略.方法 调查贵州省25家综合医院1 601名医务人员过去1年亚健康现状,采用通径分析探讨各因素与亚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医务人员亚健康现状及工作效能感、医院组织环境的满意度均不容乐观,总体得分仅为中等水平.医务人员亚健康发生与工作效能感、医院组织环境满意度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工作效能感对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既有直接效应作用,又有中介作用,效应系数为-0.11.组织环境各维度对亚健康影响不一致,防护设施直接效应不明显,通过工作效能感间接影响,效应系数为0.19;环境压力起正向效应(效应系数0.30),既有直接效应作用,还通过工作效能感而间接影响作用(效应系数分别为0.38、-0.08);工作场所在亚健康中起负向效应(效应系数-0.03),具有直接效应和通过工作效能感而间接影响作用(效应系数分别为-0.14、0.11);安全政策在亚健康中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01;安全文化起正向效应(效应系数为0.23),具有直接效应和通过工作效能感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06、0.29).结论 影响医务人员亚健康是多因素共同促成的,需要从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能感,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减轻工作环境压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袁晓丽;郁艳艳;江智霞;周家梅;王汇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续性、进展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伴有肺和气道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并进而发展为复杂的多器官结构和功能障碍.它因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现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常见病,认知障碍作为并发症之一,并未得到医患双方的足够关注.本文从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手段及防治策略等角度回顾近年研究成果,并对影像医学在认知评价中的价值做了初步探讨.彻底阐明发生机制,寻找特异性靶点分子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必由之路;大力推广临床筛查才能归纳总结针对性神经心理学评价体系并完善量化评分,应用于临床,真正落实“防治结合”,而终获益于患者.
作者:白璐;郭佑民;段小艺;王蕾;金晨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因非传染病就诊住院病人传染病血清标志物的检出结果,研究该人群传染病感染情况,为特大型城市传染病防控提供数据.方法 对2010-2013年172 737例某院住院病人的传染病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与上海市传染病疫情进行比较,分析传染病感染率变化趋势.结果 研究对象中HIV感染率、梅毒感染率、乙型肝炎感染率、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9/10万,441.71/10万,4620/10万%,877.63/10万,其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远高于上海市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4年间HIV感染率、梅毒感染率变化均上下波动,无年度增减趋势(x2=0.15,P=0.985;x2=2.45,P=0.484)、HBsAg携带检出率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x2=125.25,P<0.001).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亦有下降趋势(x2-9.08,P<0.05).结论 研究表明人群乙型肝炎新发感染逐渐减少,丙型肝炎实际感染率可能高于报告患病率,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水平持续较高.应重视育龄女性及其他住院病人的传染病筛查,以实现传染病的综合防控并减少传染性疾病对诊疗活动的影响.
作者:徐萍;方筠;应春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乐山地区一次性筷子样品进行霉菌的污染状况调查,获得一次性筷子污染水平的新资料,为食品卫生部门监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于2015年9月14日到18日从乐山地区三区四县随机抽取全市餐饮及流通领域市场待销售的标明的合格的塑料包装完好的一次性筷子51份样品(木筷和竹筷),详细记录样品信息并进行编号(SJ015001F~ SJ015051F),按照GB4789.15-2010用孟加拉红琼脂进行霉菌计数后,用察氏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记录菌落形态并结合镜下特征进行鉴定.结果 乐山地区一次性筷子样本霉菌总体污染率为22.0%(6/51),超标率为3.9%(2/51),共分离得到11株霉菌,其中优势菌为曲霉和青霉,曲霉属6株,青霉属2株,根霉属l株,其他类型霉菌2株.结论 乐山地区标明合格的一次性筷子中依然存在霉菌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但超标率不高;6份分离出霉菌的样本全部为一次性竹筷,木筷均未发现有霉菌污染;分离出的优势霉菌菌株,具有潜在产毒危险,相关部门还需加强监测和监管.
作者:曾阳俊;凌莉;周玲旭;何成松;李蓓佳;许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2012-2014年地表γ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成都市地表γ辐射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FD-3013B智能化γ辐射仪,按照布点方案,监测人群聚集区室外和室内的γ辐射剂量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共有3 188个监测点,其中成都市室内653个点,室外监测点数为2 535个点.对室内外、不同建筑结构、不同道路路面的地表γ辐射剂量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室内地表γ辐射剂量率均值(108.0 nGy·h-1)、室外地表γ辐射剂量率均值(74.5 nGy·h-1)均高于郊区(室内88.7nGy · h-1、室外63.5 nGy·h-1).不同地面道路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有差异,其中花岗岩路面高,均值为84.4 nGy · h-1.结论 影响成都市地表γ辐射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建筑密度、不同道路路面.
作者:潘兴平;涂程;王琳;冉龙举;涂俊;杨非;卢小青;关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对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宁波市江东区2009-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 302例,年均发病率206.85/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9-10月为次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两位的是东郊街道和福明街道;男女性别比为1.46:1,≤3岁儿童所占比例高,职业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为1d;实验室诊断病例298例,临床诊断病例4004例.结论 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疫情较高,3岁以下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手足口病发病季节、地区、人群特征差异明显.
作者:吕永春;袁月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4年威海市立医院共报告101例确诊病例,死亡8例,病死率7.92%.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2岁(范围为33~82岁),男女性别比为0.87(47:54);农民占全部病例的74.25%(75/101);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74.25%(75/101);9.90% (10/101)病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3.96%(4/101)病例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乏力(77.52%)、精神不振(51.69%)、恶心(47.19%)、腹泻(41.57%)等症状;实验室检查WBC、PLT降低,ALT、AST、LDH、CK、肌酸激酶同工酶、a-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结论 病例多发生在夏季,呈散在发生,以中老年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60岁以上病例病情较重.
作者:杨霞;林桂仁;吕涛;陈德颖;马菊;孙英娜;于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对九江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人员和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暴露的农贸市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人员和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九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类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相关农贸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九江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作者:江敏;付继玲;黄家胜;肖云;余福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3,3-二甲基-2-氧代丁酸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急性经口、急性经皮、急性吸入、皮肤刺激/腐蚀、眼刺激/腐蚀、皮肤变态反应等.方法 对3,3-二甲基-2-氧代丁酸的急性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4.640 g/kg BW和2.150 g/kg BW剂量组的雌、雄性动物全部死亡,LD50及95%可信区间为雄性动物1.260 g/kg BW(0.926~ 1.710)、雌性动物1.100 g/kg BW(0.661~ 1.830),分级为低毒级、第4类;急性经皮毒性LD50>2 000 mg/kg,分级为低毒级、第5类;急性吸入毒性LC50>2 000 mg/m3,分级为低毒级、第5类;受试物组24 h和48 h的致敏率分别为15.0%和20.0%,致敏强度为Ⅱ级,具有轻度皮肤致敏性;染毒3min后,24 h观察时家兔皮肤出现液体渗出、皮肤发白、脱落等症状,具有皮肤腐蚀性;眼染毒后前4d的高加权总积分均值为110,且d7的加权总积分均值大于80,具有极重度刺激性,分级为8级.结论 3,3-二甲基-2-氧代丁酸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表现在皮肤腐蚀和极重度眼刺激性上.在使用过程中,应切实做好防范工作,保障健康安全.
作者:陈小青;马中春;孙运;李冰;虞维娜;苏亦青;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维生素E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中有关维生素E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9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研究对象1 702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60例,对照1 042例.经Meta分析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维生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WMD=-5.86 μmol/L (95%CI:-7.76 μmol/L-3.95 μmol/L,P<0.001).漏斗图及Egger's检验显示无发表偏倚,剪补法显示结果比较稳健.结论 维生素E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管细红;陈军喜;唐霞珠 刊期: 2016年第12期